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它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赏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赏析
第一卷序论二、艺术对宗教与哲学的关系*艺术从事于真实的事物,即意识的绝对对象,所以它也属于心灵的绝对领域,因此它在内容上和专门意义的宗教以及和哲学都处在同一基础上。
*绝对心灵的这三个领域的分别只能从它们使对象,即绝对,呈现于意识的形式上见出。(“绝对”的概念,我查了网络上一些说明,在黑格尔的哲学里,“绝对”等同于“神”的意味,有三位一体的内涵。“绝对在《逻辑学》中是对应上帝这个说法的,这个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但更深的一点大家都一般给忽视了,就是这个绝对既然是上帝,就是“三位一体”式的存在。绝对也存在一个“三位一体”式的概念。我认为分别是“绝对自己”,“绝对自身”,“绝对”这个概念(理念)。”(摘自,知乎,纯思的文章《什么是黑格尔〈逻辑学〉中的“绝对”》,这篇文章后面还有很多对这三个概念的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百度来看看,我这里就不摘录了。)其实西方哲学中经常提到的“上帝”并不是我们以为的宗教中的“上帝”,而是哲学意义上的第一因,世界的本源,康德的物自体等等这些概念的一种集合体,很有点《道德经》中道的味道,但是又不一样,他们说的“上帝”“神”是唯心的,而道家中的“道”是唯物的,这应该是他们本质上的区别之一。)
*这些形式的分别伏源于绝对心灵这概念本身。
*心灵就其为真正的心灵而言,是自在自为的(关于“自在自为”的概念,可以参阅知乎,纯思的《黑格尔《逻辑学》基本概念——“自为”》,这是一个逻辑推导的过程,不方便全摘录过来。)因此它不是一种和客观世界对立的抽象的东西,而是就在这客观世界之内,在有限心灵中提醒一切物的本质;(书中注释:这一句话,英译本为“回想起的出现形状”;俄译本为:“再造,再现“,均不易解。)它是自己认识到自己的本质的那种有限事物,因此它本身也就是本质的和绝对的有限事物。
*下面是对这种认识的阐述,分为三个层次:1、第一种形式是一种直接的也就是感性的认识。一种对感性客观事物本身的形式和形状的认识,在这种认识里绝对理念成为观照与感受的对象。2、第二种形式是想象(或表象)的意识。3、第三种形式是绝对心灵的自由思考。
(一)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这个“真实”的概念困扰了我很久,差点读不下去了,查到前面68页的注释才发现,这个概念需要在这一节后面的内容里面解读。)
*概念与个别现象的统一才是美的本质和通过艺术所进行的美的创造的本质。
*艺术既以真实,即心灵,为其特有的对象,它就不能通过个别的自然事物本身,如日、月、地、星之类,来产生对这对象的观照。(因为这些是自然生成的,没有蕴含人的意识在其中,也就是后文说的,没有产生对心灵性事物的观照。)这些事物当然是感性的存在,但也只是孤立的感性的存在,单靠它们本身还不能产生对心灵性事物的观照。
*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
*只要艺术达到了最高度的完善,它所创造的形象对真理内容就是适合的,见出本质的。
*(在希腊神话中)艺术创造里,那些诗人只能用这种艺术和诗的形式把他们心里酝酿的东西表达出来。(古希腊艺术就是希腊人想象神和认识真理的最高形式。艺术家们替希腊民族建立了关于神的事迹、生活和影响的明确观念,因此也就是替他们建立了明确的宗教内容。(这里是摘录的书中原文))
*艺术作为心灵的最高旨趣的本来真正的地位就是如此。(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就是反映在宗教的创造上,指就希腊神话这个层次的神而言。)
*艺术存在局限性。
*存在超过以艺术方式去了解和表现绝对的一个阶段。
*现在已不再把艺术看作体现真实的最高方式。
*人类的思想,早期反对艺术,……每个民族文化的进展一般都要达到艺术指向它本身以外的一个时期。例如基督教的历史因素,如基督的复活,他的生和死之类,都提供艺术,特别是绘画,以无数形象化的机会。知识与探讨的欲望以及对内在心灵性的要求促进了宗教改革,于是宗教表现就离开了感性因素而回到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后于艺术的阶段就在于心灵感到一种需要,要把它自己的内心生活看作体现真实的真正形式,只有在这种形式里才找到满足。(真实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核心的概念。)
*心灵就需要摆脱客体性相而转回到它的内心生活。艺术的形式已经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此时,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基础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倡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那么怎么理解这种心灵的最高需要呢?)
