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老不仅是八仙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神仙,而且还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

人物简介

据史册记载,张果老本名张果,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唐武则天年间,已数百岁。武则天曾遣使臣前往召见他,他却假死,躲了过去。后来又有人在恒州山见过他。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因为他经常手中拿着竹子做的一种说唱用具,所以后世人们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国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的祖师,相传于北宋时期聚仙会时应铁拐李之邀在石笋山列入八仙。

道教教祖张天师至今多少年(张果老倒骑驴究竟为哪般)(1)

人物原型

张果老,作为八仙之一,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然而,历史上的确有张果老其人,他是八仙中仅有的两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之一,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张果老神话,他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生平又见于《大唐新语》。《新唐书·张果传》基本取材于此。盛行于唐代,拓展和完善于宋元。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关于张果老的传奇故事。

通玄先生说

据张果老自称,他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他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后来,武则天又派人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又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听人报告说张果老没有死,便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裴晤见张果老齿落发白,很不起眼,有点看不起他。张果老见状,便又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相求,张果老这才苏醒过来,但仍不肯进宫。唐玄宗闻奏后,认为裴晤办事不中用,又命中书舍人徐峤带玺书相请。

张果老进宫,唐玄宗问他:“先生得道者也,何故齿发衰朽如此?”张果老回答:“我是齿落发稀时得的道,只好这副样子。今陛下见问,不如把齿发尽去了更好。”说罢,把自己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又将牙齿敲掉。唐玄宗忙说:“先生何故如此?且去歇息。”但一会儿,张果老又走了出来,面貌大变,“青鬓皓齿,愈于壮年”,唐玄宗十分惊奇。

唐玄宗十分佩服张果老,就授他“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唐玄宗还有个好道的妹妹,叫玉真公主,唐玄宗就想把她嫁给张果老。不料,张果老却坚持不受,还唱道:“娶妇得公主,十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吹气成形,倒骑驴背走了。

此后,张果老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简扳,在中国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于是,人们便将张果老说成唱道情的祖师爷了。所谓道情,源于唐代的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恩想。明清流传甚广。题材也更广泛,在各地同民间歌谣结合而发展成多种曲艺如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山东渔鼓、四川竹琴等。

道教教祖张天师至今多少年(张果老倒骑驴究竟为哪般)(2)

偷吃参汤说

蔡里山坡上有一古庙,很久之前,庙中有一老僧带着三个和尚。最小的和尚叫张果老,除侍候老僧外,还干劈柴、担水等杂活。一天晚上,张果老挑满缸水,至次日,一滴未用,缸水竟然全无。老僧责骂其偷懒。张果老不知其因,只得重新挑满缸水。第二天,缸水又不用而尽,老僧气怒,将其痛打一顿。张果老甚感委屈,心中诧异,决心弄个水落石出。晚上,又挑满缸水,藏于暗处窥视。半夜时分,忽从庙外跑进两个白胖光腚小孩,来至缸前,头伸进缸中喝水。张果老上前捉拿,转瞬却不见了。果老便把所见情景如实告知老僧。老僧命张果老仍把缸水挑满,不要声张。晚上,老僧拿根钢针,纫上长长的绒线,和果老藏于水缸不远的暗处。不久,果然两个光腚小孩又来缸边喝水。老僧乘他们头伸进缸中之时,跑上前去,把钢针扎进小孩腚上,只听“哇”的一声尖叫,小孩又不见了。老僧和果老顺着绒线查找,至庙外墙角处,红线入地。老僧令果老拿来铁锹挖掘,结果挖出两个形似人体的东西来。老僧知是人参,令果老烧火煮熟,并告知不准品尝。

张果老把挖出之物放于锅中,生火煮了一会儿,香气扑鼻,果老馋口流涎,忍耐不得,便捞出品尝,味道鲜美。果老仍馋涎不止,索性取出吃个精光。张果老担心老僧责怪痛打,想逃走了事。出庙门,见树上拴一头毛驴,回头把锅中所剩汤水取出给驴喝了,然后骑上驴背,朝东逃去。为怕老僧前来追赶,便倒骑毛驴往后观望。后人说,张果老食仙参已成仙人,毛驴喝了汤水也成为神驴,从此果老骑着毛驴遨游四海去了。

