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实习记者缴翼飞 记者夏旭田 北京报道9月11日,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领航峰会”上,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已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的44%,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此外,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29亿元,同比增长41%。
他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关键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正在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机器人密度已达每万人187台
峰会上,辛国斌援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指出,全球机器人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204亿美元持续增长至2019年的306亿美元,年均增长14.5%。疫情暴发以来,服务机器人逆势增长,预计2020年同比增长20.7%,机器人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图: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增长(2016-2019)
辛国斌表示,全球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平均为每万人113台,中国已由2016年的每万人71台增至2019年的每万人187台。
图:2019年各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
辛国斌介绍,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的44%。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套快速增长到21.2万套,年均增长31%。
图: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均产量(2016-2020)
图:中国规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企业营收(2019-2020)
他介绍,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营业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41%,随着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智能化需求的持续释放,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
辛国斌指出,中国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区域上,资源和创新要素正加速向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机器人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聚。
此外,辛国斌表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产业化能力上正持续提升,部分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及零部件整机性能在一致性、可靠性、重复定位精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他介绍,机器人产业正在向传统行业应用和高端应用持续拓展深化,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已在47个行业大类、129个行业中类中广泛应用,包括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发动机等多个高端制造行业。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医疗手术、教育服务、安防巡检、灾后救援等高附加值服务场景实现突破应用。
正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规划
在辛国斌看来,中国机器人产业总体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有待进一步突破,高端供给仍然不足,行业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表示,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牵头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下一步,将着力推动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共同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同时秉承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的理念,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
二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减速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筑牢发展基础,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鼓励机器人标准化组织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水平提升。健全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开展机器人功能、性能、安全等标准水平和行业认证水平。
三是增加高端产品供给。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更多地挖掘市场增长空间。面向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农业,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健康养老、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需求,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和推广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四是拓展应用深度广度。积极推动更多应用场景开放,在汽车、电子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深耕和开拓更多客户,在矿山、建筑、农业、医疗康复等领域对接客户需求,开发拓展新型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针对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开发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定制化解决方案。鼓励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实验验证,支持各方共同建设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促进机器人企业与应用行业的精准对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