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肖邦练习曲》教学演奏剖析(二十三)

Main points

《肖邦练习曲》op10.no7

第7首 C大调(Op.10,No.7)活跃地(Vivace)

我们常说,品评艺术作品的好坏并没有一个绝对而固定的标准,但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就是那些能使人们在听过看过或品过之后仍久久回味的东西。正如肖邦的音乐作品一样,作曲家天赋的灵性总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并带给他们无穷的幻想;最重要的是它还能通过不同演奏家的双手延伸出作曲家想象力之外的画面,使音乐的生命力在演奏中得到成长。这首练习曲,从技巧来说不算太难,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音乐画面生动鲜活,令人回味无穷。

技巧方面

右手的训练重点是双音技巧与手腕动作,其中手腕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它的灵活性在这首练习曲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请注意下面一些练习要点:

1.刚开始练习时,我们可以根据音的组合将其划分为两个一组,慢练时手腕动作是两个音一次(仅仅用于慢练时候),它能帮助力量从一个手指传到下一个手指。

例1:

浅谈肖邦练习曲(浅谈肖邦练习曲)(1)

对于手腕弹性较差的学习者,慢练时手腕动作可以夸张一点儿,先让手腕有所体会和感觉,然后在逐渐提速的过程中缩小动作,直至最后只有非常微小的手腕动作(可以说只剩下手腕运动的感觉而不是很多的动作)。另外,请注意手腕的位置不要太低,太低了不方便用力,应稍稍抬高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大臂配合起来,使肩部力量顺利地传到指尖。尤其在快速演奏时,注意手腕和手臂不要僵硬,随时找到放松的点来及时调整。

2.从谱面上看,右手的技术似乎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但从音乐角度来看,技巧需要随时跟随音乐的发展进行灵活调整。比如开头,乐谱显示的连线告诉我们这里要有歌唱性,音乐的线条较长(四小节为一句),演奏时右手的指尖触键虽然轻巧,但注意不要脱离胳膊的感觉需要加上一些臂力才能有歌唱性;又如第17-23小节,这个段落的奏法与前面有所不同,这里应该少用小臂和大臂,主要依靠手腕弹性和指尖动作来触键,指尖非常灵敏非常轻巧,发出的声音如银铃般清脆;再如从第24小节开始,音乐渐渐热烈起来并逐步推向高潮,这时的用力如果光靠手指就显然很不够了,必须慢慢地加入臂力,甚至身体的重量都可以多多帮忙。最后要提醒一句,由于手腕的运用非常多,它的位置应稍稍高一些,千万不能压低了,那样用力是很不方便的。

3.右手的双音练习可以有这样一些方法提供给大家:

a.单独分离右手双音中的高音线条来练习,弹奏时注意体会3指和5指的连接感觉,这两个手指始终是四度音程关系距离比较远,手掌要伸张开,尽量让臂力送到小指(小指最容易漏音)。

b.经过上一个分离练习后,右手的双音同时弹奏,请注意突出高音线条(3指和5指),它们要非常歌唱地弹,这条旋律线最好始终都能听到。在弹奏中,手腕要帮忙,但注意动作一定要很小。

c.在这首练习曲中,右手的声音大多数时候都是要求很轻地演奏,但是在练习过程中我们不能总用很轻的力量来弹,那样声音就会越来越虚,也会漏音。因此,建议大家每天总要弹一两遍力度很强的、下键很深的、指尖很牢的练习,然后再放轻力度下键,保证声音轻而不虚。

4.左手的触键同样是很讲究的,下键力度很弱但不能虚。记得小提琴家帕尔曼在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时曾经说过:“再弱的音都是有‘骨头’的”。这句话可谓是对如何发出轻而不弱的声音的最好解释。我们建议在练习时也用前面介绍过的方法来练习:首先,用正常的力度弹,比如用一个“p”力度弹,特别体会让臂力传到指尖同时指尖要抓住力量;然后,再提起一些力量,用“f"力度弹,我们要始终注意轻而不弱,轻而不虚”,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指尖触键要“轻而不松”,要有控制地下键。

音乐方面

这首作品的音乐给人以美妙无比的感受,随着音乐响起,“优雅、活泼、可爱生动”这些词汇就涌现出来,最重要的还有“神秘”。这首乐曲中所散发的神秘气质使音乐语言的表达更有难度,远远不是表面所见的活泼与轻巧所能包含的。其中,乐曲的开头最能体现这种神秘的感觉,音乐似一股气流穿梭于森林中,时而伸展开时而收拢来,千变万化又难以琢磨。弹出这种感觉要注意两点:

1.演奏时气息很重要,内心的气息应准备充分,尽量长一些。如乐曲开始是八小节一个乐句,要一口气演奏完;即使在乐句的分句处,呼吸也应当是很微小的,只需有分句的感觉而无需有很大的呼吸动作。

2.两只手声音的比例要合适,分别用不同的触键奏出两种声音:右手的下键不要太深,声音不用太结实,下键似乎有弹不到底的感觉,这样弹出的和声线条暧昧而神秘,色彩光线明暗交织,让人琢磨不定;而左手的奏法正相反,它的触键虽然小心翼翼,但声音集中而有核心,声音线条要从右手的和声中透出来,并始终能听到。我们要求耳朵同时听到左手和右手的线条,这是一个立体的效果,并从始至终照顾好它们。

此时,“优雅"这种感觉在第17—23小节有最好的展示,主要表现在左手的韵律之中。这里要特别讲究左手的触键,尤其是第一拍和第四拍的跳音,它们正好是节拍规律中的强拍,但请注意不要弹得太重,并不需要用加重来表示它们。触鍵不要过于直截了当,也无须弹到底,仿佛只弹到一半深度。手的动作要向上蹦跳,而踏板却向下踩(使跳音的发声延长),这种相反方向用力发出的声音既有弹性又不生硬。顺便提一句,肖邦的作品中经常有类似的处理,例如《第三叙事曲》的第146—156小节中([德]亨勒出版社出版,埃瓦尔德·齐默尔曼编订),乐谱上许多正好是抬起双手的地方,肖邦却要求踩踏板来延长,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奏法,效果非常美妙。解决好左手的触键后,再加上音乐表情,就会使音乐整体带有一种舞蹈性质,既含蓄又活泼,这就是“优雅”的意思。

神秘与优雅的气质,一般在孩子中是不多见的,也是不容易表现的。因此,当一个学生完成了技巧任务后,学习和掌握音乐的趣味,并能正确表达音乐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浅谈肖邦练习曲(浅谈肖邦练习曲)(2)

大家有没有收获呢?欢迎留言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