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讲的是谁的书法(书法故事入木三分)(1)

王羲之画像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是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用来形容分析问题深刻。这个成语大家想必都不陌生,但这个成语典故的由来就与"书圣"王羲之有关。

王羲之(303-361)晋朝大书法家,出身于两晋时期的名门望族。他7岁时就擅长书法是个小神童。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后来他渡江北游名山,观摩学习,博采众长,自成一体。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12岁时,小羲之偷偷地取来他父亲枕下的《笔说》来读,结果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觉得他年纪太小了,看不懂这本书,领悟不了其中的奥秘,便问他为什么要偷这本书,王羲之却说自己能看懂,他还急切地跪了下来央求父亲把书给他看。果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书法就有了很大的进步。

王羲之的字写得好,不仅因为他天资聪颖,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构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都被画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的功夫之深了。

正因为王羲之不停地勤奋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可以说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朋友有在,于是他在朋友家的茶几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由于王羲之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掉他留在茶几上的字,用水洗也洗不净。朋友将其拿去让木工雕刻时,木工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这就是"入木三分"的典故的由来。这虽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却很能说明王羲之的功力之深。王羲之出众的书艺和功力,源于他长期勤学苦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入木三分讲的是谁的书法(书法故事入木三分)(2)

兰亭序碑帖局部

入木三分讲的是谁的书法(书法故事入木三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