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朝时期,宋太宗登基后,统一了南方,又消灭了北汉。但燕云地区还在契丹手里。宋太宗两次北伐,想攻取燕云。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尤其是第一次北伐,宋太宗股中两箭,乘驴车逃走,才幸免于难。

在宋太宗失踪的那段时间,发生了军士拥立赵德昭做皇帝未遂的事件。这就加大了宋太宗对武人的戒心。南宋的赵构整岳飞也正是有这些担心。

北伐失败后,宋太宗厌恶谈论用兵事,他对近臣讲了一段名言: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他把内患看得比外忧更可怕。在对外关系上,也以被动防御为主,终成军力渐渐积弱的局面。

宋太祖时期,前线作战的将帅有极大的自主权,能征善战的有十四将,但到了宋太宗时期,这十四名将帅全被撤换。相应的,这些将帅的自主权也被太宗收回。

从此,将帅由皇帝直接支配,严加控制,甚至发生战争时,也要由太宗向将帅预授阵图,将帅必须照此行军布阵,这样一来几乎丧失了战争。{二战德国纳粹希特勒,也是这样把持军权,目的是防止,将帅夺权,叛变,谋反}

宋太宗对军事并不在行,他的部署很少有不失败的。但如果将帅敢于不按阵图行事,往往获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如宋太平兴国四年的宋辽满城之战就是实例。宋军起初按照阵图分布,八万人马分为八阵,首尾互不相顾,处于挨打态势。

当时看是个必败之局,赵延进重新将军队分为两阵,两军对垒,辽军死者不可胜计,宋军在对辽作战中取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

宋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军委)大多使用文臣,虽然偶有武将出任,也难免遭到皇帝猜疑。宋太宗初期,宿将曹彬曾任此职,但几年后就被免掉了。

太宗还把一批文臣调到军队中任职,真正的武将往往要受文臣节制。另外,太宗还派宦官去军队监军甚至带兵。这正是外行领导内行的开始,

蒋中正是把这个词(攘外必先安内)用出名了,但是他丢了战争,丢了国家,躲到一个岛上了。

攘外必先安内是对是错(为什么攘外必先安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