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为人善良者终将有所回报,不论行善的大小种下一个善因便会结下一个善果,这是人世间永恒不变的一个真理。

清朝时期,就有这样的一位官员阴差阳错之下,将自己苦心积攒多年的300两银子,错给了一位正巧陷入困境的十八岁少女。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1)

原本这是一个误会,但他却因此为自己种下了一个善因,多年后因为这段因果让他得到了回报。

官员仕途畅通无阻,几年内接连升迁最后做到了四川总督,成为了一方封疆大员。那么,这个因为自己善念得到回报的官员究竟是谁?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刚正不阿的清官

作为清末的一名官员,吴棠不祸害一方百姓实在是难得,作为清末的封疆大吏,他手握重兵却不中饱私囊也是少有,因此种种他的官名在四川一直都很不错。

在清末时期的四川,只要提起吴棠的大名当地的百姓无不对其交口称赞,可就是这样的一个受民众爱戴的好官,在一开始也只不过就是一个县令而已......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2)

最初的时候吴棠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举人被吏部任命为了七品县令,任职为淮安府桃源县县令。到任之后,吴棠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自己才疏学浅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在治所中,不管大事小事只要是涉及到民生之事,他都会仔细过问。正是因为吴棠如此看重民生,使得他在担任县令的这些时日里,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按理说这样一个为民谋福祉的好官应当要得到重用才是,然而清末的官场只能用黑暗两个字来形容,当官员贪腐已经成为了常态,像吴棠这样的清官自然是不合群的异类,必然会受到他们的排挤。

虽然自己被排挤,但吴棠对这种现象并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为官者就要为国为民,如果说做官只是为了发财的话,那这个官就不如不做。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3)

吴棠打心眼里厌弃着这些贪官污吏,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正因为此做了很长时间的县令,他都没有得到提拔与重用,要说不难受那也是假的。

吴棠对这种不公从来都不会表示抗议,但一直以来心中都有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可他这种愤懑并没有影响自己处理公事,依旧努力治理自己属地的工作。

俗话说得好“好人有好报”,很快一件改变了吴棠仕途道路的事情就发生了。有一天吴棠接到一封哀报,哀报上面说自己的同窗好友去世,好友的儿子正在将灵柩迎回故里,途中会经过他管辖的地区。

得报之后吴棠久久不能自已,想到好友与自己的过往更是哭成了泪人,但人已经死了哭也没什么用,他便决定亲自动身去见一见自己好友的儿子。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4)

不过,吴棠转念一想自己身为堂堂朝廷7品命官,怎么能够擅离职守。于是,他便打消了亲自去见好友他儿子的念头,让手下带着三百两银子,和亲自写下的拜会名帖去拜见。

正所谓“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300两银子对其它官员来说不算多,但这却是吴棠多年来的积蓄,300两银子也算是表示自己对好友的哀思。

悲天悯人的善良之举

吴棠很快就写好了拜帖,他吩咐下人去取那300两银子,佣人取了银子回来之后,吴棠再三嘱咐一定要将拜帖和这300两银子亲自交到好友的儿子手里。

下人表示自己记住了之后,吴棠才放他出门,不久之后奉命来到码头的下人就看见了一条游船,游船中隐隐地传来了一阵哭声,此时下人心想这应该就是老爷口中那位好友的儿女了吧?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5)

其实,吴棠交代的是好友只有一个儿子,但下人并没有将这个细节听进心里。后来,在哭声的指引下下人来到船舱里,并看到了一位青春年华的女子。

打听清楚女孩是在吊唁自己的父亲,下人认定这便是老爷所说的好友一家,随后将拜帖和银子都一起交给了船上的这位少女,做完这些事情就转身离开,回去向老爷复命去了。

回到家后,吴棠问他有没有见到自己好友的后人,下人说见到了并将钱交给了他的女儿。吴棠一听懵了,女儿?自己的好友只有一个儿子啊。

下人一听吴棠的话心中大叫不好,他也没有任何的隐瞒向老爷说出了刚才发生的事情,一时间吴棠也没反应过来,不久他才意识到送错了,于是乎赶紧让下人带路去看个究竟。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6)

