苏联解体朝鲜反应(朝鲜半岛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时出现类似两德统一的情形)(1)

历史上,朝鲜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朝鲜不再是清政府藩属国。

1910年,日本和朝鲜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

1945年二战结束后,日本占领的朝鲜半岛由联合国托管,在三八线划定两个行政区,北部由苏联负责,南部由美国负责。

美苏冷战的开始使朝鲜半岛产生两个政府。

朝鲜半岛自此出现分裂局面,北南两个政权及主流民意都积极要求国家统一,但迄今为止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势”的变化与影响

1948年大韩民国(韩国/8月)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9月)成立以来,朝鲜半岛一直处于分裂状态。

其分裂的产生,与德国类似,是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产物。战后形成美日韩“南三角”与中苏朝“北三角”的对立,有特殊的国际历史背景。

二战结束前的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举行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及其设想:战后,被日本占领的满洲和台湾归还中国,日本占领下的朝鲜由美国、中国和其他一个或两个相关国家进行国际托管。

之所以提出托管方案,是因为罗斯福认为,殖民地人民获得解放并建立和运行民主制度还需要接受一定时间的教育和训练。

因此,《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的表述是:“三大国念及朝鲜人民所遭受的奴隶待遇,决定在一定期限内朝鲜应取得自由和独立。”[1]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前,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两国分别接收日军投降并维持朝鲜社会秩序,苏联表示接受。

随后苏军和美军分别进驻朝鲜北部和南部,并按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占领区域的管理。

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并就朝鲜实施托管达成协议。

随着1946年1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和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冷战正式拉开,双方各自在朝鲜南北占领区组织本土政权。

朝鲜北部,1946年2月金日成建立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1948年8月在北方选举产生最高人民代表大会,9月公布宪法,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金日成任首相。

朝鲜南部,1948年5月联合国朝鲜临时委员会在南部实施全面普选,7月通过宪法并选举李承晚为总统,8月成立大韩民国(韩国)。

由于美苏两国对朝鲜的分割占领,南北政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朝鲜分裂格局的形成。

美苏两国分别将南北政权纳入其主导的冷战阵营,朝鲜半岛南北之间不仅存在强烈的意识形态对立,也形成日益紧张的军事对峙。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北方攻入南方,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

7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决定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8月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

9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胶着状态。

1951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以北纬38度线为界的朝鲜南北政权分裂格局维持至今。

苏联解体朝鲜反应(朝鲜半岛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时出现类似两德统一的情形)(2)

整个1950年代,朝鲜半岛北南政权均认为自身是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希望以消灭对手的方式实现半岛的统一。

在当时世界已经出现美苏两大对立阵营的情况下,南北双方任何一方如果实行武力统一,都将涉及两大阵营边界的变动,都会引起美苏强权的干涉,从而难以实现。

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开始后,韩国李承晚政权对停战谈判持强烈反对立场。李承晚称在朝鲜半岛实现完全统一之前进行停战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美国对当时的国际格局和双方实力对比显然有更准确的了解和更理智的判断,继续在朝鲜战场打下去并无胜算,因此通过同韩国签署相互防卫条约,迫使李承晚政权停止了“北进统一”的主张,转为通过联合国协调实现统一。

朝鲜方面在战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也没有放弃武力统一计划。金日成虽然宣称其政权是“统一朝鲜的决定性力量”,但在冷战双方势力均衡的1950年代朝鲜不可能摆脱国际形势制约,在半岛统一的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美苏冷战发展到60年代,苏联进入强势扩张期,美国则处于战略守势。

苏联迅速缩小了与美国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逐步超过美国。

中国则在1960年代后半期发动了意识形态激进的文化大革命。

以两大盟友为主的外部形势发生变化,对朝鲜方面起到刺激作用,其统一立场由60年代初期的较温和的“联邦制统一方案”转为较强硬的“南朝鲜革命论”。

金日成认为“美帝国主义在南朝鲜的殖民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形势变得有利于革命。”并明确提出“解放南朝鲜人民,实现祖国的统一”口号。[2]

苏联解体朝鲜反应(朝鲜半岛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时出现类似两德统一的情形)(3)

韩国方面,1961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朴正熙政权,在国家统一问题上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转为守势,主张“先建设后统一”,以“胜共统一”取代“武力统一”的政策。实质上是暂时放弃了对实现国家统一的追求,转为自保。

1966年韩国政府第一次发表的统一问题白皮书中,提出明确主张:通过现代化培养国力,构筑胜共统一的基础;统一问题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

换言之,韩国方面已经认识到当时国际形势并不利于其推动统一。

19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结构发生变化,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正常化,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也趋向缓和。

