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宫、轩、阁……故宫里究竟有多少种不同的建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数一数看一看。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

丨宫丨

宫,从字形上看,外围像洞门,里面的小框框像彼此连通的小窟,本义是指人们居住的地方,秦、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宫和殿在建筑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分别,区别主要在功能上。所谓“国事曰殿,家事曰宫”,如:顺治年间和康熙初年,皇帝都住过保和殿,但当时分别将保和殿改名为“位育宫”和“清宁宫”。宫的代表有乾清宫、宁寿宫等。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2)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3)

丨堂丨

堂,一般是指处理政事的房屋,也可以用来供奉佛像,用途比较广泛。故宫中的堂,其用途也很多,除了像内阁大堂、大佛堂这样符合“堂”本身用途的建筑外,还有用作园林建筑的遂初堂,作为寝宫的乐寿堂等等。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4)

丨阁丨

阁是指类似楼房的多层建筑。通常可以用来作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如:体仁阁、文渊阁。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5)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6)

丨楼丨

楼是指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作用和阁类似,但纵观故宫内的“楼”,其等级大多较“阁”稍低。故宫的楼中有一个特例,就是“角楼”,角楼虽然只有一层,但仍然被称作楼。其他楼的代表有:阅是楼、云光楼。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7)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8)

丨门丨

门,顾名思义就是指故宫内的各种门户。由于故宫内的建筑多是以院落的形式组成的,所以从外到内,有很多形式的门。故宫主要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午门后有五座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它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一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三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9)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0)

丨斋丨

斋一般是指书斋或学舍。如现在大名鼎鼎的淑芳斋,就曾是乾隆旧时读书的地方。但有的斋也用来供奉佛像,如位育斋在雍正年间就作佛堂用。故宫的斋有:淑芳斋、倦勤斋等。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1)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2)

丨轩丨

轩本意是指书房或敞厅类的建筑,多用于园林建筑。如:乾隆花园中的古华轩,就是一座大的敞厅。但故宫内也有些轩已经改变了原本的功能和样式,如:丽景轩、绛雪轩,仅仅只是沿用了“轩”的名字,建筑的形式几乎没有任何“轩”的影子。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3)

丨馆丨

馆一般是指供游览眺望、起居、宴饮之用的房屋,有的也作为佛堂使用。故宫内以馆命名的建筑不多,最著名当推咸若馆,这是太后、太妃礼佛的场所。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4)

丨亭丨

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亭通常是用作休息、乘凉或观景。故宫内的亭主要出现在花园中,如御花园中的御景亭、千秋亭,乾隆花园中的碧螺亭等。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5)

故宫中大殿屋顶(殿宫轩)(16)

◎本文转载自“微故宫”,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