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岐(1900-1985),字凤山,天水县北乡(今新阳镇王家庄)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41年在任第165师师长时率军参加中条山战役,对日作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天水秦州区抗战老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水秦州区抗战老兵(天水县麦积区黄埔同学抗战名录)

天水秦州区抗战老兵

王治岐(1900-1985),字凤山,天水县北乡(今新阳镇王家庄)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41年在任第165师师长时率军参加中条山战役,对日作战。

潘尔燊(1895-1956),字乐伯。天水县东柯乡(今马跑泉镇)马跑泉村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1941年在任上校团长时参加中条山战役张店阻击战。

潘钟麟(1912-1941),字稚龙,潘尔槳长子,中校衔。黄埔军校第十一期工科毕业。1941年在任165师工兵营长兼特务连连长时参加中条山战役,在茅津渡口撤退时壮烈殉国。

朱健选(1912-1969),天水县北乡(今石佛镇峪口村朱家庄)人。14岁离家出走,投奔途径天水的冯玉祥部队,参加北伐战争,后报考黄埔军校第七期。南京大屠杀时,潜伏南京三藏殿,坚持地下斗争,后任165师军械主任,参加中条山战役,头部受重伤。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接收日寇战犯投降的联络官,在南京接收日本战犯的投降,事后,参加国民军将校队整训,被授予少将军衔。

雷育岱(1908—1937),又名链珍,字峨东,天水县北乡(今石佛镇峪口村)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分校(属黄埔军校第十期)学生,1937年作为黄埔学员参加淞沪会战。

雷立德(1916-1981),天水县北乡(今石佛镇峪口村)人,1938年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王曲分校(属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参加中条山抗战。

胡少璞(1910-1965),字国玺,天水县北乡(今新阳镇)人,1925年经于右任推荐,甘肃省保送上黄埔军校,毕业于政治系高教班。1932年在北平任宋哲元部二十九师政治部主任,1937年在榆林任四十军政治部主任;1947年任九十一军军部秘书长。

胡居敬(1916-1998),天水县北乡(今新阳镇胡大村)人,黄埔军校第十五期骑兵队毕业,1941年在任少尉排长时参加中条山战役阳城宋家岭战斗、筱南山战役;后来参加远征军,任263团三营副营长兼机枪连连长时在腾冲与敌军作战。

张鸿文(1917-2010),天水县东柯乡(今马跑泉镇团庄村)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学校西安王曲分校,在165师参加中条山战役。

胡文炬(1918-1941),天水县东乡(今马跑泉镇胡家庄)人,黄埔军校洛阳分校十三期毕业,抗日战争期间,任某部连长,在中条山战役中奋勇杀敌,不幸英勇牺牲。

温尚礼(1920-2010),天水县北乡(今新阳镇温集村)人,1938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学校西安王曲分校。1939年任上尉中队副突击队长,参加绥远柴估战役,腿部受伤。

张德元(1902-2009),天水县伯阳乡兴仁村人,黄埔军校第二十五期毕业,1941年参加中条山战役。

霍达三(1905-1959),天水县北乡(今琥珀镇霍家川)人,先考入冯玉祥创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后被保送黄埔军校高级工兵科培养深造。毕业后参加新组建的国民军政部独立团,从事国防军事要塞工程的设计与基建工作。抗战期间,所在部队由军政部独立团改为工兵司,雷达三先后任营长、团长及第四战区工兵指挥部参谋长等职务。

石定基(?—1938),天水县北乡(今新阳镇石家坡)人,黄埔军校毕业后从军,后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1月12日在上海阵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