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华之律师作品 法律出版社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


袁华之律师执业生涯峥嵘岁月回望&献礼

36个经典建设工程与房地产及关联案例

案件摘要 案情回放 战略战术

法案研判 案件复盘

一个都不能少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2)

峥嵘回望
建设工程房地产等

典型案例复盘与研判

——袁华之 主编——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3)

刘桂明作序力荐

董安生 吕国平 秦铁平

李 琪 慈正开

联丨袂丨推丨荐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4)

凝结编者团队多年从业经验

涵盖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知识产权纠纷 房地产纠纷

土地纠纷等类型案件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5)

书归正传

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刘桂明总编辑

为我们道一道「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

背后的深层逻辑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6)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7)

刘桂明

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8)

对于执业律师著书立说,我向来都是赞成并支持的。为此,无论是作为当年律师业的打工者还是当下律师界的观察者,我都曾经乐此不疲地给不少律师书写序言,以示鼓励和提倡。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著名建设工程与房地产法律服务专家袁华之律师邀请我作序,基于我对律师著书立说的态度以及本人与袁律师的缘分,我当即答应了这一邀请。


因为朱树英律师,我与袁律师得以相识。也因为朱树英律师近年来每年都要推出一部新书,我与袁律师得以相识。近几年,在每年3月1日朱树英律师新书发布会上,我与袁律师都是必到嘉宾。所以,对于律师是否应该著书立说、应该如何著书立说,我们显然都持一样的主张。


在我看来,最标准的成功律师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释法说理,二是著书立说,三是传道授业


所谓释法说理,就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和个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关于著书立说,就是将自己的执业经验,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并提升为学术成果,从而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


至于传道授业,就是用自己的执业经验和专业技术,回报社会,传承后人,献身公益,帮助弱者


《礼记·学记》有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既然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那么,作为执业律师,同样可以将自己释法说理的知识和经验,形成融会贯通的学术主张,汇成举一反三的学术成果。


在我读过袁律师赠阅的《建设工程索赔与反索赔》一书后,又有幸读到了袁律师的这部新作。我认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书籍,便是这样一部如《礼记》所云的“善歌善教”之作。


可以说,这是一部读起来通俗易懂、读完后受益匪浅的作品。毫无疑问,其中自然凝聚了著者团队在法律实务界多年累积的经验与心得。


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以案件基本情况为引导,通过阐述团队办理案件时所运用的核心战略战术,结合对相关法律法规、学术理论与裁判观点的分析梳理,最终提出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总结与建议。众所周知,决定一部作品是否优质的关键在于作品内容质量是否过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为王”,这部新作的内容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而言均秉持了专业水准,正是对此的最佳诠释。


从形式上来看,本书既有“初出茅庐”的青涩回忆,也有“循序渐进”的成长步伐,还有“日臻完善”的发展轨迹,又有“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另有“炉火纯青”的成功境界,更有“艺无止境”的开阔眼界。在每个章节中,从“案件摘要”到“案情回放”,再从“战略战术”到“法案研判”,最后进入“案件复盘”,无不显示了本书的形式之美。


读罢此书,不仅可以感受法律服务成果之饕餮盛宴,而且还能领略成果产出过程中所运用的精妙技艺,其中不少技艺还并不局限于法理本身。


因此,本书非常有助于法律人在承办案件时突破固有思维之桎梏,尤其是聚焦了掌握处理类似案件的精髓之所在。即使对于非法律人而言,本书同样可以让你从中了解基本法律概念与法律实务思维。


总之,这是一部可读可看可用有用好用的专业实用之作,更是一部律师如何著书立说的借鉴参考之作。我相信本书会带给你一次满载而归的阅读体验,自信本书将带给你一种如获至宝的使用感受。


2019年9月9日

于北京海淀区皂君庙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9)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0)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1)

袁华之

袁华之,房地产、建设工程、PPP、矿产资源、土地法律专家。199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民商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不动产与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


袁华之律师现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与房地产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法律顾问,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PPP专家库专家,国家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专家库专家,北京市不动产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教授,“一带一路”(中国)仲裁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武汉、南京、南通、合肥、海南、广州、台州、天津、石家庄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建设工程评审专家等职务。


袁华之律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在房地产、建设工程、PPP、矿产资源和公司法律业务等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2013年初北京市律师协会经层层选拔后特授予袁华之律师“北京市十佳房地产律师”荣誉称号;2012、2013、2014年度袁华之律师连续被著名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评为“亚太地区所属领域的领军人物”;2015、2016、2017、2018、2019年度袁华之律师在钱伯斯《年度亚太法律指南》中被评为建设工程领域顶级律师;2015、2016、2017、2018年度袁华之律师被国际法律评级机构LEGALBAND评为房地产与建设工程领域国内顶尖律师;2018、2019年度袁华之律师被Legal 500亚太榜单评为房地产与建筑工程领域推荐律师;2019年度袁华之律师被Benchmark Litigation评为建设工程争议解决之星;2015年袁华之律师当选“2015ENR/建筑时报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60位专业律师”;2017年、2019年袁华之律师当选“ENR/建筑时报最值得推荐的中国工程法律60位专业律师”推选委员会委员。

本书由袁华之律师团队所办理的36个经典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均包括案件摘要、案情回放、战略战术、法案研判与案件复盘五部分。


一、案件摘要部分系对所办理案件的简要陈述,旨在使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案情,锁定重点关注的法律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仲裁不公开原则和保护当事人商业秘密考虑,仲裁案件、部分诉讼与非诉案件未体现真实当事人名称及其他指向性信息。为不影响阅读,我们使用“A公司”“B公司”等指代词对上述每起案件中的当事人公司名称进行了替换,请读者切勿对号入座。


