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解放系列的第二部,《解放2:突破》依旧沿袭的是第一部的逻辑,当然,这种白描的方式牺牲了一定的艺术性,但是对于那些并不熟悉历史的观众来说,本片是一剂良药,可以恶补一些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让观众们看到战争的残酷性。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1)

《解放2:突破》主要讲述的是二战焦灼阶段,苏联开始了战略反攻的时候,希特勒却不得不面对自己的铁杆盟友墨索里尼被迫下台的事实。但是希特勒依旧是组织了救援军将对墨索里尼实施了援救。但这并不能改变德国在二战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国现有的军力并不足以支撑维持长达数千公里的战线。因此,在现实面前,德国进行了战线收缩,苏军抓住时机开始了自己的战略反攻。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2)

与此同时,美国跟英国的元首开始连线斯大林,并共同商议开辟第二战场对于此时的德国进行牵制,在元首们进行商议的同时,苏军的前线战场,一个营级军官在战斗中拼光了自己的战友。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3)

这就是战争,这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宏大叙事背景下的战争,这也是很多人诟病本片的地方,没有一个人认为某一部影片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展现的,但是当我们看多了美国好莱坞式战争的叙事方式之后,这种宏大叙事方式并不是说有多好,而是说这种叙事方式可以是战争类型电影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忽视它的存在,如果战争电影只有一种类型,那么无疑是可悲的。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4)

然而当好莱坞叙事方式成为当下战争电影的主流之后,我们便很难接受别的叙事方式了,好在这部上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影片并没有在这一点上与观众达成任何的共鸣,因为在七十年代,本片是受欢迎的。那时候的好莱坞全球扩张之路并没有像现在那样。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5)

《解放2:突破》所代表着的是一种电影展现形式,更是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如果我们仅仅用电影的角度去看待本片,那么本片并没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也没有太多的展现人性的地方,唯一的展现个体时刻就是营级军官的下属们奋勇战斗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也距离我们所熟悉的英雄主义相去甚远。甚至有士兵在面对德军的坦克压境的时候,更多的是体现出来了一种恐惧,而不是战斗精神,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6)

然而这才是真正的人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血肉之躯,我们也都怕死,但是怕死的同时,我们能鼓起勇气敢于对抗,这一下子就拔高了人性。在面对侵略,面对敌人的绝对优势的时候,有的人会怯弱,有的人会不知所措,但也有的人会勇敢的站出来,就如同那个营级军官一样,即使是拼光了所有,他依旧是要努力的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任务。因为退无可退了。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7)

本片的角度并不是人性这一种,在一场战争中,在一场大的会战或者是战略战役当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看到的从来不止一种场景或者一种形式,我们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看待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掌握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这对于学习历史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8)

本片的角度除了普通士兵之外,还有敌军角度,还有盟军角度。这些角度的集合之下,本片就不仅仅是一部体现现代战争题材的电影这么简单了。如果我们用一种电影艺术的方式去衡量本片,那么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当我们觉得本片并不如好莱坞大片那样荡气回肠的时候,或许应该怀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判断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9)

有人说《解放》系列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白开水,这种说法本身没什么错,但我们忘记了白开水的作用在哪里。白开水可以作为任何一种饮料的基础配给,如果没有白开水,那么任何一种饮料就无法完成冲泡。我们的艺术不应该拘泥于一种形式,这是我们身处现代电影体系之下,对于过去的特殊年代的电影的一种批判的声音。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10)

但话又说回来,当我们这样批判过去的电影的时候,那么我们是不是在制造一种现代版本的“一种形式”呢?总是说开放包容,但是我们却喜欢站在当代的角度,永远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去看待过去的电影作品,这还是开放包容吗?

25部战争片(它却拍出了战争片的灵魂)(11)

后人看待前人总比前人预测后人要精准的多,那么我们作为后人,则更应该用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前人,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跟自己所厌恶的时代又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总是用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去看待过去,那么我们还会有过去吗?

……

你好,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