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深刻印象(贾宝玉唯美主义者)(1)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是一个具有发现美的眼睛的人。我们甚至可以说,贾宝玉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贾宝玉深刻印象(贾宝玉唯美主义者)(2)

《红楼梦》第三回里,贾宝玉正式出场,和林黛玉见面。这时,曹雪芹才开始描绘林黛玉的容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楚楚可怜的美只有贾宝玉才最能体会。所以,曹雪芹要等到贾宝玉和林黛玉见面才开始描绘林黛玉的容貌。

贾宝玉和林黛玉初次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于是,贾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说贾宝玉是胡说,贾宝玉就说他看着林黛玉觉得“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

之后,贾宝玉不仅给林黛玉取了“颦颦”这个字,还因为林黛玉没有玉就发怒摔玉。贾宝玉这样做的理由是觉得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在贾宝玉眼里,像林黛玉这样“神仙似的妹妹”才有资格戴玉,自己这样一个须眉男子是没有资格戴“通灵宝玉”的。这完全符合贾宝玉“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的价值判断。而且,贾宝玉一见林黛玉就有如此激烈的言行,可见,林黛玉的美让贾宝玉一见便不自觉地动容。

贾宝玉深刻印象(贾宝玉唯美主义者)(3)

对于少女的美,贾宝玉是很珍视的。第四十九回里,薛宝琴、邢岫烟、李纹和李绮住进了贾府。贾宝玉为此非常兴奋,感叹到,“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在贾宝玉眼里,纯美的少女集中了“山川日月之精秀”。贾宝玉把这些少女视作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情感寄托。这份怜香惜玉的情怀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与呵护。

当然,贾宝玉欣赏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美,是纯粹无暇的美。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里,贾宝玉也被薛宝钗“雪白一段酥臂”吸引过,可是,当薛宝钗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的时候,贾宝玉便毫不客气地走开,甚至觉得薛宝钗“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为薛宝钗感到非常遗憾。

可见,贾宝玉虽然会一时被薛宝钗的美貌所吸引,却和她有着深刻的思想矛盾。薛宝钗劝贾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的行为让贾宝玉觉得薛宝钗的内心被这污浊的红尘玷污了,“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对薛宝钗选择了敬而远之的态度。

贾宝玉深刻印象(贾宝玉唯美主义者)(4)

贾宝玉虽然厌恶须眉浊物,却和秦钟、北静王、贾芸、琪官、和柳湘莲关系不错。秦钟“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还“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贾芸“斯文清秀”;北静王“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琪官“妩媚温柔”;柳湘莲“年纪又轻,生得又美”。贾宝玉的五位男性朋友都是美男子,或多或少带有几分女性美。

贾宝玉欣赏的,也是他们身上和一般须眉浊物不同的美。贾宝玉第一次见到秦钟的时候甚至产生了自惭形秽之感,就是因为秦钟比他更像女人。

贾宝玉在进行诗文创作的时候,也很善于对美进行描绘。

在给省亲别墅题写匾额的过程中,贾宝玉文思如泉涌。“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将沁芳溪的美描绘得耐人寻味;“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将潇湘馆雅致清幽的环境用充满书卷气息的语言描绘了出来。

咏白海棠的时候,贾宝玉写到:“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将白海棠比作杨玉环和西施这两位美人。这一联诗句虽然颇有几分香艳,却非常符合贾宝玉的审美情趣。

贾宝玉深刻印象(贾宝玉唯美主义者)(5)

贾宝玉对大自然的美也是格外珍爱的。《红楼梦》第四十九回里,贾宝玉看到“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于是“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

后来,李纨让贾宝玉去栊翠庵向妙玉讨要红梅,贾宝玉欣然接受这个“惩罚”,还为此写诗。其中的“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这两联诗句,将妙玉比喻为月中仙子嫦娥,将红梅比喻为“红雪”和“紫云”,可谓写得仙气飘飘。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里,贾宝玉看见“一大株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感叹自己“竟把杏花辜负”了,便“仰望杏花不舍”。看到一只雀儿在杏树枝上乱啼,贾宝玉就有了惜春伤春之感,并且因为公冶长不在自己身边而倍感遗憾。

可见,贾宝玉内心是多么敏感纤细。民胞物与的情怀已经深入贾宝玉的内心,天地万物对于贾宝玉而言都是值得怜爱的。这种超越物种的爱包含着对美的执着追求,包含着悲天悯人的情怀。

生活中,贾宝玉更是善于审美。他知道如何为贾探春买来“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工艺品;他懂得给贾探春送去新鲜荔枝的时候要用“缠丝白玛瑙碟子”装才好看;他挨打后想要喝的是精美的莲叶羹;他央求莺儿打络子的时候希望络子的色彩“淡雅之中带些娇艳”。这些例子都说明贾宝玉对美的追求已经深入生活的各个方面。

贾宝玉深刻印象(贾宝玉唯美主义者)(6)

在贾宝玉看来,美是无处不在的。乡间的二丫头、画上的美人、水仙庵里的洛神像、刘姥姥瞎编的茗玉姑娘、美人风筝等都是值得追求和珍惜的美。

在贾宝玉看来,美应该是各具特色,独一无二的。看到龄官在蔷薇花架下抠土,贾宝玉一开始误以为她要学林黛玉葬花,就觉得这是“东施效颦”。不过,后来贾宝玉发现龄官是在一遍遍地画“蔷”字,就被龄官的痴心感动,忘我地提醒龄官避雨。

正是因为贾宝玉对美格外珍爱,所以美的逝去会让贾宝玉很心痛。《红楼梦》里,唯一理解林黛玉葬花的就是贾宝玉了,林黛玉的《葬花吟》甚至让贾宝玉对人生无常感到十分无可奈何;金钏的投井自尽,让贾宝玉痛彻心扉。王熙凤过生日当天也是金钏的生日,贾宝玉专门去祭奠她;尤三姐、柳湘莲、尤二姐、柳五儿等人的遭遇让贾宝玉“神色若痴,语言常乱”;晴雯的惨死让贾宝玉悲愤不已,在《芙蓉女儿诔》里用“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赞美她。

当贾宝玉所珍惜的美都逝去的时候,红尘对于贾宝玉而言就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了。贾宝玉便“自色悟空”,选择了“悬崖撒手”。

贾宝玉是一个很不务实的人,他是一个“富贵闲人”,一个“怡红公子”。正是因为有这份闲情逸致,所以,贾宝玉便尽可能地去追求美,呵护美,创造美。但是,贾宝玉的力量太微弱。最终,他只能痛苦地看着一切美好变成过眼云烟。

当贾宝玉发现一切的美好都消散的时候,就觉得活在这滚滚红尘当中已经没有意义了,出家是自己唯一可以选择的自我救赎之路。不过,贾宝玉即使出家了,也是一个“情僧”。因为贾宝玉即使出家了,心中依旧充满爱,充满对美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