二、案情回放部分系对案件事实,尤其是案件背景、办理过程及案件处理结果的详细描述,旨在使读者全方位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其中,使用真实当事人信息的诉讼案件均附有裁判文书编号,以供读者查阅。


三、战略战术部分系对本团队律师介入案件阶段、办理案件策略及代理意见亮点的总结提炼,旨在使读者厘清类似案件办理思路时有所参考借鉴。多数情况下,本团队律师接受委托时均面临较为棘手的局面,当事人处于不利的被动地位:部分一审裁判败诉,部分证据材料混乱,部分争议金额巨大,部分面临高额索赔。在此前提下,本团队律师高效运用多年法律服务经验凝练出的解决方案,结合个案的具体情况迅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下为本团队律师办理案件时秉承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针对诉讼与仲裁案件,在案件审理前,第一时间组成由合伙人或高级律师牵头、中级和初级律师协助的阶梯式项目服务团队。团队人员分工明确、相互信任、紧密配合,采取驻场办公、踏勘现场等方式全面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在掌握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查询类似案例及现行规定,并根据相关裁判观点及法律法规遴选整合对我方有利的证据,通过讨论会、模拟法庭对抗等方式,最终形成优质的代理方案。在案件审理期间,将全面梳理证据材料之后形成的答辩要点,运用大数据、可视化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向裁判机构进行展示,有力论证并力争说服裁判机构采纳本团队律师的代理观点。同时,始终保持与客户的深入沟通,及时补充新发现的相关证据材料并为客户积极出谋划策。


针对非诉案件,以客户根本利益与诉求为出发点,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为当事人提供使其商业利益最大化、法律风险最小化的项目方案,并及时形成相关书面意见,包括但不限于出具尽职调查报告、起草合同等法律文件、出具法律意见书等。在非诉案件服务过程中,始终秉持以防控客户法律风险为基础的原则,注重与客户及相关方的沟通与联络,准确解答客户咨询问题,代表客户进行商务谈判,积极跟进并适时调整法律服务成果性文件。


四、法案研判部分系对案件相关法律法规、理论观点及裁判观点的分析总结,旨在从具体案件引申至抽象规定与学说,使读者充分了解案件背后所隐含法律问题之要义,并以此作为未来案件办理时的核心出发点。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到个案而言,可能存在数个争议焦点及与其相关的法律问题,所涉法律法规更是浩如烟海。鉴于篇幅所限,我们仅遴选其中一个(部分案件为多个)较易产生争议或引起关注的疑难法律问题进行重点研讨,以期明确案件取得胜利的关键亮点,充分深入聚焦焦点问题,增加法律分析研究的纵深度。此外,鉴于在代理案件时查找搜集的案例年代较为久远,为增强裁判案例对现时及今后案件的指导意义,本团队律师在撰写本书时重新查找收集了书籍成稿前较近时间的相关案例,同时对引用的参考文献及相关裁判文书进行了脚注说明,便于读者查阅。


五、案件复盘部分系对全案的高度概括性总结,旨在使读者对文章所述案例与相关法律问题有全面升华的认知与理解。其中,大多数案例附有对当事人未来面临类似问题时的相关建议,部分案例附有本团队律师承办案件时所总结出的参考性文本,以期有所助益。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2)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3)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4)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入

第一编 初出茅庐2001-2004

1.购买房屋中途反悔,三轮谈判房款获退

2.尽调清单精益求精,预先防范交易陷阱

第二编 循序渐进2005-2006


3.商业特许模式多变,谨慎防控合同风险

4.质量鉴定于己不利,收集证据果断出击

5.违法使用租赁土地,被判解除租赁协议

6.巧运用“背靠背”条款,终迫使分包方和谈

7.固定总价工程未完,应付款项策无遗算

8.工期延误孰之过错,充分举证成功追责

9.授权不清引发争议,条分缕析规避损失

10.善用逾期默认条款,帮助客户排忧解难

11.利用优先受偿权利,协助乙方维护法益

12.深谙造价鉴定真谛,保障客户合法权益

第三编 日臻完善2007-2009


13.客户被诉商标侵权,抽丝剥茧成功抗辩

14.情势变更不可抗力,正确适用维护权益

15.索赔模式运用得当,“黑白合同”处理有方

16.合作开发有名无实,探求真意挽回损失

17.印章未能妥善保管,多方举证力挽狂澜

18.化解劳务分包分歧,解决国际工程难题

第四编 精益求精2010-2011


19.未经竣验擅自使用,乙方成功追回欠款

20.正确进行合同解释,探求双方真实意思

21.法规合同融会贯通,对方高额索赔落空

22.深入剖析表见代理,法院认可协议效力

23.研判合同解除条件,终得解约责任豁免

24.股东资格关系重大,维权避免隐患爆发

第五编 执行程序与特别程序


25.“实际施工人”忌滥用,个案分情形重变通

26.巧妙运用预约理论,据理力争扭转乾坤

27.工程质量存在缺陷,供材甲方成功维权

28.清单错漏或生损失,补充索赔获得支持

29.逐项击破签证索赔,促成和解损失挽回

30.诉讼案由及时变更,推动案件反败为胜

第六编 艺无止境2014年至今


31.行政处罚雪上加霜,果断诉讼化解困境

32.施工合同认定无效,价款结算至关重要

33.质保期满甲方责难,质量责任无须承担

34. BT业主拒绝回购,协助资方运筹演谋

35.深谙EPC核心要义,精准达到客户预期

36. PPP政府违约频现,全力规避客户风险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5)

律师该不该有道德底线(律师为什么要著书立说)(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