朝鲜方面降低了调门,由“南朝鲜革命论”回到“过渡性联邦制”统一方案的政策轨道,并继而提出“高丽联邦共和国”的统一方案,其核心是通过“一国两制两府”的形式组成联邦制国家。

韩国方面也抓住国际局势变化的时机,放弃了60年代拒绝同朝鲜对话的政策思路,着手缓和与北方的关系,开启了朝韩关系史上的“第一对话时代”。

1971年至1979年,双方对话共进行了124次。

在1973年9月两德同时加入了联合国的国际背景下,韩国方面提议朝韩双方同时加入联合国,但遭到朝鲜方面的拒绝。

金日成认为如果以“两个朝鲜”进入联合国朝鲜半岛必将永久分裂。

1980年代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朝鲜方面详细阐述的“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构想也体现了这一精神。

“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应当根据谁也不吞并谁,谁也不被谁吞并,一方不压倒另一方,哪一方也不被另一方压倒的共存原则,照旧保留两种制度,以两个自治政府联合起来的方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3]

韩国方面,也在这一时期先后提出“和平统一”(朴正熙)、“民族和解民主统一”(全斗焕)、“韩民族共同体统一”(卢泰愚)等方案。

总之这一时期朝韩双方在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下采取了以对话代替对抗的政策,但在实质问题上缺乏交集而没有突破性进展。

1990年代国际形势的最大特点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

在德国等国家实现了国家统一的形势激励下,朝鲜半岛统一进程开始加快,在原有对话的基础上进入了“渐进统一”的实际操作阶段。

1991年9月,朝韩同时加入联合国。

苏联和中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与韩国建交。

苏联解体朝鲜反应(朝鲜半岛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时出现类似两德统一的情形)(4)

1992年,朝韩双方签署了《南北和解、消除紧张局势和合作交流协议书》及《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

在美国取得冷战胜利的国际背景下,韩国对国家统一的态度与上一阶段相比非常积极活跃,提出了三阶段统一方案:和解合作、南北联合、统一国家。

朝鲜方面的政权交接没有改变其国家统一政策,继位的金正日将金日成曾经提出的“统一祖国三大原则”、“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创立方案”、“全民族大团结十大纲领”统称为“统一祖国的三大宪章”。

朝方并根据1991年金日成新年贺词提出“初级阶段的联邦制”,主旨是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政府为基础,设置民族统一机构以适应民族共同的利益。

该主张与韩国希望的统一于民主价值观和市场经济制度的“一国一制一府”的政策存在巨大分歧,因此双方关系很容易因观点分歧而矛盾激化。

2000年朝韩双方首次实现首脑会晤,签署了《615南北共同宣言》,推动了南北关系的迅速发展。

但由于基本分歧并未消除,且每次韩国政府换届都会出现统一政策的波动和摇摆,致使朝韩双方的信任程度始终不高,南北关系仍然时热时冷。

苏联解体朝鲜反应(朝鲜半岛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时出现类似两德统一的情形)(5)

回顾1990年以来的朝鲜半岛统一进程,可以发现,冷战体制结束后上台的韩国政府,在国际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对美国的信心更加强烈,由此带来双重影响:

一方面坚信自己实行的美国式自由民主制度有更强大生命力,有更强的信心和动力去推动吸收式南北统一;

另一方面美国在“一超多强”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使韩国对美国的依赖更深,不肯放弃并不断强化韩美同盟,反过来招致朝鲜的怀疑和反对,无法与朝鲜主张的“自主性”达成一致。

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战后形成的美日韩“南三角”与中俄朝“北三角”的六方关系始终都在,各自力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半岛南北对峙双方集团的均衡状态。

尤其是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对稳定朝鲜政局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韩国方面企图以德国模式对朝鲜实施吸收式统一的尝试,迄今朝韩以外四方仍是对半岛政治走向有决定性制约力量的外部环境因素。

这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解释为什么朝鲜和德国、也门一样经历了相似的1990年代的国际形势,却没有象德国、也门那样实现国家统一。因为在影响朝鲜半岛局势的外部因素中,苏联的解体和影响减弱对局势的影响并非最关键的因素。


[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nference at Cairo and Teheran, 1943,Pubn., 7187. 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tent Printing Office, 1961, p.404.

[2] [朝]《金日成著作集(第25集)》,朝鲜外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247页;《金日成著作集(第21集)》,朝鲜外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400页。转引自韩献栋.分裂国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pp194-195.

[3] [朝]《金日成著作集(第41集)》,朝鲜外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93-194页。转引自韩献栋.分裂国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年.pp200.

——摘自拙著《国家统一的系统演化动力》

苏联解体朝鲜反应(朝鲜半岛为什么没有在苏联解体时出现类似两德统一的情形)(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