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国相互征伐,五霸争雄,凭的都是战车,而国家的强盛程度也习惯用战国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万乘之国”“千乘之国”就是这个意思。骑兵应该很早就出现了,自从中原政权和北方狄戎等游牧民族打交道开始,骑兵对汉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差异,骑兵对于中原各国来说,完全是补充兵种,不能在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1)

春秋时期的列国争霸主要靠战车

这一情况在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时期发生了变化。这位励精图治的杰出君王、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梁启超语)发动向北方游牧学习的改革,重用有狄戎血统的大臣,胡服骑射,使赵国迅速强大,虽然最后在儿子发动的政变中饿死沙丘宫,但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赵国,也有效改变了赵国的兵种结构:自此以后,骑兵成为国家的主力兵种。

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来去如风,可以千里征战,这是赵武灵王得以剿灭中山、威逼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称雄战国的主要原因。他的改革,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空前强大

秦朝名将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凭的就是强大的骑兵;

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横扫匈奴王庭、封狼居胥,凭的也是强大的骑兵;

东汉名将窦固和窦宪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勒燕然山、临居延塞,凭的也是强大的骑兵……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3)

抗击匈奴的英雄们

但不可思议的是,上述这些威震八方的骑兵,全是没有马镫的!也就是说,这些英雄的骑兵在作战时,全靠双腿强劲的力量用力夹住马的两侧,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掀下来。可以想见,那时的骑兵可真是个苦差事啊!苦还不说,关键是战斗力大打折扣啊,浑身力量都用在腿上了,还有多少力气拿刀枪和敌人拼命呢?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原骑兵还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强悍啊,不得不佩服!

不仅秦汉的骑兵如此,很多有世界影响的文明古国如西亚的波斯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北非的埃及人、南欧的罗马人和希腊人都不知道马镫的存在,就连征服了半个地球的古希腊伟人、亚里斯多德最杰出的弟子亚历山大大帝横扫欧亚的骑兵,也没有马镫……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4)

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马其顿帝国

上述描述中的“没有马镫”,是基于考古发现,并没有证据证明秦汉的战马配有马蹬。从陕西临潼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来看,有数量庞大的真马大小的陶俑,马匹装备齐全,但没有一匹有马镫。这足以证明秦朝没有马镫——这一点确定无疑。

至于汉朝有无马镫也基本有定论,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西汉出现过马蹬,但那是布的,并非金属。布马蹬能否用于实战是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西汉的壁画中出现的马镫当是布马镫。所以,并没有证据表明两汉骑兵已经广泛使用马镫,所以,我们的结论暂时是:无。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5)

秦始皇兵马俑中所有马匹都没有配备马镫

中国最早证明马镫存在的实物为一件陶马俑,于1977年出土,出土地点位于呼和浩特闹市区,内蒙古大学附近。这是一件北魏时期的陶马俑,间接证明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有马镫的出现。

而马镫实体的出土时间则要略早于上述这件陶马俑的发现,1965年出土于辽宁省北票市(隶属于朝阳市,当时还叫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如果说陶马俑是间接证明马镫的存在的话,这一次是直接证明了。北燕比北魏同属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间上要略早一些。这是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目前国际上最早发现的马镫实物。

到了1983年,在河南安阳一座墓中,又发现了一只马镫,据推算,这座墓的主人应该生活在晋代,这个单只的马镫和上述那一对一样,都是木心的,包以铜皮,不过从时间上看,还要再早一些。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从单只到双只,这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马镫经历了什么?配备单只的马镫可能只是方便上下马的,而双只的马镫则可以用于实战了。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6)

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一对木心铜皮马镫

确实,南北魏是马镫变革最集中的时间段,不仅由单只“进化”成一对,而且形状逐渐演变,一直到我们熟悉的那个样子:马镫的柄变短,更灵活;马镫的上沿变成圆弧状,和脚背的圆弧拱起一致;马镫的下踏板也变成宽而平,且略有点上弓,这和我们的脚弓又非常完美地贴合。

有了马镫,马背上的骑兵们就坐得更稳,不仅可以省去很多力气,免去被掀下战马的危险,而且可以把双手完全解放出来,用以和敌方进行战斗,或砍或刺,或攻或防,在从步兵到骑兵的兵种结构演变过程中,马镫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小的物件,竟然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兵种,如果说马镫出现之前的骑兵只是骑兵的话,马镫就使他们变成了坦克,这是划时代的发明!

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对马镫的发明给予高度评价:“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7)

战无不胜的大唐骑兵

事实上,南北朝的骑兵配置马蹬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应用;之后不久,马蹬就在唐朝的骑兵中真正得以大规模普及。有了马蹬,大唐的骑兵纵横驰骋,北击突厥,西征吐谷浑,战无不胜。

至于马镫到底是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一般认为是匈奴人,也有说是鲜卑人的。

南北朝时期,在突厥为患北方之前,曾经有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叫做柔然。这个柔然可是一点不柔,而是相当狠的一个角色,强大的突厥一度是给柔然当铁匠的(锻奴),北魏为了打柔然曾经进行过军事大动员,女英雄传《木兰辞》就是以此为背景的,经过血战,柔然终于被北魏打垮。

古代战马可以不休息奔袭百里么 它把战马变成坦克(8)

代父从军、抗击柔然的女英雄传记:木兰辞

柔然惨败之后,不得已向西溃逃,这一逃就是几万里,一直到了欧洲。被北魏打残的柔然到了欧洲突然找回了当老大的感觉,又把强盛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打得满地找牙——这仿佛是一个规律,凡是在北亚被中原的汉人打残的游牧民族,都具备把整个欧洲打残的能力。匈奴如此,突厥如此,这个柔然也是如此。柔然横行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骑兵配备了马镫!从而马镫也被传入欧洲,至于马镫在欧洲骑兵中真正大规模的普及,要到中世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