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一些古装影视剧里看到这样的镜头:皇帝正在欣赏歌舞,太监拿着一份公文急急忙忙的跑过来跪奏:刚刚送来的六百里加急。那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了,是什么紧急情况才会动用“六百里加急”呢?

其实六百里加急仅仅是一个说法,意思是有十万火急的公文需要立刻呈送皇帝,不一定就是六百里。

六百里加急是多少公里(六百里加急都什么情况下才会用呢)(1)

在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电报和其他通信手段。如果发生外地入侵的情况,经常会点燃烽火。在重大问题上,朝廷还是喜欢公文往来。在公文中能够把事情讲的非常清楚,甚至可以呈报对问题的看法。但是如何把公文快速传达,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说,大家都听说过的驿站出现了。在古代社会里,每隔几十里就会有一个驿站。驿站里有快马和驿卒,这是为了替换已经精疲力尽的骏马和通信骑兵。

六百里加急是多少公里(六百里加急都什么情况下才会用呢)(2)

对于公文传递的速度,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是一般的公文,不是特别的急迫,一天走一百多里就可以了。不要小看快马的速度,那种擅长奔跑的快马,一个小时跑几十里没有问题。通常情况下,通信骑兵不会全速前进。但是如果是十万火急的公文,这就需要全速传递。当年,安禄山造反之后,唐朝就动用了六百里加急。如果骑手和战马已经疲惫,那就换人换马,但是公文需要昼夜不停的传递。

六百里加急是多少公里(六百里加急都什么情况下才会用呢)(3)

按照这个速度传递,一天确实能跑600多里。当然,并不是都是紧急公文才动用六百里加急,也有例外。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就动用六百里加急从岭南为自己的爱妃运荔枝。“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形象地描述了这一场景。

六百里加急是多少公里(六百里加急都什么情况下才会用呢)(4)

一般来说,只有外地入侵或者内部叛乱等军国大事,才会动用六百里加急。清末,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大太监安德海,耀武扬威的下江南采购绣品,途径山东时被巡抚丁宝桢以太监不准出宫、违反了清朝祖制为由擒拿。同治皇帝命令立刻斩杀安德海,为了防止慈禧太后救人,同治皇帝就动用了八百里加急。

六百里加急是多少公里(六百里加急都什么情况下才会用呢)(5)

其实驿站制度中,根本没有八百里加急,就是为了赶时间,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快速传递的意思。由于传递的速度比六百里加急还快,所以被俗称为八百里加急。

到了清朝的末期,随着国门的打开,电报等现代通讯手段开始进入清朝各个领域,致使全国各地的驿站开始逐步撤销,成为了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