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战争年代,无数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洒下殷红热血,那一刻,中华大地被染成“红色”。如今,站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间点上,中华子女在华夏大地上追寻百年征途的红色印记。

在潮安西北一隅,一座小山村坐落于此,峰峦耸翠,烟波浩渺,远山凝黛,近树滴翠。世田溪穿行于山涧,缓缓淌过上村和下村,孕育着整个村落。老人口中的革命往事也随着潺潺的溪水中流传开来,那段战火纷飞的红史也烙于村民们的心底。这,便是被誉为“红色革命故地”的世田村。

重温峥嵘岁月,铭记革命历史

在世田村村口,红十一军烈士纪念碑矗立于此,丰碑上刻下的“永垂不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在踏上这片红色沃土一瞬间,历史的指针仿佛拨回了革命时代的世田——1928年5月,八乡山革命根据地党支部书记古大存在中共东江特委的指示下,在潮揭丰三地交界处开辟了第二军部。驻扎在世田村后,东江革命军的势力也迅速波及到大小葫芦等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世田村农民自卫队在古大存等人的带动下发展壮大起来,红十一军也把世田及周围的村落作为开展武装斗争的重点。两年后在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古大存正式成为了红十一军军长。

寻访红色印记铭记峥嵘岁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

在伯公髻的山顶处,这个天然而又隐蔽的岩洞便是红十一军的军部旧址。红十一军与赤卫队就是以此为据点,开展一系列革命斗争。在那个浴血奋战的革命年代,世田村农会会长赖宝拱组织世田农会会员积极协助革命军队的斗争工作。以宝德居为据点,世田村组织进步群众广泛参与革命活动,为红十一军提供物资,保障红十一军的供给。对于前来围剿世田村的国民政府,红十一军与赤卫队在村民们的协助下,与国民政府展开激烈战争,奋战一天一夜,最后因潮安县革命委员会等受到严重破坏,被迫终止行动。

寻访红色印记铭记峥嵘岁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

世田村蓝锦锋书记告诉队员们,古大存领导的红十一军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深深撼动着国民党在潮汕地区的统治根基,对潮安土地革命斗争产生深远影响。红十一军的到来在每位世田人的心中播下红色的火种,自此悄然蔓延;英烈们不畏牺牲,一心向党的革命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世田人前行。

致力党建工作,传承红色基因

跟随着世田村讲解员的步伐,新“韩”路护江队一行来到了红色文化教育宣传中心。昔日废弃的校舍在修缮改造之下,摇身一变成为了传播革命文化的平台。展厅里轮播的红十一军纪录片、玻璃窗内陈列的革命文物、墙上的红史、肃穆的雕塑......无不向世人呈现着世田村悠久的革命历史。

寻访红色印记铭记峥嵘岁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

据了解,近年来世田村在政府扶持下,围绕红十一军在世田村的历史,以军部旧址作为亮点,修建红色牌坊、红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教育宣讲中心等一系列红色打卡点,打造“走红军路,观红军景”的文旅线路,助力党史教育与乡村振兴。对于村内的红色革命资源,世田村秉持保护与开发并存的原则,对于村内原有的军部旧址、红十一军烈士纪念碑等进行保护,尽量保留村内红色旧址的原貌;同时对村内废旧小学进行改造,打造成红色教育基地,提供更好的学习革命文化的平台。在走访世田村民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民居的墙体上画着革命时代的漫画,宣传栏上也展示着党史小故事......这些都是世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举措。,这些红色印记也随着漫画、故事潜移默化地烙在了大家的心田。世田村除了发展红色旅游,还将党建工作与“红色村”建设工作紧密结合,党员干部们在世田村进行“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的工作中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深入基层,监督整平公路、河道清淤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党员干部们也加强村党支部阵地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对村内的贫困户实施资金与技术扶持,帮助他们开张自己的粿条铺、经营自助茶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村书记等党员的带领下,村民们盘活救助资金,撸起袖子加油干,用自己的劳动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前沿。

寻访红色印记铭记峥嵘岁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4)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古大存带领着红十一军,抛头颅洒热血,在粤东划出短暂却又耀眼的一抹亮光。他们的出现,犹如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照耀着世田村的未来。英烈们留下的革命印记,在世田人的合理保护与开发中,化为红色宝藏,推动世田永续发展。

作者:佛山学子三下乡

寻访红色印记铭记峥嵘岁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5)

编 辑 | 马溶(云南大学)

校 对 | 新媒体小组

统 筹 | 胡同洲

审 定 | 杨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