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年许多流行歌曲听起来都挺像?这不是你的错觉,其实很多热门歌曲都是有公式的。

为了抓住更多人的耳朵,很多作曲人和制作人都是照着那些能让听众听上瘾的公式去编曲写歌,这其实在音乐圈早已不是秘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它们的“高相似度”呢?

01

相同的和弦造就歌曲的相似性

不懂音乐的外行小伙伴可能会说,“他们都是互相抄的。”这说的有一定道理,在乐坛,互相抄袭的现象并不少见,但对于了解音乐专业知识的人来说,这样的回答就相对“业余”了。

我们只要稍微地关注和研究一下那些歌曲的和弦,就不难发现许多抒情歌、流行歌都用了相同的和弦,这也是那些歌曲相似的原因。

以古典乐中的经典之作,帕尔贝尔(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in D Major》)为例。

很早之前,网络上就流行起了一段万能卡农的视频,一名乐手(Rob Paravonian)从卡农的旋律开始,接连演奏出了数十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歌曲间的串烧可谓天衣无缝,毫不违和。

实际上,Rob作为一名大提琴手,十分痛恨帕尔贝尔的D大调卡农。

“我痛恨它!D大调卡农大提琴的部分从头到尾只有八个音符不停不停地重复。D~ A~ B~ F#~ G~ D~ G~ A~这就是所有我要弹的了!八个音符重复了54次,我数过。”

D大调卡农,它的和声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低音一直在向下走,这也就造成了它听起来非常柔和,非常忧伤,特别适合失恋,分手这类流行歌曲。

而和声会影响旋律的写作,这就导致了使用这种和声的曲子,旋律相似度会非常高。

流行音乐怎么进化的(流行音乐为什么越来越像)(1)

一般来说,不论一首歌的乐句多么复杂多变,我们都可以挑出其中重要的音来,用包含这个音的和弦来笼统地代替一小段旋律。

既然旋律可以简化成和弦,那么相反地,一串和弦也可以通过扩写和改写变成细致的音乐。实际上,无数的歌曲都是这样诞生的,先确定大致的和弦进行作为骨架,然后再添上细节成其骨肉。

在实际创作中,由于一些音的组合先天让人感觉到不适,或者说不和协,这样的组合就会被我们剔除,而那些非常适合在一起使用的音就成了大众的选择。

并且那些听起来顺耳的和弦大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存在着很多奇妙的共性。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本身其实也颇有学问,所谓大调开朗,小调忧郁,而不同调式的和弦却也能混合使用,不完全拘泥于定式。

流行音乐怎么进化的(流行音乐为什么越来越像)(2)

当然,前人的探索和总结也留给下了非常有用的经验公式。一般来说,C,Em,Am和弦适合作为起始,Dm和F和弦多用于中间起承转合,高潮部分使用G,G7会让人觉得自然,最后再回到开始的和弦使人感觉完满。

也正是这些经验的存在,使得悦耳的和弦进行被不断流传和使用,直到形成现在几家独大的局面。

02

音乐工业化让流行歌曲越来越像

关于流行歌的相似性,几年前也有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始了相关课题。通过对15种音乐类型,374个子类的音乐分析,他们试图把乐曲的人气和其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

这样直截了当的办法最终通向了一个神奇的结论,那就是越流行的歌就越是类似。这一结果其实不难理解,目前的流行音乐形成了固有的风格,乐器,谱曲,甚至演唱技巧都在大众选择之下变得雷同。

流行音乐怎么进化的(流行音乐为什么越来越像)(3)

形成这个现状,一部分是歌曲自然“进化”的结果,一部分是因为音乐产业的工业化。

所有的制造,包括音乐都是要提高效率才能存活下来,所以流行乐最终都是流水线式的作品。既然要求效率最大化,一个“模具”下就比较难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了。

此外,音乐制作的门槛降低,受众决定收益使整个音乐从业人员的想象力收到损害。尤其,流行音乐是所有音乐形态里最“产品化”的,它的传播效率最高,所以导致有个性的,不同结构的作品很难被普通人听到。

又或许,你会产生疑问,世界上音乐这么多,会不会有一天无论怎么编曲都能找到一首旋律(部分)相似的歌?

流行音乐怎么进化的(流行音乐为什么越来越像)(4)

有人认为尽管理论上12个音可以组成的旋律几乎无法穷尽,但实际上人们喜爱用到的旋律句式是有限制的,除非人类不再喜欢简单和重复。

也有人表示,不会。因为旋律只是一部分律动,和声,速度,节奏型,甚至一样的旋律用不同的音色或者拆分到各个声部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未来科技发展,新的介质也会催生新的音乐也未可知。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流行音乐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希望有更多的歌曲是独特的,而非与某某歌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