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加速向松山湖聚集,大量年轻人把松山湖当做精彩人生的起跑点,无数个科技梦、创业梦在这里拔节生长,松山湖正成为创新创业的“梦工场”。
科技创新的“种子”,何以在松山湖健康“发芽”?近日,我们抱着这个疑问,作为全国高校校媒精英特训营大学生一员走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参观了解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内部运行过程,领略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科技之美,与散裂中子源年轻的科研人员进行深度对话,希望在他们的故事中,能探索出真正的答案。
“所有的热闹都出自孤单”
2018年8月,有着“超级显微镜”之称的“国之重器”散裂中子源,正式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英美日之后,全球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的国家。
散裂中子源,即利用原子核中中子的特性来探测物质的微观结构,比起核反应堆的核裂变,这种方式更加安全、高效。从地图上看,散裂中子源中心看似独立的几座建筑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科学装置整体,装载着包括加速器、谱仪在内的各个重要环节,能实现从中子生产到投入探测的全链条。
所有的热闹都出自孤单,科研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松山湖科研人员辛勤经营的背影,凝聚了几代科学家的多年心血。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早在2010年,散裂中子源大科学平台在松山湖布局规划,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建设期间克服了包括预制研究、隧道建设、设备安装以及异地建设等各种困难。
2011年,读博士后的唐彬第一次来到东莞出差,有幸来到散裂中子源破土动工的奠基仪式,眼前的景象是一片荒凉。如今,散裂中子源已经在材料科学和技术、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化工、资源环境、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展开应用,卓有成效。国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就这样在中国南方的一片荔枝园里拔地而起。对此,唐彬深感自豪:“我们不仅保持了国际的同步前进,甚至可以做到国际前沿。”
“我们的每一个中子都特别珍贵。”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张俊荣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据张俊荣介绍,为了叩开金属钨的原子核,科学家们在15米到18米的地下建造了1台8000万电子伏特的负氢离子直线加速器和1台16亿电子伏特的快循环质子同步加速器对质子进行加速,其速度可接近光速的90%。
在松山湖“读懂”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来自他们崇高的使命感。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也不断激励着后来者,唐彬回忆,2015年刚开始来到实验室的时候,遇到的困难之一,就是如何解决探测器批量制作时的工艺稳定性问题。使命感驱使下,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慢慢摸索、自主研发,“光是光纤的粘胶,我们就找了四五十种,挨个回来试,看哪个胶才适合就装到光纤上。”
“做研究需要有过硬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唐彬觉得女性在研究中一直有一股韧劲。几天前,她刚和学生一起熬了几个大夜。他们从早上8点开始做实验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4点,匆匆回家休息了3小时后,又开始新的工作。唐彬笑称自己靠着身体好,一直在吃老本。
对很多见证了装置成长的科学家来说,谱仪就像是他们的另一个孩子。进入靶站谱仪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个颜色的屏蔽块,错落有致地排布在有限的空间内。和颜色鲜艳的谱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天花板和墙壁上粗糙的钢架,在最边上,施工人员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新一轮的谱仪建设。张俊荣解释道,由于经费有限,所有的成本都要首先投入到设备建设中,装置间的装饰一切从简,为了给设备腾出空间,科研人员都挤在一个很小的隔间内进行工作。
除了十年坐得冷板凳的钻研精神,科学家们还有实干求真的务实精神。谱仪科学家们不仅要在各自的领域潜心专研,还要为技术成果转化日日操劳。中科院高能所东莞研究部装置副主任赵晶石时常能回忆起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院士衬衫透湿的背影,不论是向国家汇报工作还是接受媒体采访,陈院士总是不遗余力地对装置的原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介绍、解说。
正是这样钻研、务实的科学家精神才造就了国家科技的重大进步,造福了企业的快速成长;也正是这些丰满立体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科学家形象。张俊荣说:“可能是工作的特殊性给大家造成了误解,以为我们都很神秘,整日待在实验室。但不论是科学家还是生产线上的工作者,大家都是一样的,有生活、有工作、有幽默、有想法,并不是冷冰冰地去做科研工作的。”休息日的时候,他常常背上一个登山包就出门徒步;年轻时的他,也会为了长痘痘而烦恼。
如同各色的谱仪,科学家们也有各自的性格。中国散裂中子源探测器及数据获取团队目前共有15名成员,其中9名为女性科研人员,占比60%。建设之初,考虑到谱仪需要定期检修,工程调出每台设备之后还要准确放回原位,纯数字编号没有色彩的可视化效果好,团队决定给每条谱仪设置不同的颜色。“工程和科学相互交织的时候,还是要一定的自由度。唐彬说,“解决了工作效率问题后剩下的就能自由发挥了。”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紫色、绿色的谱仪装置,在科学家眼里,这些色彩映射出的正是科学之美。
为城市和人才架起桥梁
今年三月,唐彬带领“科研娘子军”团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称号,她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如今国家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提供的平台机遇和团队成员的精益求精。
松山湖人社分局局长钟凤章表示,作为东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成员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松山湖科学城为吸引人才推出了一系列落户政策,设立了专项人才基金、住房补贴,还推出了广东省杰出青年计划。松山湖科学城拥有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其中高等教育院校3所、中学5所、小学2所,幼儿园9所,为像唐彬这样的优秀科学家解决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后顾之忧。
除此之外,半小时交通圈和智慧社区的建立也为科研人员和创业者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来松山湖之前,张俊荣的工作是利用中子探测技术进行材料研究,装置的使用又反过来让他对探测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渐渐将研究重心转移到了中子源装置本身。那时国内还没有建成中子源装置平台,远在日本的张俊荣在得知我国第一台散裂中子源项目启动后,便主动申请回国来到东莞,参加建设工作。如今,作为研究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一座桥梁,张俊荣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换,为大湾区产业赋能。
松山湖科学城今天的成就,归根结底,正取决于人才的集聚度、活跃度、创新度。松山湖全要素、全链条、全过程创新生态加持下,科技、创新梦想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场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的故事,还将在松山湖科学城继续上演……
【记者】郑国豪
【图片】孙俊杰 黄政正
【实习生】陈雅靖
【大学生记者】徐莉 万素素 骆潇 张子澜 徐昌昊 张爔文
【作者】 郑国豪 孙俊杰 黄政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