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历史上,习武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冷兵器战争时代,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士兵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而习武就是一种很好的强身又能克敌的手段。在古时,习武学得不仅仅是使用兵器的战斗技巧,更多的是操控自己身体的能力。
《说文解字》中说道“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习武的意义是以战止战,所以更多的就是一种控制自己的方法。在我们现代许许多多影视剧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武功,而这些都是根据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来改编而来的。但是也有这么一种功夫,是真真正正的存在于民间生活中的,那就是缩骨功。
缩骨功,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功夫,它是用一种奇妙的方式来改变自己体型的法门。在我国历史上,这门功夫在明清时期流传在民间杂技艺人手中,作为一种十分惊人又罕见的表演来供这些江湖艺人维持生计,并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在1917年的北京天桥,一批名为“天桥八大怪”的江湖艺人在此聚众卖艺。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常神奇的独家记忆,而一位叫做王玉林的人,就靠着一手“缩骨软功”在吴桥杂技大事件留下了响亮的名声。
王玉林在1944年有了孙子王宝合,而他也是我国缩骨功目前唯一的传人,练功60年炉火纯青,三台摄影机都无法捕捉到他的破绽。王宝合不仅有着“缩骨软功”这一绝活,还有着“三仙归洞”的神奇手法,在吴桥是享誉盛名的艺术家。
王宝合自小就跟着父亲爷爷来学习他们表演的杂技,作为一个杂技世家,他们除了自身的本事外并没有谋生的门路,王宝合也面临着这种尴尬的处境。为了谋生,他必须选择自己的技艺开始学习。
作为“八大怪”的王玉林,每一次表演缩骨,都能获得十分不菲的收益,这也让王宝合非常的羡慕,也决定了来学习这一“缩骨软功”。缩骨功,相传是来自于少林武术里的炼体技术,以压腿抻筋为核心来让自己获得控制身体骨骼与肌肉的能力,这也意味着修行这种缩骨功要承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根据王宝合口述,这门功夫的练习,就是不断地打断自己的关节,主动脱臼,再让关节生长回去复位。重复这个过程就会让你的关节能够按你的想法进行脱臼,并且你也会适应了这种疼痛从而感觉不到什么了。光是文字就已经让人如此的感同身受那种疼痛,更何况是亲身经历的人呢?
在07年的一次表演中,王宝合拿着一件非常非常小的衣服来进行展示,说自己将要穿进这件还没有他腰粗的衣服,现场观众自然是十分的不信。但随着王宝合的呼吸,他的身体开始越来越瘦小单薄,最终竟然真的十分自然的穿进了这件衣服,甚至在里面还放了几个啤酒瓶都没有撑破开,这让观众们目瞪口呆。
当时的王宝合已经70岁了,这种表演他自称是现在身体的极限。在缩骨功的练习中,不仅要去调整你的骨骼位置,还要根据你的骨骼来移动内脏,一个不小心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所以连缩骨功的人一直都是非常瘦弱骨瘦如柴的,王宝合老人也是如此。
除了缩骨功,王老的“三仙归洞”也是一手技惊四座的绝活。这是一种通过手速和障眼法来利用“一筷、两球、三碗”这些道具,形成来回变幻的戏法。只有极高的手艺和速度才能让这一戏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懈可击的。
1999年,王宝合在北京中央电视台参加“欢聚一堂”节目。面对三台摄像机无死角的拍摄,王宝合平静的坐在桌子前,“三仙归洞”的表演愣是没有让人们开出来一丝破绽。同年去我国香港表演的时候,被行政长官董建华评价为“三仙归洞,五指诡奇”,并被称之为“鬼手王”,高超的技艺令无数人赞叹。
王宝合一生从事手艺表演50余年,用毕生精力去打磨每一门手艺的精湛度,是当之无愧的街头老艺术家。不论是“缩骨功”还是“三仙归洞”,作为中国唯一的传人,经过60余年的苦练,王老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活宝藏”了。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让这种十分艰难危险的手艺不再被人们所接受,几乎不会有人想要去学习它们。王老也坦言自己不想让自己的子女们感受他当年的痛苦,但是“缩骨功”和“三仙归洞”这些手艺的失传实在是太可惜了。民间的艺术有着更多的故事和温度,它们是应当受到我们保护与重视的,希望它们都不会就此失传于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