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战争》是一个关于末日世界的隐喻,诚如小说中借用的法国哲学家保罗·尼赞的那句话:我们尽情生活,仿佛世界末日并不存在。
这句话道出了奥兰小城的本质,也道出了书中所有人的生活实质,他们在尽情生活,也在一点点滑向世界末日。
这里所说的世界末日并不是物理层面的末日,而是生活和精神层面的末日。恰如小说中,从开头就颓势尽显的维罗希亚工厂,书中主角们的生活也从开头就走向崩落,当维罗希亚成为掘墓人时,他们所有人都输掉了这场战争,他们一无所有。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充满阴郁的故事。
《动物战争》采用多线叙事的方式展开,叙述主题在几个主角之间不断转换:
工厂企业委员会主席马特尔,劳动保障监察局女监察员丽塔,金盆洗手的地下组织成员皮埃尔……他们各自的生活在故事开始后缓缓交织在一起,期间马特尔还参与到了一桩绑架案之中,神秘的帮派头目,失踪的赤裸少女,所有的一切在故事最后全都交汇在一起,他们用力生活,最终一无所有。
维罗希亚工厂,这是故事的核心所在,以马特尔为代表的的工人们在这家工厂工作,而监察员丽塔随后也与工厂发生了交集。
这家工厂仿佛就是一个世界,书中说“这就是工厂,有苦有乐”,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呢?
但当动物战争开始之后,乐已经没有了,工厂只剩下苦,曾经有过辉煌全盛期的维罗希亚进入了萎缩期,工人们从250多人只剩下区区40人,而到了结局,连这40人也都失去了工作。
日益崩溃的维罗希亚暗合了书中人生活的崩溃,小说里说,“人们在这里(指工厂)倾注了全部的能量,这其实是他们唯一的寄托。”
但在吞噬了年轻人的梦想和老工人的愤怒之后,维罗希亚工厂成了所有人的掘墓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战争,暴力变得可能”。
事实上,在面临这种日益崩溃的窘境面前,并非所有人都选择顺从,坐以待毙。马特尔就是一个例外,他想改变生活,不想和维罗希亚一同崩溃。
于是马特尔将绑架案当做自己生活翻盘的机会,如果成功了,他可以得到一大笔钱,他的生活会改变,母亲也可以在养老院得到妥善的安置。
但恰如加缪在《局外人》中所说,“人永远也谈不上改变生活,不管怎么说,什么生活都半斤八两。这一切并无实际意义。”
马特尔的生活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一边想要改变生活,另一边又认为生活是无可改变的,在这种纠结中,生活果然变成了徒劳。他的绑架计划失败了,他失去了他的生活,“什么都不重要了”。
尼古拉·马修在这个故事中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阴差阳错:马特尔绑架的少女,被丽塔偶然救走。
马特尔和丽塔有过多次交集,甚至还产生了暧昧情意,但却并不知道他一直在寻找的少女居然就在丽塔家中。
丽塔对那位赤身裸体逃出来的少女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以至于会让人怀疑。丽塔收留了少女,并始终没有向警局报案,希望等少女恢复之后弄清她的故事。
但丽塔的打算落空了,意外发生,马特尔的同伙布鲁斯发现了少女的踪迹,丽塔猝不及防的遭受重击,布鲁斯也葬身在暴风雪中,马特尔姗姗来迟,少女则再次神秘地消失了……
看上去无论是马特尔还是丽塔,生活都走向了一无所有,他们没有坐以待毙,但生活也没有因此变得好一点。
恰如封面上那句话:在一个濒临崩塌的世界,无论顺从还是反抗,都是徒劳。马特尔如是,丽塔同样如是。
但在崩溃之后,似乎又发生了新生。在小说的最后一页,丽塔从未停止寻找那个失踪的女孩(尽管女孩事实上和她没有任何关系),“她并不沮丧,她坚持不懈。”
这大概是这个致郁故事中绝无仅有的,能让人感到治愈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