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误杀1》来说,第二部的悬疑成分有所减少,情感方面的突出更加明显。第一部的核心是保护,第二部的核心是拯救。不论第一部的保护妻女免受牢狱之灾还是第二部的拯救儿子的性命,都是在彰显父爱。

误杀2电影表现手法(电影误杀2的细节铺垫解读)(1)

幸福的合家照

细节1

开始的父子出场相互在表演中枪的样子,就是在暗示后面林日朗的最终归宿,以及父子踢球的画面也是为后面的台词,“我们一辈子老老实实做人,被你们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做形象的画面呈现,异曲同工之妙就像是第一部挖掘坟墓打开后是一只替罪羊的隐喻一样。

细节2

林日朗第一次中枪为什么没有死?是主角光环吗?不是,其实是他在Plan B中就想好的,如果通过挟持人质不能要回心脏,他就要用自己的心脏救孩子,所以林日朗在警察硬闯后会穿上防弹衣并且放一块奖牌在心脏前面,为的是保护好心脏实现自己换心脏给孩子的目的。第二次中枪的时候,他举起手枪正好冲着狙击手的位置,就是想让狙击手再次开枪。狙击手再次开枪的时候为了一击必杀,出于第一枪的失败肯定会射击头部,完美错开心脏。

细节3

李安琪记者命悬一线的时候突然出现警察救了她,好多人都会觉得怎么这么巧。其实电影中有交代就是运输心脏的车辆行程正在被调查,警察顺藤摸瓜自然就会来到捐赠中心。无非来说就是时间上的巧合,毕竟无巧不成书嘛。

细节4

电影中出现有一幕是林日朗在医院抽血,被达马医生看见的一幕,相信很多人会联想到父亲在卖血为孩子筹钱。其实是在做血型配对,毕竟医院是只接受无偿献血,才会引起达马医生的好奇,献血没钱为什么还要做呢,进而知道了林日朗的目的,才会在被劫持时被问到,你只需要点头或者摇头来确认心脏配型是否成功。

细节5

一开始的警察硬闯落地,到后面医院院长拿刀刺向林日朗,他都没有开枪。是主角有慈悲之心吗?不单纯是因为这些。所有的解释就是最后原来他拿的是假枪,所以才会被院长用刀刺伤后没有开枪打死他,只是用手握住刀。如果他一旦开枪没有打死院长,人质就会忽然大悟,就会自动离开,整个行动就会失败。所以才会忍着剧痛只是在防守挣扎。

误杀2电影表现手法(电影误杀2的细节铺垫解读)(2)

渴望正义的眼神

还有更多细节大家看电影的时候自己留意吧,最后放上几句电影里的几句台词做结束。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

让我想起了孙红雷、郭富城主演的《全民目击》,剧情情节也是一波三折的起伏。有兴趣的伙伴也可以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