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成语解释为,出自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意思为,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后来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做出大事业的人成就比较晚。
一声惊雷,原来大器晚成是错了。
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汉以前的版本帛书版《老子》,其原文是“大器免成”。
大器免成
老子着《道德经》距今约2500年左右,传世的版本以三国曹魏时期王弼的注本引用最多,距今1800年左右。
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及常年战争不断,很多古书被焚毁,大儒被杀,汉初开始很多名仕靠记忆重现古书,才使得部分被焚毁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但由于是靠记忆恢复,且几百个大家大儒被坑埋,汉初所剩名仕有限,靠记忆重现古书难免有谬误。
当然还有一些为了避讳当朝皇帝的名讳而更改的个别文字,如避讳汉文帝的刘恒的恒,而把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改成了,道可道非常道,恒改为常。而很多这样的更改,后人不得而知,直到帛书和楚简出土方为后人所知,为避讳帝王名讳而更改竟然过百处之多。
而《道德经》中的谬误,直到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帛书版老子,及1993年郭店出土竹简老子,才得以对后世传世版《道德经》的谬误加以部分修正。
大器晚成,原来是大器免成。我们先来看原文。
传世版: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帛书版: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襃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帛书版 老子 《道德经》
我们只看四大的排比句。无、希、免都是没有的意思,老子四个排比是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一个意思,都是极限放大从而走向相反的面。正符合了道家思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如果把免改成晚,就跟整个排比的意思完全不同了,所以帛书版本是正确的。一则帛书版本更接近老子的时代,两位从整体意思来讲,免更符合老子整体的意思。
大器免成,因为其无限大,所以其实大器是不会最终完成的。老子说得大成若缺,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老子的思想在《道德经》里是一以贯之的。
大方无隅,方,可以理解为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方形,无论是方向还是方形,都是无边无际的,所以也就没有角落,因为只要有了角落,有了边际,就不能更大了,不符合老子的道。
大器晚成这个成语,其实不符合老子的道,老子讲的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大器晚成不是真理,因为大器也可以早成,比喻为人的成就,也有自古英雄出少年,获得大的成就不一定要很晚。王弼20岁注释的老子《道德经》,被后人奉为经典,近两千年无人超越。
当然,换个角度讲,大器晚成已成了约定俗成的成语,放在日常生活中来讲,也是有它自身的意义的。可以鼓励人们,成就不怕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