张果老吃何首乌成仙的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女山寺的一位和尚挖菜地时意外地挖得一只硕大肥嫩的何首乌根,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从此便长生不老。老方丈立即吩咐伙房水洗煮了。

于是,老方丈召集全寺众僧于大殿开会,研究如何分食何首乌,谁吃头,谁吃身子,谁吃胳膊和谁吃手腿脚,谁喝汤。众僧侣无不欢欣鼓舞,喜气洋洋。为防止伙房偷食,伙房僧人也急于知道如何分配,因此,伙房僧人也都参加了会议。这时恰巧张果老赶着毛驴从东方访友归来,风尘仆仆、饥饿交加,干渴难忍,同时也辛劳疲惫不堪。老远就闻得女山寺内异香四溢,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令人迷醉。他遂加快脚步进入寺内,见四下无人,即刻钻入伙房,揭开锅一看:呀,粉嫩粉嫩的一颗何首乌已经煮熟,象新生的婴儿安详地熟睡在那儿,可爱之极。馋得张果老垂涎三尺,他也顾不了许多,下手捞上来分割撕扯就吃,片刻之间就把整个何首乌根三下五除二给报销了。顿觉浑身舒畅,心宁气爽。

张果老自己吃饱喝足之后,又将剩下的何首乌汤刮给坐骑毛驴喝了,随后便躺在伙房前休息晒太阳,很快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众僧开会完毕,蜂拥而至,准备分食何首乌,进入伙房一看,锅已空空大敞,什么也没有了。于是断定是张果老干的,立即报告方丈,方丈焉能善罢干休?沉思片刻,认为仙物已被此人吃掉,现在当务之急是打死此人,分食其肉,也可以得到仙气。随即命令武僧操起棍棒器械打死此人。但由于吵吵嚷嚷的,把个张果老惊醒。他见势不妙,偏身上驴,落慌而逃。不想倒骑在驴身上,原来向东面开阔地逃跑的,可是慌不择路,驴头向西,他一手抓住驴尾巴,一手在驴屁股上使劲捶打。可是越打驴越是向西方奔跑,结果越过山梁奔到山西头湖边,只见湖水茫茫,已无去路。眼看就要丧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毛驴怪叫一声,四蹄生风,腾空而起,乘云驾雾,越过女山湖,安稳地落在对岸的一座小山上,原来毛驴得了仙力,张果老因此绝处缝生。于是张果老稍稍放心,坐下来喘口气,晾晾驴,便又倒骑毛驴,悠然而去,从此就得道成仙。

道教教祖张天师至今多少年(张果老倒骑驴究竟为哪般)(3)

著名四方碑传说

北宋乾德四年隆冬,张果老应铁拐李之邀在重庆江津石笋山聚会,骑驴回归途中在一山坳处见一行乞母女在路边依偎,乞妇约40来岁蓬头垢面气息奄奄,女孩约8龄上下,女孩趴在即将冻死的母亲身上哭泣,情景异常悲惨,正在这时一个弹棉絮的老汉经过,见此惨状立即过去将自己刚刚为别人弹好的新棉絮覆盖在乞妇身上并拿出自己的食物给乞妇母女食用,张果老被眼前的一幕所感动,他立即下驴走上前去倾囊救济并为乞妇施药治病直到乞妇回暖病愈。

张果老转身问弹棉絮的老汉:兄弟高姓?此番善举感天动地啊!老汉回答道:小老儿姓崔,家就在对面,此乃小事见者当应为之,张果老见老汉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此番质朴的话语更加佩服!他拿出拐杖就地将大石劈成一块巨型方柱,将所见所闻写于石柱四方之上,歌颂老汉之功德,以此告诫乡里,要学习老汉的善举!在离开时张果老对老汉说道,你做手艺太清苦了,我要给你子孙一座金山,要让你的子孙用这座金山普济乡里带动一方人,

