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在台湾盘踞多年的蒋介石派人到澳门,希望孙中山先生的次女孙婉女士到台湾生活,并表示会照顾好孙婉的生活起居,衣食无忧。

孙婉以年老多病,身体不便为由拒绝了蒋介石的帮助,转头却让女儿给邓小平写信,大意是:生活困难,希望照顾一二。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

孙婉

孙婉作为“国父”孙中山的女儿,为什么拒绝蒋介石的帮助,转而向共产党寻求帮助呢?

孙中山次女孙婉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生有一子二女,孙科是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孙娫、孙婉。

在外人看来,孙婉作为孙中山的女儿,生活一定不会差,实际却并非如此。

在民国尚未建立以前,孙中山在国外奔波劳碌,很少过上安稳日子。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2)

孙中山和两个女儿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得到当时在美国的爱国华人支持,甚至在夏威夷成立分会,成员有百多余人。

两年后,孙中山的原配夫人为他生下第二个女儿,取名孙婉

事业刚有起色,还多了一个女儿,原本应该高兴才是。

但革命是充满危险的事业,孙婉刚一出生,孙中山的境遇就有变化。

“兴中会”是反清革命组织,致力于推翻封建制度。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3)

孙婉出生后,孙中山前往伦敦拉拢革命力量,却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的人发现并囚禁,虽然被革命友人救出,但往后的日子,孙中山一直被清政府通缉。

为了研究理论思想,完善“三民主义”,孙中山经常在各国奔走,考察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加上被通缉,自然无法经常与妻儿见面。

孙婉出生后,孙中山没有见过几次,只是随身携带女儿的照片,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聊表思念。

对于孙婉来说,她的童年是在檀香山中与母亲渡过的,父亲几乎是个陌生的词汇。

她对父亲只有模糊的概念:父亲是一个大忙人,是一个伟大的人,为国家奔波。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4)

孙中山

五岁那年,孙婉终于见到父亲,一度感到很陌生,直到相处一段时间后,她才感受到父爱。

可惜好景不长,短暂相处过后,孙中山又前往南洋继续革命事业,期间与妻儿见面的次数用指头都能数过来,更别提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陪伴了。

后来母亲带着孙婉姐妹投靠大伯孙眉,还没过上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孙眉便因为全力支持孙中山,导致自己的农场没有足够的资金经营下去,只能举家前往香港讨生活。

直到1910年,母亲卢慕贞才带着两姐妹前往南洋与孙中山团聚,这次相聚时间仍是很短,孙中山与妻子女儿见面过后就返回国内。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5)

卢慕贞

在国内,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才派人到南洋将妻子女儿护送回国。

这时,孙婉已经16岁,渡过了童年时期,也即将成人。

纵观她的成长历程,作为父亲的孙中山显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他这个父亲总是处于缺失的状态。

因此,孙婉虽然理解父亲的苦衷,但父女之间因为长期分离产生了隔阂,隐隐有几分陌生感。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6)

孙中山

这原本不算什么大问题,毕竟血浓于水,只要多花点时间弥补遗憾,亲情总会胜过疏远感。

可还没等孙中山尽力弥补,他与女儿的矛盾就出现了。

“国父”为女儿的婚姻苦恼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封建帝制,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加上帝国主义的威胁以及国民革命自身存在的问题,孙中山最终被迫让位给袁世凯。

袁世凯为了表示尊敬“国父”,对孙中山的儿女们给予照顾,孙科以及孙娫姐妹都得到前往美国公费留学的机会。

很不幸,孙婉的姐姐孙娫在美国读书期间身患肾重病,最终医治无效病逝。

失去一个女儿,让孙中山无比痛心,内心的亏欠感更深了,他把更多的爱留给孙婉。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7)

孙娫

孙婉留学时,“同盟会”仍有许多成员在美国活动,孙中山为了向袁世凯反击,无暇照顾女儿,便叮嘱尚在美国的“同盟会”成员黄兴,让他多多给予女儿关照。

黄兴在回信中告诉孙中山,他把照顾孙婉的重任交给王伯秋。

王伯秋亦是“同盟会”的成员,祖上曾在清廷为官,但王伯秋本人思想极为进步,反而协助孙中山推翻清政府,所以孙中山很欣赏这个后辈。

就这样,王伯秋每日接送孙婉上下课,无论刮风下雨都准时等候。

王伯秋比孙婉大十几岁,曾在日本和美国留学,是一名知识分子,谈吐不凡。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8)

