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端午节我们会举行纪念屈原的盛大活动。屈原最后投江自杀令我们扼腕叹息,司马迁说每当我路过屈原投江的地方就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思念屈原的为人感叹万千。相信和司马迁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那是谁害的屈原走投无路的,谁才是害死屈原的真正凶手呢?是上官大夫吗?上官大夫有人说他是靳尚,有人说不是,这个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暂时就用上官大夫来称呼吧。

屈原为什么会自尽投江(屈原最后选择投江)(1)

上官大夫

有一点毫无疑问的是上官大夫是屈原的克星。屈原出身王族深得楚怀王的欣赏,年轻屈原春风得意,自然有些高傲。《史记》是这样记载他得到楚怀王信任的情况。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这个时候就引出了一个克星,上官大夫。上官大夫和屈原关系不太好,他见屈原如此受楚王的恩宠十分妒忌。这个时候他跟楚怀王说,外面传闻楚国所有功劳都是屈原的,而不是大王你的,而且屈原在外面吹牛,如果没有我楚国根本运转不了。

这是屈原第一次被疏远,屈原因此写了千古名篇《离骚》。

后来楚怀王被秦国扣留至死,楚顷襄王立,令尹是子兰,也就是鼓动楚怀王去秦国的人。所以楚国人都在责怪子兰出的馊主意,屈原也不例外。子兰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而屈原不但有责怪的意思,而且还写文章嘲讽子兰和上官大夫。《史记》记载: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所以子兰狂怒,上官大夫再一次出马,屈原算是彻底地离开了楚国的权力,别说是中心,连边缘都不是了。

那害死屈原的凶手是上官大夫吗?从表面上来看,的确是上官大夫下的狠手。不管是自愿还是奉令,他是害死屈原的凶手之一是没有任何疑问。那只有他吗?还有其他人吗?

屈原为什么会自尽投江(屈原最后选择投江)(2)

二、楚王

屈原生活时代的楚王,他们的所作所为连司马光都看不下去,《资治通鉴》中有这么一段话:

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雠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秦国太过份了,杀了楚怀王又来欺负楚顷襄王,一点道义都没有了。楚国你也是的,软弱到不顾杀父之仇恨和秦国通婚,这是两下各打五十大板。如果不是记载在书中,估计司马光很有可能不顾形象会破口大骂楚国实在是软弱,秦国实在无道。

楚怀王是很昏庸,他被张仪玩的团团转,最后秦楚撕破脸后,这家伙说我不要城池,我只要张仪这条命,结果张仪就从秦国送到楚国,最后花重金贿赂怀王左右安然回到秦国。而楚怀王在儿子子兰的劝说下去和秦国会盟就被扣了。

楚怀王最后死在秦国,所有的诸侯国都很气愤秦国这种所为,齐,韩,赵,魏、宋联手攻击秦国,而楚国却是按兵不动,按道理此时楚国人心团结正是报仇的好时机,因为这种出兵报仇是被认为是正义的,哪怕是儒家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后来秦国通过外交威胁楚国说,虽然你地比我多,但是我如果带着其他诸侯国来打你,你肯定也是扛不住的,我们还是和好对双方比较好。这么简单一说,楚国和秦国就又恢复通婚了,楚王娶了秦国之女,忘记自己父亲之死,也难怪司马光怒其不争。

屈原遇到这样的二任国君也算是生不逢时。

屈原为什么会自尽投江(屈原最后选择投江)(3)

三、屈原

屈原是一个忠,正之人相信没有任何人会反驳 。但屈原是不是合适做官呢?相信存有争议。请看司马迁记载的屈原临死与渔人的对话:

渔人是这样说的,圣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想法的,圣人会随着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当然知常容是不相信这话来自一个渔人之口,我估计是司马迁编的,但至少司马迁把这句话放在这里也是点出屈原性格中的一个缺陷,屈原不是圣人,屈原太自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没有明白《道德经》的一句话:水处万物之所恶。

因为屈原他是这样认为的: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事实上屈原到投江之前都还没有明白自己的性格缺陷,那就是理想主义情结太重,眼中容不得半点沙子,没有看清臣子这个位置该做什么事情。这个的人物其实挺多的,比如大文豪李白,曹植都是这样的一类人。

屈原为什么会自尽投江(屈原最后选择投江)(4)

抛开子兰和上官两个坏蛋的构陷不论,楚怀王如此信任屈原,难道就仅只是因为上官这么一句话的原因吗?哪怕楚怀王真心的昏暗,那也起码说明他与屈原已经是有间隙的,才会被上官构陷。

后来全楚国人都知道子兰是个坏人,但楚王对他的信任也是全国都知道,而屈原非得写文章讨伐,这的确是铁骨令人佩服。但问题是这种牺牲你是为了成全楚国百姓,还是为了成全自己的铁骨呢?这是私还是公呢?相信这里会有人有所争议。

司马迁借渔人的嘴巴说出了对屈原的定性,离圣人还很远,只是没有明说知常容上面的一番话而已。

屈原为什么会自尽投江(屈原最后选择投江)(5)

四、结语

从人格魅力来说,屈原绝对是无可挑剔的,不管是忠君和爱国及人品。但从为官的角度看屈原这种性格是不合适当官的,因为哪怕是帝王有些时候也是需要妥协的,何况是一个臣子呢。屈原最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愿意放弃,说了这样一番话。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向全世界宣告,我绝不妥协,我要用死也证明自己的坚持,最后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投江自杀,他宁愿做比干也不愿做箕子。那种血性至今激励着国人,但归根到底是谁才是杀死屈原凶手呢?你的结论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许这就是屈原,屈原之所以成为屈原也是因为这个性格,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