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1)

看点 现在的家长,经常会被“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孩子不喜欢学习”这类问题所困扰,在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李海林校长看来,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学习行为问题背后的情绪问题。如果把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比成一座冰山,情绪问题隐藏在海面之下,却对海面上的部分起绝对性作用。他建议家长,不要和孩子比情绪爆发力,而是以“耐力”取胜,学习做平等沟通的智慧家长。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庄晓 编丨Jennifer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

马丁·塞利格曼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他花了30年时间、追踪了50万人,凭借大量案例作为基础,发现了父母养育过程中被忽略的秘密——大部分在学习和生活上问题重重的孩子,并非真的能力不足,而是孩子们挫折中,所涌现的不易被察觉的“悲观思维”方式,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教育不能只培养会学习的人。在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李海林看来,我们教育的意义更在于提供选择,而不是去“控制”。要想真正去唤醒孩子的心灵,就需要我们深入孩子的内心,尽力保护童真,在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去探索、去引导。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2)

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校长 李海林

真正去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对父母来说,实际上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学期伊始之时,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精准切入到学习模式,实现家校合作共赢,让孩子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呢?

为此,外滩君请教了李海林校长。曾先后出任岳阳市教育局副局长、上海洋泾中学校长、上海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的李海林校长,不仅拥有中学、大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多种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育本身无疑也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知。

在李校长看来,家庭教育,难的不在于孩子,而在于家长。现在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花钱,但没有多少家长愿意为孩子改变自己。

事实上,每个健康快乐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不断修炼的父母,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

(关注外滩教育视频号,观看完整直播回放。为方便读者阅读,以下用李海林校长第一人称叙述。)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3)

聚焦孩子的“问题行为”

根源都在于情绪

我们现在的家长,大都会把“该睡觉不睡觉”、“该写作业不写作业”等当作行为问题,把“学习成绩上不去”,“不喜欢学习”看作是学习问题。

但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目光来看,不管是行为、学习问题,还是人际交往困难,甚至道德品质品德问题,根源其实都是心理情绪问题

如果把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比成一座冰山,那么在海平面以上的言行部分,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海平面以下是什么呢?是孩子的态度

决定孩子态度的,是孩子对于生活、人生,包括学习的一种观念;观念之下还有孩子的情绪。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4)

所以,情绪会决定他的观念,观念会决定他的态度,态度直接决定他的行为。

而这一部分深埋海下,我们一般看不到。所以现在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明显感觉到孩子似乎越来越难教了,行为问题也越来越多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根本就不懂他们内心在想些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理论中提到,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寻找自己归属和价值感的根本需求。但有时,孩子们的内在需求却总是得不到满足。

我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共有以下四种:

1.代际“隔离”,只能“叛逆”

我们总有一个误区,似乎孩子们只要得到成年人的关注,他就能有归属感,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孩子们所需要的,可能反而恰好是成年人们所忽视的。

这就是我们成年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一个隔离。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成年人和青少年间的代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大多数情况下,成年人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有什么需求,孩子也无法排解“被冷遇”的委屈,因而有时,总会做出一点事情来引起成年人们的关注。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5)

在这种小心试探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最容易“被关注”的就是“干坏事”。

所以我们总能听见家长们各种抱怨:“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讨嫌,故意跟我对着干!”但孩子们从不会考虑“叛逆”的结果,只在乎自己心里很舒服,因为自己终于得到关注,备受“重视”。

2.自我“觉醒”,我的事情我做主

你知道一个什么样的口号,最深得孩子们的心吗?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这和我们当年完全不一样。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如果没有逐步地赋予孩子,他所能承担的自主权,那么孩子肯定就要反抗。

前两年,一位大型国营企业的老总,曾经认真地来问我:“我在单位里管了几千号人,不乏顶尖的科研工作者,都管理得非常好,但为什么我在家里,就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呢?”

根本原因就在于,家长和孩子间,从来不是大人管小孩,更不是上级领导下级。

孩子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是自主权逐步觉醒的过程。孩子们能觉醒到什么程度,关键就看成年人赋予他们多大的自主权。

如果你给孩子太多的自由,可能会坏事,因为孩子还没有那个能力。但是,如果孩子的自主意识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却没得到相应的“自主权”,他们就会反抗。

一旦他发现只要反抗,我们就会让步,那他自然会得到“暗示”:所有的自主权都是需要自己反抗才能得来的,那孩子当然天天要反抗。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6)

所以,家长们既要准备移交自主权,同时又不能够一次性全部给孩子,而是要根据他们的成长一步一步来,这真的是好难。

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发展变化太快了,如果我们还按照我们父辈对我们的教育那样,这肯定会出问题的。

3.我们伤害了孩子,却往往不自知

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但有时,他们自己却不能很好表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伤害了孩子,自己却并不知道。