在下人的引领下吴棠就来到了码头,并且见到了那个年仅18岁的姑娘,见到这个女孩子时吴棠陷入了两难境地。

于情来说,这女孩子刚刚失去了父亲,但凡家中有个男子的也不会让一个年仅18岁的妙龄女子来扶灵还乡。

看着刚刚失去了父亲的女孩子,吴棠动了恻隐之心,不愿将钱再要回来。可于理来说,自己毕竟与这女孩子的父亲也没有什么交情,平白无故地就给了300两银子出去,而且这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正是因为情和理的相互碰撞,使得吴棠一时间陷入了两难境地。思考良久之后他长叹一口气,不就是三百两银子么?大不了自己再筹措300两给自己好友的儿子就是了。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7)

吴棠心想就300两银子就当是行个善事吧,他对这女子安慰了两句话并祭拜了去世的人,随后便去了另一条船上慰问自己好友的儿子去了。

善有善报,至四川总督

吴棠做完了这件善事,他很快就将这件事忘到了脑后,继续全心全意地投身到了工作中去。不久吴棠被调任清河县,当地还发生了太平军叛变,他靠着自己的能力组织部队,将太平军击败保全了清河县。

按理说,吴棠此次击败太平军保全了清河县,向朝廷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论功行赏时理应得到提拔才对。然而,他的功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嘉奖,只不过被提拔成了一个巡海道员而已。

回想起自己已经做了整整8年的县令,到头来不过才是一个小小的巡海道员,吴棠的心中滋生出壮士难酬的感慨,此时他好似看开了一般,甚至开始筹划起自己年老之后应当怎样度过晚年。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8)

就在吴棠盘算着还有多久才能退休的时候,数年前他所种下的善因却开始结果了,一纸调令来到了吴棠的身边,调令上写着吴棠调任江宁布政使并且兼管漕运,官品从原来的从四品变成了从二品。

这一纸调令让吴棠很是诧异,自己多年都没有晋升的机会,为什么这次自己却得到了晋升的机会?虽然心中疑惑,但是吴棠还是收拾起了行装,准备前去赴任。

升官后吴棠很是高兴,他原本以为自己就是碰巧被天上掉的馅饼砸中了而已,运气至此也就到头了。

却不曾想,仕途在这之后变得愈发通畅,两年后再度被授予了漕运总督的官职(不是兼职而是正式)。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9)

又过了一年,吴棠更是成为了江苏巡抚,第二年还成为了两江总督。此后的几年里,南方几省的封疆大吏吴棠基本上都做了个遍,1867年他又被授予了四川总督,4年后兼任成都将军。

在此之后吴棠的升迁之路才算是告一段路,对于这些事情一时间吴棠有些蒙圈,此前八年一直得不到升迁,如今8年之间连升了好几级,他不理解自己究竟是撞了什么大运?是因为什么事才能让自己如此的官运亨通?

事实上,吴棠并不是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他之所以会如此的官运亨通,是因为有人在刻意的报恩,而这个报恩的人正是清末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为何会关照吴棠呢?这就不得不说当年的那个美丽的误会了。当年,吴棠错送300两银子的人名叫叶赫那拉·杏贞,父亲的身死让其家道中落。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10)

可是,父亲去世不久后咸丰皇帝开始选秀,虽然家族已经没落了,但叶赫那拉氏却是实打实的满清八旗贵族,叶赫那拉·杏贞参加了当年的选秀。

因为容貌秀丽、才华横溢,她被咸丰皇帝选入了皇宫,最初几年叶赫那拉在宫中的地位不高,可自从咸丰皇帝去世后,叶赫那拉的儿子继位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知名的同治皇帝,叶赫那拉也就成为了慈禧太后。

从时间上来看,吴棠不断升迁的开始时间是在同治皇帝继位后,很显然同治皇帝之所以会如此关照吴棠,让他在几年时间里就成为了一方重臣,是因为他的母亲慈禧。

而慈禧太后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当年吴棠在自己家最困顿的时候给予自己的三百两银子,古人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慈禧也算是做到了这一点。

吴棠送错银(错将300两银子送给一)(11)

正所谓善有善报,吴棠的官运亨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善意之举,在慈禧最困顿的时候送给她的300两银子,换来了慈禧日后对他的赏识和提拔。

不得不说,世间之事就是如此的奇妙,行善之人必然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