王伯秋

孙婉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不知不觉就被这个温柔体贴的男子吸引,将他当成一个可以依赖的大哥哥。

一来二去,两人日久生情。

黄兴将两人相恋的事情告诉孙中山,尽管孙中山知道两人年龄差距有点大,但没有反对,他一直致力效仿西方民主制度,自然支持恋爱自由。

1914年,孙婉和王伯秋结婚,婚后两年生下一个女儿王蕙。

1919年,孙婉和丈夫女儿一同乘船回国时,又生下儿子王弘之。

这时,孙中山得知一个令他震怒的消息——王伯秋在南京早有妻室!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9)

孙婉

这令孙中山感到愤怒,他致力于创建民主共和,想要打败旧中国的种种封建制度,其中“一夫多妻”就是要推翻的传统陋习之一。

在孙中山看来,王伯秋既然有了妻室,就不该与女儿孙婉结婚,他强硬要求王伯秋与原配离婚,不然就与孙婉分开。

但孙中山没想到,女儿孙婉爱王伯秋爱得深沉,根本不愿意离开,也不介意他早有妻室,因此与父亲发生强烈矛盾。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0)

孙婉

孙中山认为“一夫多妻”是对女性的摧残,要建立民主共和,建立新的制度,就必须要推翻。

孙婉则觉得父亲太过霸道,女性应该有决定自己婚姻的权利,父亲不应该干涉她的婚姻,做大做小,由她自己做主!

与此同时,王伯秋的父母也得知儿子竟然跟孙中山的女儿结婚,同样震怒。

王伯秋祖上曾在清朝为官,他的父母都很保守,认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大逆不道,儿子怎么能娶革命党人的女儿?

其实王伯秋在已有妻室的情况下,仍然执意与孙婉结婚,说来也与封建陋习有关。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1)

过去都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由父母做主。

很多旧时代的人,无论伟人或是无名之辈,大多逃不过这一魔手,比如伟大领袖毛主席,还有蒋介石,甚至“国父”孙中山也不例外。

这些知识分子在摆脱父母后,往往还会有另外一段自由婚姻,王伯秋就是如此。

孙中山正是亲自体会过封建陋习对人造成的伤害,才致力于要打倒封建制度。

过去的时代,他管不着,但是从他创立的时代开始,“一夫多妻”决不能允许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2)

“国父”为女儿的婚姻问题苦恼不已,多次向王伯秋施压,王伯秋也在父母的影响下,最终改变初心,选择与孙婉分手,儿女都由王伯秋来抚养。

但从那时起,孙婉与父亲孙中山的关系降到冰点,甚至不愿再与父亲见面。

人生遗憾,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丈夫和儿女都离开,孙婉与父亲又势同水火,她便到澳门去陪伴母亲。

那时孙科也在澳门,在一次与哥哥孙科见面时,孙婉认识了孙科的朋友戴恩赛

戴恩赛是广东人,只比孙婉大四岁,是一名高知识分子,曾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归国后则是到广州军政府任职。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3)

戴恩赛

戴恩赛才华横溢,相貌堂堂,第一次见面就给孙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孙婉刚经历感情挫折,戴恩赛的出现让她受伤的内心又逐渐恢复,两个人互相被对方的气质吸引,最后决定结婚。

这个时候,仍在气头上的孙婉却提出一个要求——不允许父亲孙中山前来参加婚礼

即使走向另一段婚姻,孙婉仍对孙中山“棒打鸳鸯”的事情耿耿于怀。

她收下来宾们的新婚祝福,甚至前夫王伯秋的祝福她也收下,唯独父亲委托宋庆龄寄来的四千元钱她没有收下,转而寄给母亲卢慕贞。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4)

孙婉和戴恩赛的结婚照

孙中山得知此事,心里很不好受,他知道女儿埋怨自己这个当爹的不尽责,只能在心里默默记着,找机会弥补。

每当思念女儿的时候,孙中山就会取出孙婉的照片,默默念叨着:“婉儿……”