是否真有“伤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认为你伤害到了我,但你还没有和我说“对不起”。于是,孩子开始和家长针锋相对。

比如,当家长要求孩子9点写数学作业,但孩子却偏偏不这样;你要我往左、我就偏偏往右,你要往右我就偏偏往左,专门和你对着干。看到不舒服,他就高兴了,心里那口气就出去了。

所以遇到这类情况,解决它的关键在于,你要跟孩子好好沟通,承认自己曾经伤害过他。我们常说夫妻之间只讲感情不讲道理,同样,和孩子之间,也不能只讲道理,还是要多讲情感。

4.自暴自弃的“习得性无助”

每个孩子都有价值的追求,都在寻找自我的归属。但如果孩子反复地被家长、老师,甚至被同学排斥,他就没有归属感,慢慢地,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无价值,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7)

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比过去更冷酷、更复杂,社会分化的压力,逐步从成年人世界传递到未成年人世界。各种因素的叠加,会让孩子们更容易自暴自弃,这也是最难教育的时候。

我们家长千万不能让孩子走到这一步。而是要学会鼓励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对孩子的高期望。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8)

永远不要跟孩子比情绪爆发力

最近,我看到过一个视频,一位爸爸和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互相打起来了。妈妈在一旁哀求:“你看爸爸都流血了,不要再打了。”

我看了心里很难受,但孩子这样的行为背后,同样还存在着情绪的问题。在这个视频中,不仅是爸爸不冷静,妈妈其实也不冷静。而妈妈的这种不冷静,更多体现在言辞上。

所以,对于家长更大的考验是,不管任何情况,都要保持动作及语言上的克制。

理论上讲,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之中,因为互相平等的关系,大家可以适当表达自己愤怒的情绪,但当我们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情绪爆发,这一点对于老师而言,要求更加严格,因为这涉及到了职业道德。

可问题是,现在孩子明明白白犯错误了,家长们又不能有情绪出动,那该怎么办?

我的答案就一个,不和孩子拼情绪爆发力,而是和他比拼持久力。面对道德品质问题、行为规范问题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绝不后退半步,但我有足够的耐心。

在情绪维度上,我们一般会把孩子的心理、情绪,分为ABCD四种等级。当我们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他们的心情其实正在慢慢情绪化。一旦我们发现,孩子的情绪即将要爆发后,我们会暂时“中止教育”。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9)

这样的中止,我们称为“积极中止”。通常这个时候,我们会给孩子签一个纸条,移交给学校的心理健康中心。接到电话后,心理老师们会采用五种方法,开始心理辅导。

第一心理访谈就是谈话,第二种叫心理游戏,第三种叫心理沙盘推演。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心理、情绪状况,通过1000多种物品,在沙盘上面摆出来,让老师帮助他们,分析目前的心理状态;

第四种方法是心理治疗椅,孩子坐在这个椅子上,椅子前的电子屏幕上会及时反应孩子们的心跳、血压。有时孩子的血压都已经飙到140了,他们自己也很吃惊,而且这把椅子还可以轻轻摇动,其实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心理的安慰;

实在不行我们还有第五种方式,那就是发泄室。我们有一个小房间,地板和墙壁上都贴满了厚厚的海绵,里面还有一个橡胶人,孩子们可以在里面发泄。

所有的这套流程走下来,可能是一个小时,也可能是两个小时,甚至会花上一天的时间,等孩子情绪好转后,老师就签一个单子,说某某同学已经达到心理正常的等级A级,再让他回到教室。

家长们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当孩子们暴跳如雷,情绪已经是C级的高等级了,我们可以马上冷静一下,先出去喝杯水,脱离接触,过一会儿再敲门来沟通。

太多的家长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是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时机。我们要做的,就是比拼持久力,但是千万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

我自己的孩子也正好处于青春期,有次初二暑假,他玩游戏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我提醒他的时候,他暴跳如雷,我就退出他房间,过了五分钟问他:“你的情绪恢复正常了吗?”

等第二次再敲门的时候,他默不作声,我说你恐怕还没有完全恢复平静,过5分钟我再来。等到第三次敲门后,他不好意思笑了,说明这个时候他情绪好了。

所以我们说到的比拼持久力,不是说光拼耐力,也不要拼情绪报复力,他发火你还发比他更大的火,这还能够教育孩子吗?肯定教育不了了。

所以现在做家长真的好难,不仅要有足够的修养,还要有足够的情绪控制力。我其实也会一不小心就堕入这样的泥坑,但不管如何,我觉得教育者们掌握以下四个原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克制自己的情绪,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1.两害相权取其轻

当教育者们决定“管束”孩子时,不妨先做一个评估:如果不把自主权给到孩子,孩子会反抗到怎样的程度。如果把自主权给到孩子,孩子因此犯了错误,又会给他自己带来怎样的损害。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自然就能知道该怎么去做了。事实上,教育孩子从来就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相对不那么坏的方法。

2.把孩子当做你的同事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如果你同事做了一件你认为不对的事情,你会介入到什么程度?很可能最多就是友好提醒吧?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教育者们在和11岁以上孩子相处时,最好掌握一个界限,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分寸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孩子当做你们一个比较熟悉的同事,从这个限度上把握,大致就不会出错。

3.你的要求,自己能做到

如果一些要求,教育者自己能做到,你再要求孩子做到,大致上是比较妥帖的。但是,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孩子做到,这怎么可能呢?