以后你的子孙中有用多个金字命名的人就是该人。但是不要刻意而为。张果老将石碑立于该处,给了乞妇母女很多钱便骑驴离去,这块碑因为四面刻字而被人称为“四方碑”老汉目送骑驴远去的张果老知道遇见神仙,回思老汉的话语想来想去就不知道什么字用的“金”字最多,既然神仙都说了随缘就不要刻意去思索了,看我崔氏家族的子孙以后谁的名字能撞上就是他的造化吧。后来据人们分析如同金山用金子最多的当属“鑫”字,那老汉的后代如果有叫“崔鑫”的就应当应验张果老的传说,就著名学者华轩居士考证,江津石笋山下的确有四方碑的地名存在,至于在四方碑一带有没有出现叫崔鑫的富豪却无从考证。

倒骑毛驴说

张果老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他的坐骑和他的骑法,他骑的是一匹纸驴,而且是面朝后,倒骑在驴背上。此驴非同普通的驴,它能“日行数万里”,休息时,还可以将驴折叠起来,放入口袋里,若需要时,“则以冰噀之,还成驴矣。”,此驴更可以飘洋过海,真是无所不能。古时有诗赞张果老:

举世多少人,

无如这老汉;

不是倒骑驴,

万事回头看。

道教教祖张天师至今多少年(张果老倒骑驴究竟为哪般)(4)

张果老为何倒骑驴?

传说一

传说张果老原先在朝为官,攒了不少银钱。后来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头,落人笑话,便辞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营子边儿齐,老远看见一个姑娘,苗条条的在地里拣棉花。就跟人家搭起腔来调戏姑娘,被姑娘抢白后,知道姑娘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时恨不得往地缝里钻,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赶紧转身到深山修炼去了。后来他改邪归正,得道成了仙。张果老虽没回老家,可自己做错的那事总搁在心上。他感到没脸见人,从那儿起,骑毛驴就脊梁朝前。

传说二

河北有首民歌小放牛,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歌词大意是: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什么人骑驴桥上过?

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是鲁班爷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过,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鲁班,一夜之间,在赵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桥。仙人张果老听说后,便骑上毛驴前来观看,路上遇到柴王爷推车,赵匡胤拉车,于是三人一同来到郊河畔观桥。看过赵州桥后,三人无不暗暗惊叹鲁班的精湛技艺。为考验鲁班,张果老与鲁班打赌,如果他们三位能顺利过桥,而桥不倒,从此便倒骑毛驴。三人走上桥时,张果老转身施法,聚来日月星辰,装入身上的褡裢里,柴王爷和赵匡胤也运用法术聚来了五岳名山,悄悄放在了独轮车上,由于载重猛增,三人还没有走上桥顶,大桥就经受不住,开始摇晃起来。鲁班见状,急忙跳下河去,举起一只手,用尽全力托住桥身,大桥才转危为安。张果老当面认输,从此开始倒骑毛驴。而桥面上也留下了车轮印和毛驴的蹄印,以及柴王爷滑倒后留下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还留下一只大手印。

总结

众所周知关于张果老的神话传说有“八仙过海”、“张果老和他的纸驴”、“唐玄宗赐婚张果老”等等,这些动人故事,在《旧唐书》《新唐书》《明皇实录》《八仙出处东游记》《初刻拍案惊奇》等书中均可找到。久而久之,张果老的神话传说在民间不断被丰富完善,思想内容上也增添了许多的积极因素,他嘲弄王权,抨击富贵,世态炎凉,劝化世人,自然、必然地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尤其是他“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中国朴素的哲学辩证思想表现,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

后世颂词

明代顺德府知府李京曾为张果老山题诗曰:

仙翁山

开元天子好神仙,蝙蝙飞来玉殿前。

一自罗公推甲子,纸驴踏破太行颠。

明·马在田诗云:

洞口烟霞五色文,洞深一窦杳难分。

桃花乱落涧中水,芝草自生石畔云。

去去白驴何日返,寥寥石鼓几回闻。

谁人传得长生术,我欲相从一问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