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镇山

张掖在祁连山雪水及黑河水的浇灌和滋润下,孕育出了悠久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同时,许多游牧民族在和当地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交流、掺和、渗透,当地农耕文化和其它民族的语言及文化融合,不同地域的文化必然会相互冲突、磨合、积淀并统一和认同后,形成了深厚的地方语言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和融合,必然会产生先进的、灿烂的文化产物。地方语言,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也彰显着一个地区的文化,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标志物,是经历了一定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1)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言谈举止、形影动作、内心思维、风俗习惯、饮食起居、服饰打扮、生产工具、劳动方法、自然现象、奇观景物、动物、植物以及将整个事物分解后等等的一些名称、性质状态等,都是构成语言的元素,形成了当地独特的语言表达方法,产生了大量的、非常丰富的词汇、词语、谚语、俗语、农谚、气象谚语、童谣、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形成了独具表达能力的地方语言。这些语言经过千百年的口口相传,生生不息,并且渐渐地得到了丰富和精炼,积累了先民的聪明智慧和文化内涵。这些语言,在当地人的心灵和灵魂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形成了一种遗传基因,是先天的、流淌在血液里的元素符号。这些语言,反映了本地区全部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了先民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社会经验,是先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她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2)

独具地方风情的亲属称谓

祖太地溜子 老太重孙子 爷爷奶奶家孙子 外爷外奶外孙子 老子娘母子 爸爷大老子 婶婶大妈子 爷父们 娘儿们 婆媳们 哥儿们 姊妹妹 弟兄们 妯娌们 姑嫂们 父伯弟兄 隔山弟兄 姑表弟兄 两姨弟兄 姑表姊妹 两姨姊妹 女婿外父 外母女子 妻兄妹丈 姑郎小叔 姊儿妹子 姑娘姐儿 一母两父 一父两母 舅爷外甥子 孃孃侄儿子 姨夫姨娘子 姐夫小舅子 姨妈姨爹爹 姑爹姑妈妈 嫂子小叔子 弟媳大伯子 干佬干儿子 干妈干女儿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3)

以物喻人形象生动的人际称谓

张掖话中,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比喻,可谓是对号入座,把人性刻画和描写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如:张掖人把因小失大的人叫“挨大榔头的”;把生活习惯不好,形容邋遢的人称为“熬糟”;爱说谎话的人是“白话胎”;倒霉、时运不济的人谓之“背时鬼”;不机灵、经常让人指使的人叫“拨拨虫”;脸皮厚、不知羞耻的人是“瓷鼻脸”;枉费功夫的人就成了“吃冤枉的”;“地溜鬼”是内贼、做内应的人;“淡搭拉”就是言行多余、做事没趣味的人;“叨宝”不用心经营事业或对传统家业没有守成;“癫鼻脸”则故意做些惊险、出格的举动或者事情;“淡耳子”不听话、不听人的劝告;“打狗相”就像乞丐一样;时运不济、败落的人变成“倒灶鬼”;能宽容人、不注意一些细小的事且随便的人是“大量头”;“数女鬼”叫人可怜和惋惜;“嘎裂子”的坏心眼太多;“好肋巴”懒惰不爱劳动;“皇情贼”无情无义不赡养老人;“花舌头”对说过的话不负责任不予承认;“搅搭拉”说话前拉后扯胡搅蛮缠;爱巴结人、拍马屁的人当的是“溜沟子”;长辈亲切和疼爱子女或晚辈叫的是“狼吃的”;记忆力差且脑筋不开窍的人是“愣头罄儿”;办事不公道、不主张正义的人就是“抹泥子”;“毛神鬼”小气、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满天飞”的行踪不定说话不着边际;穿戴不入时穿着臃肿就像“麻包谷”;懦弱、自己没主见、别人怎么帮扶都无济于事的人是“囔胎子”……。称谓繁多,不胜枚举。细细推敲,兴味盎然。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4)

