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十种画花冠的方法
1.三瓣定位法
牡丹分单瓣和复瓣型,少则十余瓣,多则数十瓣,写生或创作时要学会三瓣定位法,即抓住显眼的和不同方位的三大瓣,定其位,然后逐渐画出其他的花瓣,做到有条而不紊。
掌握三瓣定位法,可有条不紊地刻画花冠,以瓣作为起点层层裂开,层次丰富而有变化,易控制花冠的大小、疏密关系,使画作妙得生意而不失真。
生活中的牡丹花瓣,其瓣缘缺裂变化万千,注意其变化,找出其规律。此图主花淡瓣缘上有较深的花冠衬托,下部以深叶画出,巧妙而自然地刻画出瓣缘的缺裂。要观察真实的牡丹花瓣,并作洗练概括,使其成为形神兼备、妙溢自然的艺术品。
3.疏密对比法
疏密关系是对比又是统一。无疏不成密,画时以定位的三大瓣作为疏瓣在其旁加宽窄、曲直、长短形状不同的花瓣,没有疏密的花冠易松散,同时疏密对比能画出花冠的立体感。
在大三瓣的周围层层画出宽窄、长短不等的花瓣,并间以些细小的花瓣,强化疏密对比关系以衬托大花瓣,增强花冠的立体感,画时要考虑整体感受,有所侧重,使画境意趣得以升华。
4.参差变化法
花冠的形状呈椭圆形,但“花圆非无缺”,其花瓣向四周不规则生长,呈凸出或凹进状,其画法要抓住大中小三个不同的缺口,花瓣要归纳成瓣丛画出,偶出现细小碎瓣尖,生动灵巧。
花冠的外缘起伏变化,瓣组与瓣组之间要留有大小不同的缺口,在花瓣上偶有一瓣尖显得灵巧有生机,要画出“神情漂渺处,更无真象有真魂”的境界。
5.取势动态法
无风的情况下,花冠是静止的,在微风或大风中则摇曳多姿,灵动的花姿关键在造势,其法,将近身的花瓣画成侧势,内层瓣画出倾向势态,其他花瓣则顺其势展开,静态与动态花冠可以对比互衬,但又要有呼应关系。
画风中的牡丹要取其势,花冠、叶丛顺着一个风势,在用笔上实入虚出,使花瓣叶子有动感,花茎、细枝呈弯曲状,笔断意连,力求气足韵丰,表现出自然之情姿。
6.渍水留迹法
此法是水法的一种,笔端含色,水落笔纸上,稍作停顿内拉,留下水迹。漶漫的韵味可以起到界定淡色宣纸的边缘,具体画法是以侧锋色笔稍离瓣缘少许落笔,将色水拉向花瓣即可。
三朵绿牡丹在微风中开放,姿态各异,引起观者诸多联想,在近淡色瓣缘处,使用渍水法可以与白色的纸分开,使花冠能完整呈现,赋予牡丹新的生命。
7.撞水破色法
将清水或白粉滴在已画好的花瓣上,水的张力将花瓣上的色墨排斥至瓣缘,留出纸的原色。亦称水破重彩法,起到虚实相生,接气生韵,画面有润含春雨之效。
红艳如锦云,几朵红牡丹姿态各异,花瓣上以清水相破,露出了花瓣的亮处,增添了远处花瓣的朦胧之感,表现出牡丹鲜活隽永的情趣,此法亦是传统之法,要做到奔放而不失法度。
8.干湿相济法
将饱蘸墨彩之笔,在纸上连续行走,直至笔上的色墨枯竭,然后再蘸色复行。此画法干湿变化大,虚实相生,干湿互用达到水晕墨章之效果。
花冠雍容华贵,位置居中,用色干湿对比强烈,干湿互补,含苍带润达到率性求真的艺术效果。画面上方翩翩起舞的飞燕,增添了画面的动静对比。
9.花蕊聚散法
花之雄蕊以点状画出,要讲究聚散,聚即集合之意,花苞初开,花蕊聚抱紧密,盛开或凋谢的花朵,花蕊分散且纷纷散落,其画法可以既有密集点,又有松散点,也有散落之点。具体画法先蘸白粉再调中黄或藤黄,笔尖再碰点中黄,或先点白粉,待干后再薄涂淡黄,最后以白粉或淡粉绿勾出雄蕊的花丝。
用笔虚灵随意写出牡丹盛开之态,花蕊点垛,聚散有序,茂密簇拥,呈现出争芳斗艳的花鸟世界。
10.冷暖设色法
冷与暖是相对的,一般红、黄偏暖,蓝绿偏冷,但暖中也有冷暖之分,如大红比曙红要暖,曙红比胭脂红暖。一幅红牡丹有不同冷暖色调的红色花冠组成,才能显得丰富多彩。在大红牡丹的暗部用上冷一点的胭脂红,花的立体感更强。
画面上三朵紫色牡丹,一朵是胭脂紫,花大而饱满,右上侧一朵是紫色牡丹,型小而瓣少,较主花偏冷,右下一朵是藕紫色牡丹,色冷用笔虚灵。三朵紫牡丹冷暖变化又和谐,要画出比自然的牡丹更具魅力更感人的艺术形象。
画花冠常用笔法简介
牡丹花由花冠、叶丛、枝干组成,花是牡丹的主体,画花冠常用笔有平移法、斡水法、点厾法、一笔法、组合法等。
斡水法:斡指旋转之间,连续旋动、重叠的水法,其原理是旋转重复的水、彩互相碰撞,冲击成斑驳陆离的水痕墨迹。
平移法:以笔尖为中心,毛笔在纸上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顺移或逆进,此法画成的花瓣呈扇形,可较方便地调整花瓣的大小、方圆、宽窄的关系。
点厾法:以三笔为一组,笔尖由花蕊向外推或内拉或挑,可以画出花瓣的大小宽窄及方圆、疏密的变化。
一笔法:用饱蘸色墨的笔由深至淡层层画出花冠的姿态。最后一笔是最淡的反面花瓣中出现飞白的笔迹,之后在笔根注入清水再画,有枯湿浓淡的变化。
组合法:牡丹花瓣的组合因画面中花瓣转折多变,可用上述诸法组合运用。其用笔程序是一斡二推(平移法)三点厾,是为三联法,所画出的牡丹花瓣自然而多变化。
来自国画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