孙婉与戴恩赛婚后夫妻和睦,生活美满,她为丈夫生下一儿一女。

孙中山得知后,第一时间寄信过去,亲自为两个外孙取名,男孩取为“戴永丰”,女孩取为“戴成功”

他用这种方式向女儿孙婉表达和解之意,希望缓解双方的关系。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5)

孙婉、戴恩赛夫妇及其子女

尽管如此,孙婉对孙中山的态度并没有什么变化,后来孙中山几次与她见面,她的态度均是不冷不热,显然没有放下心中的芥蒂。

1925年3月12日,民族英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因癌症在北京逝世,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警语,勉励后人不可懈怠。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6)

孙中山葬礼

不久,远在澳门的孙婉收到一封宋庆龄寄来的信,信封里面有孙中山的照片。

宋庆龄告知孙婉其父去世的消息,并告诉她,孙中山逝世前一直念叨着“婉儿”。

直到这时,孙婉才恍然发觉,她已经没有机会与父亲和解了。

她再也见不到那个总是把国家大任放在肩上,在尘世中奔波劳碌、难得回家一趟的老人。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7)

孙中山留给女儿的纪念照

父亲不在时,孙婉埋怨他不尽责,拆散自己的姻缘;等到父亲离开后,孙婉才回想起父亲的爱,那是一种沉重的大爱,父亲不光是爱她,更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

遗憾的是,孙婉明白得太晚,甚至没能去见父亲最后一面。

那张孙中山的照片,孙婉一直收藏,以此弥补遗憾。

晚年拒绝蒋介石邀请

往后的岁月,中国大地陷入一连串的战争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才开始变得太平。

那时孙婉和丈夫女儿已经重回澳门生活,几年后,丈夫因病去世,孙婉和女儿戴成功相依为命。

到1968年时,丈夫戴恩赛留下的财产基本消耗一空,孙婉和女儿的生活愈发艰难。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8)

孙婉、戴恩赛一家

这个时候,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忽然想起孙科还有个妹妹在澳门,他派人到澳门找到孙婉,邀请孙婉到台湾居住,并承诺会照顾好她的生活起居,让她安度晚年。

孙婉只是个女子,没有任何政治能力,不像孙科,还能在政治上与国民党呼应,蒋介石为什么会突然邀请她到台湾呢?

说来,蒋介石能在历史舞台上走这么久,有两家人至关重要——孙家和宋家

宋家是国民革命的财力支援者,蒋介石以前被逼下野时,就是通过宋美龄的支持扳回局面。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19)

孙家就更不用说了,孙中山开创民国革命,孙家的人都是“国父”后人,蒋介石向来以“国父”继承者自居,自然要与孙家的人多走近。

如果孙中山的后代们都能来台湾居住,在外人看来,蒋介石就是在维护孙家,起到一种宣示作用,宣示自己是孙中山的遗志继承者,是“民国正统”。

那时蒋介石流亡台湾多年,随着新中国逐渐强大,台湾政府在国际上逐渐沦为“流亡政府”之流,蒋介石自然要尽力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20)

当然,蒋介石邀请孙婉,除了政治因素外,多少也有私人原因,毕竟孙中山待他不薄,于情于理,他都应该照顾一下孙中山的后人。

但可笑的是,蒋介石一向以孙中山的继承者自居,却与美国人纠缠不清,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或许是看出了蒋介石的意图,尽管生活艰难,孙婉却没有接受蒋介石的邀请。

她以自己年老体弱,不方便走动为由,婉拒邀请,让蒋介石的念头落空。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21)

孙婉和戴恩赛

不过孙婉转头却让女儿戴恩赛给邓小平和廖承志同志写信,信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内容,只是表明生活艰难,希望能给予一点关照。

在孙婉看来,比起蒋介石,还是共产党更靠谱,这是孙中山后人对我党的认可。

而党内也没有让孙婉失望,孙中山先生乃是民族英雄,对于他的后人,党组织自然要给予关怀。

孙中山儿媳(孙中山的次女孙婉)(22)

孙婉

在党组织的示意下,由新华社澳门分社的人与孙婉一家接触,登门问候,出资接济,多次帮助孙婉一家渡过难关。

1979年6月3日,孙婉在澳门逝世,享年84岁。

孙婉在病逝前神态安详,或许她认为逝世后能与父亲相聚和解,弥补生前遗憾,再次团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