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鲁中职业学院交出了一份校企合作的成绩单:仅今年下半年,学校为邹平魏桥创业集团、西王集团、东尉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培训电工、焊工、车工、纺织等工种500余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潍坊职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潍坊职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
岁末年终,鲁中职业学院交出了一份校企合作的成绩单:仅今年下半年,学校为邹平魏桥创业集团、西王集团、东尉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培训电工、焊工、车工、纺织等工种500余人。
这是鲁中职业学院严格落实创建“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建设意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服务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鲁中职业学院将“校企合作”视为推动学院发展的生命线,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出人才培养“四种套餐”,与企业共享技术、人才等资源,做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扩大与企业在人才供需间的“契合面”,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施协同育人,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引擎”,学院发展活力涌现,立德树人取得显著成效。
校企互动,产学结合模式
——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学校专业建设及学生专业学习有机融合
德国莱茵·科斯特集团是一家从事智能制造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鲁中职业学院与莱茵·科斯特集团在机电工程、涉铝专业等方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共建中德国际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通过笔试、面试选拔进入该班。专业课程由莱茵·科斯特集团根据“双元制”人才培养需求制定,教材采用莱茵·科斯特通用教材和推荐理论教材。
在专业教师配备上,莱茵·科斯特集团在每个学期初,对任课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培训。项目开课之初,莱茵·科斯特集团选派专业师资到校进行项目教学引领指导。
在学生培养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所有学生除参加学校技能考试,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外,还要参加莱茵·科斯特集团组织的AHK(德国海外工商业协会)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该证书的学生不仅可以在中德联合企业工作,也可以赴德工作。
目前该校机电工程系在合作120人的基础上,正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借鉴推广该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
厂校共育,分段培养模式
——学校专业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实习有机融合
该模式通过企业委托,实施定向培养,让学生在实践实习中检验所学理论,实现“所学即所用”。
鲁中职业学院与北京商鲲教育集团、首航未来航空公司在高铁专业和航空专业方向的合作即是如此。
高铁服务专业(航空服务高中起点)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由本校教师传授文化基础课程、军事素养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为主;第三年到北京商鲲总校(首航未来航空公司)学习,通过跟岗实践、顶岗实习,检验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在实战中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航空服务初中起点学生前四年在学校学习基础文化课程、军事素养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第五年到首航未来航空公司跟岗实践、顶岗实习。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高铁服务和航空服务学生在京学习期间,还将组织学生考取急救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自2016年合作以来,已有300余名学生通过该模式走上理想工作岗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岗位的社会适应性都获得了极大提升。
学做循环,提升能力模式
——学校内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实习紧密结合
从2019年与京东集团合作成立“京东校园实训中心”以来,京东集团先后投入300余万元资金构建模拟舱式教学实训基地,并协助学校对实训基地进行日常运营管理。
在教学上,学校负责公共课程及通用专业课程的教学,共建专业公司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其根据公司用人需求的能力模型、素质模型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方式,进行任务驱动式项目情景教学。
京东集团为共建专业的日常运营提供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含职业课程体系、素质课程体系、教材、教案等,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技术变化负责其定期维护及更新。
鲁中职业学院还与青岛海尔集团日日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让学生在校内开展勤工俭学电商实训活动,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实操,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在企业市场环境中参与实习实践,既保障了学生实习安全,同时还将学生理论所学与实习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
院校融合,学岗直通模式
——学生理论学习与岗位所需实现直线贯通
鲁中职业学院医护与生物工程系与邹平市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以来,邹平市中医院13名科室的业务骨干和优秀护士,作为“能工巧匠”引入学校参与具体教学。
这些来自一线的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大纲、调整课程授课顺序,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新,使所授内容与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省去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是另一种形式的“现代学徒制”关系。
学校教师也可以与医院专家进行实战研讨,请教临床不断更新的操作流程和护理流程,提升专业技能。
鲁中职业学院院长刘锋说,鲁中职业学院开发出的人才培养“四种套餐”,满足了不同类型企业的“口味”,通过校企合作,赢得了企业、行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为学校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起了广阔的“立交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