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张松

8月16日,张小泉(301055)披露招股意向书,宣布公开发行股份3900万股,成为“剪刀第一股”。公司拟募集资金4.55亿元,绝大部分将用于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设。

此次建设智能制造中心也并非张小泉与“中国刀剪之都”阳江的初次结缘。根据招股书,2020年张小泉前五名OEM(代工生产)供应商均为阳江企业,占OEM总采购额的46.44%。而对于阳江,王麻子、张小泉、十八子等著名刀剪品牌的集聚,将为当地传统五金刀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张小泉剪刀价格表(400年剪刀上市在即)(1)

老字号拟投入3.54亿元发力新制造

张小泉是国家商务部认定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始创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发展到今天,张小泉已经成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剪具、刀具、套刀剪组合和其他生活家居用品。

根据招股书,张小泉此次公开发行股份3900万股,发行股份数量占公司公开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的25%。老字号走上IPO之路,意在发力“新制造”。此次张小泉拟募集资金4.55亿元,其中有3.54亿元将投向张小泉阳江刀剪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建设。

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营业收入分别为4.10亿元、4.84亿元和5.7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13%;净利润分别为4380.85万元、7230.07万元和7721.60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76%。

业绩稳定增长的背后,高端产品占比较低是张小泉的短板。近三年来,其主要产品平均单价分别为11.81元、12.55元和12.88元。为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张小泉还推出了单价超过1000元的大马士革刀具产品,但市场反响一般。

在品牌形象构建上,张小泉也并未盲目追求“年轻化”,而选择发掘品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用以标识正宗的“近记”作为高端产品线、以清政府时期注册过的“海云浴日”标志打造纯手工产品线。在管理上,张小泉一边引进自动化设备和数字化管理方式,另一边则保留了古老手工技艺和非遗文化。

研发费用率略低于同类企业

张小泉精湛的剪刀锻制技艺源远流长,由72道工序组成,镶钢锻打技艺和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道工序。

据了解,张小泉的劳动密集型生产面临诸多问题。例如,传统手艺人的数量有限,且用人成本高昂;与此同时,手工制造的效率、产品一致性、良品率等问题倒逼刀剪制造企业走向智能化。2014年,张小泉开始尝试自动化升级,使用机械臂进行刀剪打磨,保证每一工件都拥有相同的打磨路径及力度,确保开刃后刃口成形的一致性。

此外,张小泉也遭到了创新乏力的质疑。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率为3.47%,略低于同行业的爱仕达、哈尔斯等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12.69%,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张小泉的OEM产品占比均超过七成,主要为中低端产品。

在刀剪行业内,张小泉的竞争对手们早已纷纷布局智能制造。苏泊尔在玉环、武汉、杭州、绍兴和越南胡志明共拥有五大研发制造基地,国外品牌双立人定位高端产品,在德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法国、中国设有6个生产和研发基地,刀具、锅具和厨房小家电都具有较好的口碑。

张小泉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未来公司阳江智能制造基地的建成投产,公司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领域的持续投入,预计未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将不断提升。天眼查资料显示,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投资设立了阳江市张小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夏乾良,实缴出资额为5000万元。

刀剪品牌布局阳江形成产业集聚新格局

我国刀剪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其中浙江永康、广东阳江、福建柘荣等地刀剪产业较为发达。广东阳江是中国刀剪之都、中国最大刀剪生产基地及出口基地,年产值超550亿元,产量占全国70%,出口量占全国85%。

公开资料显示,张小泉阳江智能制造项目基地用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主要建设高档刀剪的生产车间、仓库、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综合办公楼及配套员工宿舍,并安装智能化和全新的先进生产设备;项目主要生产工业用剪、园林用剪、家庭用剪、刀具及塑料制品,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4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个。

张小泉剪刀价格表(400年剪刀上市在即)(2)

据媒体报道,该项目取消了车间概念,为张小泉单体建筑最大的一体化剪刀工厂。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目前厂房已竣工,项目处于试产阶段。

除了张小泉,位于阳江的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成功竞得北京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获得300年的北京老字号王麻子的商标所有权。再加上扎根阳江的十八子,阳江的五金刀剪产业正在形成产业集聚新格局,并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密集型迈进。

“阳江产业链条完整,公司每年都在阳江投入大量资金采购刀剪装备,和当地刀剪企业合作。”此前,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述林曾公开表示,公司在阳江投资建设刀剪智能制造生产中心,既可以就近采购生产设备、原材料,大大减少物流成本,又可依托阳江刀剪之都的品牌优势、地缘优势和集聚效应,做大做强。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官网截图

责编 | 程行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