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6年的时候,杨再春与刘炳森、范曾、苏士澍等人在北京共同创建了“北京书学研究会”,4年之后,他们又在研究会的基础上草创了“中国书法家协会”,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杨再春书法怎么看得那么死板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杨再春书法怎么看得那么死板呢(中书协创始人杨再春行书)

杨再春书法怎么看得那么死板呢

在1976年的时候,杨再春与刘炳森、范曾、苏士澍等人在北京共同创建了“北京书学研究会”,4年之后,他们又在研究会的基础上草创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杨再春虽然是中书协的创始人之一,但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他了。为了照顾那些不熟悉他的朋友,我们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杨再春,字墨人,1943年生于河北唐山,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同时还是一名摄影家。在书法方面,他师承郑诵先、黄高汉、启元白等人,埋头研习汉隶、魏碑,以及晋唐各大名家法帖,传统功力深厚。

  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杨再春老师在央视主讲《中国书法系列讲座》,滚动播出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电视讲座再加上书法教材,杨再春在书法推广普及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三十多年过去了,书法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家的审美取向也和之前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现在再欣赏中书协创始人杨再春的行书,这书法水平,是入门还是一流呢?

  笔者之所以会这么问,主要是广大网友对杨再春的书法水平存在一些争议。喜欢他的网友说:“杨再春老师的书法功力深厚,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书法大家当之无愧。”当然了,也有一些不喜欢的朋友说:“杨老师的硬笔字还可以,软笔书法还差一点,特别是行书,缺少一定的韵味。”

  有褒有贬,在书法圈里是很正常的,毕竟,每个人的审美标准和欣赏能力都有所不同,哪怕是王羲之在世,也不可能让百分百的人喜欢。

  本文展示的行书作品都是杨再春老师的作品,从用笔上看,杨老师的功力还是非常扎实的,特别是那些大字行书,古拙浑厚,真的是越看越有味道。只不过,在有些细线条的处理上,稍有些绵软和单调。客观的说,单纯从技法上讲,杨再春老师的这种水平,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具备。

看到这里的朋友们,您也发自内心的评价一下,杨再春老师的行书水平,是您喜欢的吗?放到现在,还能算一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