诙谐含蓄,富含哲理的谚语、俗语及歇后语

张掖话中,流行有许多的谚语和俗语,它们是广大群众创造的文化和语言财富,具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历代勤劳、聪慧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产生活知识,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事物,形成了通俗易懂的谚语和俗语,准确的表现了复杂的事物本质,是从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精炼出来的语言艺术品,其内容丰富,通俗简练。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启发作用,为当地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所包含的哲理相当深刻,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是平时说话讲理的重要依据,三言两语就能说明一个问题,揭示事物的真相,是张掖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5)

如:

白天游四方,黑咧点灯补裤裆。

病人不忌嘴,大夫跑折腿。

不吃凉粉把板凳子腾开。

不蒸馒头咧应罕口气。

八十老儿街前站,不死还得吃一碗饭。

白吃枣儿还想核(hú)核子大。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说话得罪人。

出门三分小,见了姑娘叫大嫂。

抄花子不嫌馍馍黑。

打不尽的毡罕的土。说不清的家务事。

大处不大丢人哩,小处不小受穷哩。(合理的统筹和计划)

儿女不孝父母亲,何必上坟祭祖宗。

富的不溜,穷的不欺。

种不好庄稼一季子,要不好婆姨一辈子。

好狗不哜(咬)上门的客。

娇呵出野驴,棍棒出孝子。

家做懒,外做勤,给旁人干活腰不疼。

看庄稼别人的好,看娃娃个人的稀罕。

骆驼睡觉底盘子大,猫吃老鼠不见啥。

老公鸡不哈(下)世,小公鸡不叫鸣。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6)

庄稼没粪,不如不种,你要是不信,粪底子就是对证。

早打场,晚犁地,天爷阴咧(了)捶芨芨。

种田不用问,精耕细作多上粪。

冻不死的葱,晒不死的蒜。

富地怕懒汉,十月初一犁头场,穷地怕富汉,陆(六)月里犁三场。

庄稼人没牛,赶早起来胡游

羊过清明驴立夏,老牛盼的四月八。(开始吃青草)

寸草铡三刀,料少也上膘

要要牲口好,夜里勤添草

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

夏天一个星星知一夜,冬天满天星星下大雪。

一点一个泡,下跌(到)明个的鸡儿叫。

头九二九,关门闭守;三九四九,冻破茬口;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八九,精骨捻娃娃拍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惊蛰晴,百样儿成;惊蛰寒,寒半年。

呼噜爷大,雨点儿小。

秋后东风刮三天,要想不下由不跌(得)天。

赶早立咧(了)秋,后晌凉嗖嗖。

干冬湿年,石头罕(上)种田。

五月有雨吃饱饭,六月连阴穿绸缎

......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7)

……

霸王待客──主东家先急了

半夜里起来拉胡胡──霉的咯吱吱的。

斑鸠蹲得柳树上──光是它的咕咕噔

抄花子告状──直言拜上。

城隍庙里着咧(了)火了──小鬼的嘴里都冒烟跌(得)哩。

大衙门罕(前)的老哇──大炮震哈(下)的。

大门前头的白杨树──顶天立地的大木头

道士到咧(了)湖塘里了──顾跌(得)了摇铃子顾不咧(了)打蚊子

寡妇嫁跌(到)面店里了──只知道吞囔,不知道生养。

过河摸卵脬子──小心到家了。

巷道里掮椽子──直来八去。

搐鼻子骡子卖咧(了)个驴价钱──吃的嘴罕(上)的亏。

老君夜蹲跌(到)茶壶嘴罕──气灌的匀生生的。

驴吃草帽子──圈圈子转咧(了)个圆。

木碗里激抿儿──不知道深浅。

拿上筛筐子饮驴──留咧(了)个空头子人情

脬牛的卵袋──余外的肉

孙猴儿做咧(了)个弼马瘟──不知道个官大官小。

砂锅子捣蒜──一槌子的买卖

头顶罕(上)开窟窿脚底板里淌脓──坏透膛了。

挼(wá)咧(了)脬子──没落罕(上)个油手。

……

(作者简介:张镇山,甘肃甘州人,农民,民间文学艺术创作师,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张掖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1989年开始有作品在《甘肃农民报》、《甘肃科技报》,《张掖日报》,张掖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潜心地方语言及民俗的发掘、整理及研究。著有《甘州方言》。)

甘谷土话(妙趣横生的甘州方言深入骨髓的地方文化)(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