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

大多数人际关系的困扰都跟沟通不畅有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仅仅为父母能跟自己“好好说话”。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有质量的亲子关系,却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不说,忍不住;说了,又把孩子推得更远......

今天,本文将围绕亲子沟通的“三点要诀”,展开学习与分享:

亲子沟通要点一:关系大于问题

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而良好的关系是基础。

每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总是在言语上让孩子们感觉糟糕的同时,还希望孩子按大人的想法做好。

孩子与家长从亲近到排斥,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2)

开场角色互换活动中,志愿者家长当了一回孩子。

当听到父母因为接到老师投诉电话,而对自己施加言语暴力时,“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那一刻,我想这位志愿者家长和现场所有人都真切体会到了孩子的感受。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3)

有时候家长会突然发现,孩子回家就回自己房间关上门,也不愿与父母分享生活和学习,认为是孩子越大越不爱沟通。

实际上,这与日常的亲子沟通息息相关,也就是平时父母是否与孩子时常进行“连接”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4)

每一次不带目的的连接都在为彼此的情感账户储蓄,都在为每一次的沟通奠定基础。

连接帮助我们和孩子紧密的在一起,你说的话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5)

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 我以前更多会看见孩子的不好,有很多说教和批评。

直到有一次,孩子对我说“你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爸爸。”

听到这句话后,我震惊了,花了两天才缓过神来。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多向孩子表达爱意,用尊重的语气沟通。

现在亲子关系非常好,孩子很亲近我, 什么话都愿意分享。

所以,爱就要大声说出来,真的』

亲子沟通要点二:去标签 看全貌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6)

一个带着“坏脾气”标签长大的孩子,他会怎么评价自己?

第二轮体验活动中,扮演“孩子”的家长志愿者需要经受其他家长们轮番上阵的指责、埋怨等言语刺激。

几轮过后,“孩子”按耐不住跳出来反抗:

“我有你们说的那么糟糕吗?”

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背负负面标签的孩子,选择破罐子破摔。

标签会把孩子框定,他的行为会向那个标签持续靠近。

这也是很多教育专家经常说的,孩子会活成我们口中的样子。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7)

不能贴负面标签,我们是不是就能使劲给孩子贴所谓的正面标签呢?

现场,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一开始感觉很好,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

而后被问道:“如果你很想尝试一件事,可你就不懂事,你还会去做吗?”

这位「懂事」的孩子回答:”我就不做了。“

这不就是为了迎合大人的标准,压抑自己吗?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8)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乖巧听话。

可被贴上正面标签的孩子,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一旦做不到就会沮丧,会否定自己。

标签没有好坏,但任何标签都是一种限制,评价。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9)

听到这里,一位家长幡然领悟:

『现在想来,我的孩子就一直被贴着“别人家的孩子”、“文静的孩子”、“很乖的孩子”这样的标签啊!』

撕掉标签,才会更客观地看见孩子的全貌,激励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亲子沟通要点三:多表达“我信息”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0)

第三轮体验活动,现场的“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家长说出下面几句话(多为贬损信息的话语):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1)

听完有什么感受?

“觉得父母不爱我”;

“特别想和父母对着干,让我做我就偏不做”

“觉得自卑,自己很糟糕”

......

家长希望培养出自尊自爱的孩子,而说出的话语却在破坏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

很多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声音大得全部人都听见;

认可孩子的时候呢?声音却小得孩子都快听不见。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2)

人脑是有自我暗示功能的,听到气呼呼的话会觉得烦躁不堪,而“好好说话”则让心情愉悦。

那如何表达“我信息”,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

表达“我信息”分为三个步骤:

Step1: 观察和描述行为

观察的本质,就是通过生活中每个的细节了解自己的孩子。

客观描述行为,不带主观判断。

减少使用“总是“,”经常“,”从不“,”每次“等绝对性词语,这些都是评论而不是事实。

Step2: 表达感受

表达感受就是关注于当下自己的情绪。

家长真诚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更容易换来与孩子的亲密感,孩子也会学会用相同的方法表达自己。

学会关注感受并说出它们,会收获很多相关有价值的信息。

Step3:描述影响/ 说出期望

描述出孩子行为的影响,可以培养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能力。

说出需求则是清晰正面地告诉孩子家长的期望。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3)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4)

理论学习结束后,家长们根据对你信息与我信息的理解,进行了实践练习。

而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就在帮助我们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5)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6)

分享环节,家长们在卡片上写下最想对孩子说的话,并交流了体会与收获。

活动结束后,恰逢孩子们放学回家过周末,家长们表示这样“现学现用”的时机非常好,学完待会接上孩子就能实践。

不少家长表示自己第一次参与家庭教育的活动,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以后希望更多参与,养育孩子的同时,不断自我学习与提升。

为什么有些人跟父母交流很难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地反抗父母(17)

家长的话

“本来因为再次接到老师的投诉信息,准备参加完活动接孩子时好好批评一顿。

很庆幸自己来参加了活动,学习了好方法可以直接运用。

以前接送孩子路上喜欢说教,待会见面可以先通过其他话题与孩子建立连接,等双方都平静时,再找解决方法。

同时,调整自己总关注孩子缺点的视角,学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

改变往往就在一瞬间。

开口之前,想想孩子的感受,问问自己的心,对孩子的每一次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