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先秦大地上,一位勤劳早起的年轻人,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芦苇荡旁,晶莹透亮的水珠已经凝集成寒霜,青年忽然看到河的对岸,有遗世独立的佳人倩影绰约,青年心生窃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追上去搭讪追求,可惜被河所阻,在奔赶的过程中,见证着“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经历着"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佳人的一次回眸,换来了青年的无尽欢喜,在拼命追赶中,却留下无尽的惆怅,爱而不得,衷肠难诉,心中的感情的淤积,也若白露时节的水滴,在心底凝结成白霜。
这个极美的爱情故事出自《诗经》 ,伴随着这个故事,出生于诗词之中的“白露”, 拥有极美的名字,也受到历代诗人的追捧。在诗人们的笔下,赋予白露无尽的意象。
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白露的描写。白露的节令解释为,季节的变换,到白露时节,约处暑后半个月左右,大地的地气和水汽凝结为水滴,在“白露秋分夜, 一夜寒一夜”的时候,冷凝水滴呈现白色,故名为白露。
白露秋分月,一夜寒一夜
白露在诗人们的眼中,大都与离愁和惆怅相关。或许从愁字的字形释义上有关,离人心上秋,禾苗被火烧。
诗人们之所以会在白露时节产生愁思,应该是在古代,和文人的经历和心境相关。在古代,能读书的大都条件不错,游学之风盛行,闭门造车是出不了真学问的,古人素求甚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未居庙堂之高时,必须深入田野和民间,方能.探寻真正的治世之良方。在游走求学之间,大多用诗歌来锻炼文笔和咏物言志,多年的在外游历,远离家乡,离别亲人,在暑气渐消的白露时节,容易引发感伤。
大漠之上,离愁滋味!
就如魏晋诗人左思在“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感叹,秋天的风一阵阵吹拂着大地,水蒸气已经不再晶莹欲滴,已经变成一阵阵白霜,大地不再生机勃勃,开始转段,转向萧瑟萧杀。季节变化,但人生有常。年轮转动,岁月带走时间,也留下收获。诗人们的笔下,白露在愁绪中,也蕴藏着大美和收获。
杜甫在《白露》中写道“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全诗表达了在丰收的时节,诗人在看到草丰鱼肥,天高云淡,大地金黄,人间一片火热待收的场景,让人心生满足和收获感。
金黄的玉米,收获的喜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在白露时节的思念,其实也是基于白露的美产生的。
一年的白露时节,草木和庄稼经过上半年的疯长,吸收雨露阳光之后,灌浆结果,在等待着一年的收获和盘点。
天高云淡,原野金黄,金风送爽,在秋日里,大地不在浮躁和闷热,诗人们或许是心里的愿景尚未完成,梦想还未实现,看着这个最多彩的季节,难免产生惆怅。
如果那个青年,看到芦苇荡,那个河流旁遗世独立的佳人,苦苦追求但无果,不免心生思绪迷惘。
诗人刘禹锡诗句更是直抒胸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大地染金,是全体农人一年的指望时节,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的辛苦劳作,终于等来秋天的收获。.
收获的季节,总是令人心旷神怡!
之前放牧的牛羊,也在秋天膘肥体壮,“天凉好个秋”的时节,进入一切生命的丰盈期。
天地寂静,自有大美。
唐代的白居易,用“老”来形容白露之后的秋季,“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老”字,意味着多年的生长,多年的索取,已经转向成熟和付出,秋天虽然不在生机盎然,风凉露生虫鸣,从生命层次上说,已经进入另一个层次。
无论是唐代诗人李峤的“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还是李白“坐愁群芳歇,白露凋华滋”,在离愁渐生中,都是基于白露的大美而产生。
田野上的白鹭
虽然说,花开不是为了花落,但若开的花,不会结果,终将不完美。
诗人们在白露,在秋天的惆怅,在秋景中产生的哀思,其实,也是一种自省和奋进。
人生苦短,佳人不知在何方,梦想还没有着落,农田野外,已经忙着即将秋收。
但是心中的学问,还没有得以施展,立言立功立德,圣贤的“三立”还无一而立,但是季节不等人,大雁已经南飞了。
大雁南飞,秋天来了
古诗词中,白露时节,诗人们触景生情,因喜生悲,感慨人生的无常,落下许多感人诗句。从诗句中,留给后人要惜时奋进,方能收获人生的金秋!
白露之后,秋深露重,白露身不露,愿君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