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和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以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照护的老年人为对象的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常见,笔者在“奉献、友
爱、互助、进步”的基础上,特别提出“养老志愿服务”的四个理念,供开展相关项目的人士参考。
理念一:平等
我们为老年人开展的所有服务,包括生理上的照护、心理上的关怀、居住空间设计等,都要基于老年人的身心特点去实施。
志愿者较少参与照护类的服务,主要是缺乏资质和专业能力,更多活跃在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支持、陪伴、生活性照料、事务代办等领域。
当从事这类服务的时候,需要调整好和老年人的关系。长者们进入晚年后,容易感到被社会抛弃、与时代隔离,觉得自己“没用了”,因此常怀自卑之感。
当老人表现出这类心态时,我们不要由上而下地去“关爱”他们,这会让老人感到更加自卑。
有些老人退休前业绩辉煌,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自己也经常将过去的成绩挂在嘴边,如果志愿者是年轻人,资历较浅,往往会对这样的老人表露出特别崇拜之感。
认识初期的崇拜是可以的,但多次交流之后,如果年轻人依然保持这样的姿态,笔者认为不适宜,这会让老人在后期交往中丧失与你进一步交流的愿望,觉得你和他不具备对话基础。
还有一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交流的内容在一般人看来也属于“啰嗦”、“没营养”之列,这时候更不能因此看不起老人、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平等是最好的姿态,老年人更希望的交流其实是平等,是一个成年人与另一个成年人之间的有效交流。
只有在这种状态中,老人才会真正打开心扉,跟你说说心里话,志愿者也才能真正与老人共情、交心,从而提供有效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尤其是对照护型老人,他们特别希望被当作普通人、正常人看待。平等,对他们是最大的尊重。
理念二:接纳
人衰老后,生理、心理上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身与心的衰老相互影响,持续加深,甚至变化速度很快。
当志愿者面对老人时,要做好心理准备:
努力接纳老人的各种身体状态,比如走路不顺畅,很快困倦,健忘,多次上卫生间,忽然吐痰,大小便失禁,等等。
努力接纳老人的各种情绪状态,比如刚刚还和你谈笑风生,一会儿就翻脸,或者忽然哭泣掉眼泪。
努力接纳老人的各种人生背景,对于十分光鲜的,我们怎么接纳,对于不光鲜、不光彩的,我们怎么接纳。之所以说努力接纳,是因为接纳这件事,不容易。
理念三:尊重
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尊重老人的独立意志、独立选择权。当你想帮或替老人做某事之前,应该先询问老人的意见,尽量让其自己做决定。
比如,你可能觉得老人渴了,可以先问其是否想喝水,再问想喝温水还是茶,让老人自己选择;走路时,如果你觉得这位老人需要搀扶帮助,应该先询问他的意愿,不要上来就搀。
还要尊重老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给老人拍照、或与老人合影之前,要先征得其同意;未经老人许可,不要将其照片发布到媒体或自媒体上,更不能商用。
服务过程中,不要有意识地探询老人的个人隐私,及子女、财产、家庭关系等家庭隐私;不随意透露或散布老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诋毁或附和他人诋毁老人的名誉;不传播关于老人及其家庭的不实信息,等等。
总之,志愿者应给服务对象带去正面影响、正能量,而非相反。
理念四:专业
从事养老志愿服务需要掌握一定的老年学专业技能。衰老的身心特征会伴随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可能在教老人唱歌、练书法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
因此,基础的安全防范、应急处置、适老化设备使用等专业知识,是养老志愿服务应该掌握的。
同时,与老人沟通的技能也是必备知识。比如有的人不懂得倾听,喜欢和老人辩论,那样就无法形成有意义的沟通。志愿者和老人交流的目的,是为了陪伴,而不是获得真理。
此外,在文化素养方面,笔者有两条建议:
一是最好掌握一项才艺,这样可以和老人有共同爱好、话题。
二是多学习一点历史,因为我们当下正在服务的老人,都经历过大历史,即便没有轰轰烈烈的往事,至少也是大历史的见证人、亲历者,如果我们对过去一问三不知,他们是不愿意和你聊天的。
养老志愿服务因为对象的特殊性,也带来了服务理念上的独特性,我们需要通过持续的实践,反复思考、总结、完善它,不断提升养老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吸引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让志愿者和老人都受益。
作者简介
武佳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人力资源分会副总干事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