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组织的城市采访活动来到第七场,今天的主题是“文化贸易”。中外媒体记者走进位于顺义区的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参访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展示馆、文化馆和交易中心,了解北京搭建文化贸易服务平台,推进国际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举措及成果。

北京市综合保税区(中外媒体记者探访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1)

今天上午,中外记者首先到达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委会一层大厅观看宣传片,听取沙盘讲解。在这里记者对综保区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据介绍,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于2008年7月23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分为保税功能区和口岸操作区两部分。

保税功能区重点培育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北京国际科技贸易基地、中国(北京)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北京融资(金融)租赁聚集区等特色发展平台。口岸操作区与首都国际机场货运停机坪无缝衔接,承担首都航空货运口岸通关职能,建设了集一般贸易、国际快件、整车进口、国家五类进口商品指定查验平台等口岸功能体系。

文化产业是天竺综保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于2012年获批全国首家空港型“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并于2018年获全国首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授牌,成为园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

随后,记者一行前往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了解关雷画展、俄罗斯油画展、莫扎特项目,并参访八层“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展。

“这是一个好地方,我看到了来自各国的艺术品,特别是这些中国的文化产品,很好地宣传了中国文化。”来自乍得的记者Serge Nekoulko Nadjingar一边参观展览中的艺术品一边说。“在这里,我看到了文化交流。”

北京市综合保税区(中外媒体记者探访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2)

在八层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展中,不少境外媒体记者举起手机,拍下自己感兴趣的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来自中国的哪个省份?制作需要花多长时间?是纯手工吗?”来自加蓬的记者Ossoughou Mbadouma Gael Claudel一边看一边不断地向志愿者提出问题,得到这是来自中国宁夏的纯手工艺品的答案后,他表示,“这些工艺品真漂亮,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工艺品,但材质不一样。”

据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伟介绍,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求,发挥空港“保税、免税、免证”政策、功能和服务优势,重点发展艺术品贸易、影视贸易、文化装备贸易和时尚设计贸易等产业形态,建设政策集成、文化保税、高端商务、文化金融、人才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国内外文化企业和机构提供展示体验、交流推广、交易交割、孵化培育、融资投资与仓储物流等国际化服务。

“希望大家把我们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介绍给你们国家的企业,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考察。”赵伟在采访的最后说。

北京市综合保税区(中外媒体记者探访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3)

上午10点半,第七场文化贸易城市采访圆满结束,印度等53个国家56名境外媒体记者和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湖南日报、千龙网、北京广播电台、光明网等国内媒体记者,总计65名注册记者参加了城市采访活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宇

摄影:程功 监制:方芳

流程编辑:洪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