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聊斋志异》里边一些让人细思恐极的细节,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故事里边居然也隐藏着很多让人不敢往深处的细节_(:з」∠)_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讲述聊斋里那些细思恐极的情节,注意!不是演习!今天的故事比昨天的要恐怖得多......

一:婴宁

《婴宁》也是小编特别喜欢的一篇,不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翻拍都看过了许多遍,然后看着看着,小编就突然开了很多脑洞。

首先关于婴宁的身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法,并不完全一样。鬼母说是自己嫁到秦家,没有生育,婴宁是庶出,狐仙生下婴宁就改嫁了,把婴宁留给她抚养。吴生却说秦家姑妈去世后,一直独居,后被狐仙缠住,病死了,狐仙还生下了婴宁并带到了秦家,还经常来秦家,后来秦家请了道士,这才带走了婴宁。婴宁自己说生母临走前,把自己托付给了鬼母,相依为命十多年,而她生母还留了一个婢女小荣照顾她。

从上边看,每个人的说法都有相通的地方,却又不完全一样,是不是有点“罗生门”的感觉 ?

聊斋志异的主要人物以及情节(聊斋志异中那些细思恐极的情节)(1)

让我们打开脑洞分析一下,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真话,那么秦氏、鬼母、狐仙隐藏的一段三角恋或许应该是这样的:吴生有两个姑妈,小姑妈嫁到了富裕的王家,大姑妈嫁到了贫困的秦家(因为贫困,老得也更快,所以鬼母是以一个老婆婆的形象出现的),两家几乎没什么来往。大姑妈嫁到秦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为秦家生下后代,在秦家必然是备受冷落,得不到丈夫的喜爱。而更打击她的的是,丈夫又有了新欢,和一只狐狸精搞在一起了。于是她心中有怨,郁郁而终,灵魂不化,成了鬼母(也就是故事里的老婆婆)。人妖殊途,秦氏和狐仙在一起付出的代价就是折损阳寿。几年后秦氏也就得了重病,快要死了。此时狐仙已经怀了秦氏的孩子,且即将临盆。在秦氏临终前,狐仙终于生下了婴宁,秦氏看了自己女儿第一眼同时也是最后一眼之后就撒手归西了。

然而狐仙是异类,秦家人还是很恐惧的,所以请了道士驱赶她。狐仙只好带走了婴宁。鬼母和狐仙毕竟都爱过同一个男人,斯人已逝,两人冰释前嫌,随后狐仙改嫁,将婴宁留给鬼母抚养,还留了个婢女照顾婴宁。鬼母也没孩子,正好带大婴宁。没有了怨恨,鬼母的灵魂也将散去,再不能照顾婴宁,让王生带走了婴宁。婴宁感念鬼母的养育之恩,找到鬼母的尸骨,和秦氏合葬在一起,完成了鬼母合葬的心愿。

很美的一个结局,是不是? 如果脑洞再开大一点?!吴生,鬼母,婴宁他们有没有可能说的不是事实呢?完全有可能!

聊斋志异的主要人物以及情节(聊斋志异中那些细思恐极的情节)(2)

鬼母有怨气,她陈述的事情会不会只是站在她自己的角度? 王秦两家本来就来往得少,秦氏恋上狐妖,是家族中的丑事,吴生在叙述的时候难道不会有所掩盖? 婴宁说的也不一定能信,她那时那么小,她所知道的事情完全可能是来自鬼母的对她的洗脑灌输。

那么生母狐仙对自己女儿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她真的是改嫁吗?为了改嫁她就敢把女儿丢给自己情敌抚养吗?如果真对女儿这么无情,为什么又还要留下婢女小荣照顾婴宁?鬼母的无法生育是先天原因还是后天造成的?鬼母对婴宁生母的怨恨多少会转移到婴宁身上,“庶养女者不忍溺弃”会不会是真有其事,西邻子的相关情节可以看出婴宁并不傻,那么婴宁的天真烂漫和痴傻爱笑会不会是对自己的隐藏和保护呢?

真是一场细思极恐的宅斗大戏啊!!

文章看得出鬼母对婴宁的态度并不是非常亲热的,平时也没少责骂批评婴宁。但王生带走婴宁的那天。

“至山坳回顾,犹依稀见媪倚门北望也”

可见鬼母还是很舍不得婴宁的。

聊斋志异的主要人物以及情节(聊斋志异中那些细思恐极的情节)(3)

相依为命十几年,即便是有再大的恨,怕是也转变成了爱吧。

二:犬奸

《犬奸》一篇,小时候看觉得很新奇(当时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长大再去重温就觉得非常可怕。

这一篇讲的是青州一个寂寞的商妇,因为丈夫长年不在家,就养了只狗来打发时间。有一天商人回到家,和妻同床共枕,突然,妻子养的狗冲进来把商人咬死了。

左右的邻居们听到了动静,就报了官。官府各种用刑,妇人都不愿招供(现在想来她恐怕是宁死也不愿意这件事传出去的)。直到后来衙役将狗牵来,狗一见到妇人就过去撕她的衣服做交合状,妇人无言以对,只好认罪。

聊斋志异的主要人物以及情节(聊斋志异中那些细思恐极的情节)(4)

故事到这里呢,只能算是一宗伦理奇案,一个寂寞少妇因为闺怨而引发的一系列惨剧。最差不过写在书上,供后来人八卦而已。可是事情还没有完----

此案已结,官府差两名衙役押着妇人和狗上解部院。当时事情已经传开,一路上有人好奇想看人狗相交的,就去贿赂这两名衙役,衙役就会把狗牵过来让它与妇人交合。

他们所到的地方,常常有数百人来观看,衙役也拿这个谋得利益。

“有欲观其合者,共敛钱赂役,役乃牵聚令交。所止处观者常百人,役以此网利焉。”

用之前很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聊斋志异的主要人物以及情节(聊斋志异中那些细思恐极的情节)(5)

妇人固然有错,可是害死丈夫也并非她的本意,送去官府的时候她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是衙役和围观群众却助长和推动了这件事的热度,加大了对她的打击,故事的最后是怎样的,蒲松龄并没有明说,可是这种让人去想象的结局,往往才更恐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