(二)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
*宗教的意识形式是观念。
*因为绝对离开艺术的客体性相而转到主体的内心生活,以主体方式呈现于观念,所以心胸和情绪,即内在的主体性,就成为基本要素了。
*艺术转向宗教的过程:艺术只是宗教意识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如果艺术作品以感性方式使真实,即心灵(真实即心灵?但是真实也就是理念啊?为什么真实即心灵?),成为对象,把绝对的这种形式作为适合它的形式,那么,宗教就在这上面加上虔诚态度,即内心生活所特有的对绝对对象的态度。就艺术本身来说,它和这种虔诚态度是不相干的。
*虔诚态度是教众崇拜的最纯粹最内在最主体的形式,在迷种崇拜里客体性相好象被食消化了,客体性相的内容脱离了客体性相本身而变成了心胸情绪所特有的东西。
(总之一句话,宗教这所以高于艺术,就在于宗教引起的虔诚情绪,使艺术形象脱离了客观性相,转变为纯主观的心胸及情绪,也就是纯主体性的内容。)
(三)绝对心灵的第三种形式就是哲学。
*情绪与观念的虔诚还不是内在生活的最高形式。
*我们必须把自由思考作这种最纯粹的知识形式,哲学用这种自由思考把宗教同样的内容提供给意识,因而成为一种最富于心灵性的修养,用思考去掌握和理解原来在宗教里只是主体情感和观念的内容。
*艺术和宗这两方面在哲学里统一起来了。
一方面,哲学有艺术的客体性相,固然已经把它的外在的感性因素抛开,倡在抛开之前,它已把这种感性因素转化为最高形式的客观事物,即转化为思想的形式;
另一方面,哲学有宗教的主体性,不过这种主体性经过净化,变成思考的主体性了。
*思考一方面是最内在最真实的主体性,而另一方面真正的思想,即理念,也是最实在最客体的普遍性(思想本身也是思考的对象,是思考的客体),这只有在思考本身以内并用思考的形式才能掌握住。
*意识的感性形式对于人类是最早的,所以较早阶段的宗教是一种艺术及其感性表现的宗教。(比如希腊神话)
*只有在心灵的宗教里,神才以比较高的适合思考的方式被理解为心灵。(神成为一种理念性的抽象概念。)
*由此可知,用感性形式来表现真理,还不是真正适合心灵的表现方式。(书中注释: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里,最高真理、绝对和神都是一回事。人类认识最高真理有一个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采取三种方式。最初级的方式是艺术,它以感性形象显现真理。较高一级的方式是宗教,它的侧重点由艺术所侧重的客体感性形象转到膜拜者的主体虔诚心情。宗教是对艺术的否定,到了最高级的认识方式,即哲学,又否定了宗教侧重主体意识的片面性,以自由思考把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都统一起来,才真正认识到理念。黑格尔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倡他所认识到的发展就到哲学为止,特别是到他自己的哲学为止,他没有看到艺术还有多大的前途,认识到了现代,“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对过去优美艺术作品已“不再屈膝膜拜了”,这就否定了他自己所强调的发展观点了,因为发展终有止境。我自己理解,注释的意思就是黑格尔自己的理论中存在矛盾,认为艺术的发展存在止境,而事实上艺术仍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
我读这一节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实”?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真实,才能知道艺术投射到意识当中的是什么。
《美学》第一卷第68页的注释里面是这样说的:概念本身就含有体现它的实际客观存在,单是概念还只是抽象的普遍性,个别客观存在也还是抽象的特殊性,二者统一才成为含有普遍性的具体特殊事物,即否定了原来的抽象的片面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却又在较高阶段保存了双方的本质。(这里应该就是“合”的意味了)
这才是真实,才是理念。
这个过程第一步是否定,即事实本身的对立面否定事物本身的片面性;第二步是否定的否定,即双方统一又否定了对立面的片面性,“理”体现于“事”,“事”表现了“理”,相反相成。黑格尔把这否定过程称为含有“弃”与“扬”两层意思,“弃”是否定,“扬”是否定的否定,即“自肯定”。黑格尔又把这过程分为正(事物本身)、反(对立面)和合(统一)三阶段。他又把“合”叫做“矛盾的解决”,又叫做“和解”。黑格尔的这种辩证逻辑的合理内核在肯定事物本身有内在矛盾,发展全由内因决定;其错误在于他虽认识到有矛盾就有斗争,却坚持这斗争必以和解来解决,所以他的辩证法以一分为二开始,以合二而一告终。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反映了剥削阶段畏惧斗争鼓吹妥协的心理。
根据这个注释的解释,理念就是真实。前文书中又说心灵即真实。
按照这段注释的解释,所谓真实应该就是心灵中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理念?我已经看到下一节了,确实存在这样的概念,那么这个真实也就是这种“正反合”之后的结果,也就是黑格尔说的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或者绝对心灵。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