比方我每天会花半个小时刷手机,那么你可以把自主刷手机的30分钟权利,让给孩子,但是一旦超过30分钟,家长就可以进行管控,在道理上,也更站得住脚。

从这三个原则来讲,不在于家长怎么想,而重要的是,孩子是如何感受的。往往有时,家长们的苦恼、焦虑,根源还在于不会做家长。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10)

平等尊重,家长要学习沟通智慧

在孩子成长中,学习和考试,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不过,不管是考语文还是考数学,考物理还是考化学,都需要孩子在书面上呈现出自己的智慧,而这些智慧都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前提。所以对于孩子来说,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始终觉得,每个人的成长是有季节的,在这个季节他就一定要做这个事。过了这个人生的季节,他再补上,就很难有好的效果。

阅读也是这样。从孩子6岁识字起,一直到他18岁,他的灵魂是一张白纸,所以阅读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他的心灵像海绵一样吸收这些观点、知识甚至是情感。

如果这段时间他没有读到足够多、足够好、足够丰富的东西,等到他30岁、40岁再重新来读的话,可能就没这么大的效果了。

所以我们常说,孩子的阅读季,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从预初到初三这四年,孩子们中英文阅读都要满1000万字。听着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这几年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基本上能做得到。

不过,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喜欢阅读的家长并不多,能够陪同孩子阅读的就更少,更不要说向孩子推荐书目了。

我也曾向孩子推荐余秋雨的书,但他看都不看。直到他发现,有一篇文章他很喜欢,于是,他一口气把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全部看完了。现在在看余秋雨另一本《文化苦旅》。

这件小事,其实说明了我们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多多少少能听进家长的建议。如果家长能够介入到孩子的阅读中来,让孩子慢慢地喜欢上阅读,对他们的成长来说,善莫大焉。

我们也发现,现在能保证孩子每天定量阅读的时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们也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每天都可能会用到的智能手机。

但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完全跟手机隔绝,是不符合人性的,让孩子不接触手机,脱离信息渠道,既不可能也不现实。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反对的其实不是手机,而是孩子们长时间玩手机。孩子适当玩手机,至少不是一件坏事,但我们又确实不能把手机的控制权交给孩子,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和孩子们谈判。我的孩子也正处于初二青春期,我和孩子商量好,假期中,一天手机可以玩90分钟,等开学了,减到45分钟。他可以一次性玩这么长时间,也能分几次玩,但我有一个前提条件,布置的作业一定要完成。

我们把暑假作业画了一个表格,每天分配作业进度。只有当孩子作业完成了,他才能玩手机。同时,我也规定他,晚上10点30之前手机必须收回。我还和孩子正儿八经地写了甲方、乙方合同,包括双方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全部都写在了协议上,协议还一式两份:

“经双方友好协商,就关于某某同学使用手机事宜,达成以下协议12345,如若在某种情况下面家长没有提供手机,将会被罚款;若超过规定时间或者不符合条件强行玩耍,第二天将扣除游戏时间多少分钟。本着法治精神,我们都双方都坚决执行协议,如果也发生争论,我们将共同都认可某某班主任的裁定。”

等孩子签好字,我盖好手印,就把这份协议贴在房间里,如果他耍赖,我就提示他看协议,这样他会慢慢地、依依不舍地把手机给我,虽然会拖沓,但是一般不超过五六分钟。

这其实也是一种支持的沟通方式。我们往往习惯了给孩子讲道理,但在他们最难做到的“坚持”上,反而没有给他们及时的支持。

比方说他已经行动了,但是他坚持不下去,这个时候我们要开始行动了。孩子只要坚持了一天,我们就要表扬;他又坚持了一天,必要情况下还可以给予他奖励。等他接着又坚持了一个星期,我们可以夸赞他们说:“你真了不起,我应该给予更大的表扬。”。

这样做,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我们看见了你在坚持。

如果我们给孩子布置的作业,他一下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就可以陪伴他走出第一步,而往往从0到1是最难的,只要跨出第一步,从1到2就能很快实现。

教育,从来不是说去修改孩子什么,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力,帮助每个孩子,把最优势的地方发挥到极致,真正去寻找孩子的个性之美。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宁国市新时代实验学校校长(新纪元校长李海林)(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