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校为什么没有地大(为啥说武汉的高校地理分布显著优于上海)(1)

世界中心-武汉光谷

说到高校的地理分布情况,前提是拥有非常多的名校。这点上国内来看,北京、上海、武汉、南京、西安作为传统的五大高等教育中心城市,当仁不让。今天我们谈高校地理分布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对创新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西安作为西部城市,虽然这些年经济发展较快,但是目前在高校拉动经济方面与其他四个城市有较大差距。西安自身的顶尖名校西北工业大学也孔雀东南飞了(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基本上就是未来西工大的核心发力点,重中之重了)。而北京遥遥领先太多。所以我觉得比较主要在上海、武汉、南京三个城市之间。

看一下武汉的高校地理分布,基本全部集中在武昌区。同时,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紧密相邻,而且这两所学校的校园面积还非常之大,可以容纳大多数学生,而无需建设分校。看到这里能想到什么?是不是和北京非常像。北京的高校同样基本全部集中在海淀区,同样清华、北大紧密相邻,而且校园面积也不小,可以容纳大多数学生,而无需建设分校(北大略微小了点,小规模建设了分校区)。

武汉高校为什么没有地大(为啥说武汉的高校地理分布显著优于上海)(2)

夕阳下的上海浦江两岸

反观上海、南京。上海的高校非常分散,东北部的复旦、同济、财大,西南部的交大、华东理工,华师大(闵行校区),还有西北方向的华师大本部、同济嘉定校区、东华大学,北部的上外、上大等等。最顶尖的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相距遥远。本部校区都很小,大规模建设的新校区更加遥远。曾经听一位中部某省王牌高中的复旦学霸朋友说,他们上大一的时候,复旦和交大的同学搞了两次联谊会,分别去一次对方学校聚餐。结果,此后四年,永不相见…………

武汉高校为什么没有地大(为啥说武汉的高校地理分布显著优于上海)(3)

南京夫子庙的清晨

看看南京,曾经高校密集分布在鼓楼区,使得南京鼓楼区成为仅次于北京海淀区的本科学历人员最高的区。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虽然分属于两个区,但是地理距离其实很近,步行仅在15分钟左右。可惜的是,南京的高校占地面积太小,后来都大规模建设新校区。历经了江北校区的失败,东南转战九龙湖,南大则选址仙林。河海、南航落子江宁将军山一带。基本上和上海相似,高校地理分布相距遥远。

上海和南京的高校地理分布,看似雨露均沾,资源平均分配。其实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形成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这样集中的创新基地。如果复旦和交大当年的新校区都能落子张江,而不是现在的1-2个很小的学院。张江真的有可能形成中关村的感觉。现在来看,悔之晚矣。

武汉凭借高校的数量优势、完美的地理分布,确实大有可为。如果不是地处中部,真的有可能成为一线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