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冯小刚以前跟谁混:冯小刚被毙掉的日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冯小刚以前跟谁混:冯小刚被毙掉的日子

冯小刚以前跟谁混:冯小刚被毙掉的日子

" 名导回顾之冯小刚 " 撰文 / 三把刀 我更年期已经过了,现在是老年痴呆,编瞎话脑子已经不够用了,说实话省心,对只爱真理不爱钱的人敬重,如有冒犯,深表歉意。 年轻时也是理想主义,觉得钱是王 8 蛋,后来变现实主义改尊重欲望了。 ——摘自冯小刚书籍《不省心》 冯小刚,作为国内知名的导演,他的创作生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不成名时期,以拍现实题材、略文艺的电影为主; 成名时期,以拍商业片为主; 成名后期,也就是现在,会尝试一些偏文艺和个人的电影。 从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冯小刚的人生轨迹:从最初的心怀理想主义的文艺青年,到充满财富欲望的商业名导,再到成功后对理想的回溯。 冯小刚最有趣的阶段,最值得玩味的阶段,应该说是早期,那是冯小刚“被毙掉的日子”。1984 年,冯小刚从待了 7 年的北京军区京剧团转业,说难听点叫 " 淘汰 ",原因是因为当时有一位老同志发现自己的女儿和冯小刚走得很近,打的热乎。 为了阻止女儿,老同志甚至把蚊帐杆打折了,而冯小刚则成了老同志的心头大患,后来在老同志的努力下,冯小刚也顺利加入了 " 转业名单 "。 冯小刚一度觉得自己 " 为爱牺牲,无怨无悔 ",结果发现老同志的女儿和自己走得近,是想通过自己接触别人——一位在民航工作的英俊小生。 转业后,冯小刚被分配到了西直门粮食仓库宣传科,战友们戏称冯小刚为 " 西粮太守 ",心高气傲的冯小刚当然没做什么 " 西粮太守 "。 瞎晃荡了半年,冯小刚去了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文宣,凭借为《生死树》为美术设计,冯小刚踏入了电影圈。 很多人说,冯小刚是靠攀了王朔的关系,才飞黄腾达。 这句话,其实只对了一半,冯小刚本人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冯的专业是美术设计,但是饭做得不错,为剧组做过饭,当过掌勺的,同时也会编剧,为冯巩编剧过不少小品,也参与过名作《编辑部的故事》和《北京人在纽约》的编剧和执行导演。 从美术设计,到掌勺的,到编剧,再到执行导演,冯小刚可以说是八面玲珑,学啥会啥。1993 年前后," 好梦公司 " 成立,股东有三位,王朔,冯小刚,彭晓林,公司投资总额 10 万,王朔董事长,冯小刚总经理,彭晓林是财务总监。 当时公司也只有这仨人,可以说王朔对冯小刚还是十分重视的,俩人关系绝对是不错的,不然怎么可能组公司时,会带冯小刚玩? 虽然公司没啥员工,只有 10 万投资成本,但是,开业那天也是人山人海,用冯小刚自己的话说 " 说学逗唱影视歌三栖的头面人物基本全到,党政军警特也都有代表前来捧场。" 可见王朔在京圈、影视圈的知名度,以及北京大院子弟的人脉资源。 这个开局可以说是 " 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在第一部戏上就 " 出了乱子。" 好梦攒的第一部戏是——《好梦献给你》,凭借王朔冯小刚的名气,投资方直接把利润打给了好梦公司,连剧本都没看到呢。 但是冯小刚后来愣是写不出《好梦献给你》的剧本,按说应该 3/4 天写一集,但是 10 天 8 天也写不出半集来。 冯小刚只好和王朔坦白: 怎么办?我的心散了,怎么写都觉得没劲。 王朔毫不客气: 不是写出来没劲,是你根本写不出来,就别遮遮掩掩地美化自己了。 冯小刚有些不服气,因为自己曾写过《遭遇激情》、《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北京人在纽约》等,照理说,现在按照王朔的小说作为基础,再加上剧本的风格也是轻车熟路,怎么会写不出来呢? 当时《好梦》的剧组都上了,投资人给的钱也花了,好在王朔并没有 " 抛弃 " 小弟冯小刚,反而劝慰了冯小刚: 每个人都有创作上的困难期……你不能因此丧失了创作能力,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等等…… 然后王朔主动带着冯小刚一起写《永失我爱》剧本,《好梦》亏欠的钱,后来由《一地鸡毛》等几部片子堵上了。《一地鸡毛》是作家刘震云的小说,后来被改编成 10 集连续剧。 有人说,冯小刚爱 " 傍作家 ",在王朔的引荐下,刘震云算是冯小刚 " 傍上 " 的另一位作家,此后俩人合作了大众熟知的《温故一九四二》和《我不是潘金莲》等。 所以直到今天,在冯小刚的书和言论中,从来都看不到对于王朔任何的 " 不敬 "。 一天下午,王朔和刘震云等人碰面后,把一个剧本交给了冯小刚说: 这是刘震云写的《一地鸡毛》,10 集,我觉得很好,也适合你拍,你先看看,愿意,就告诉他们,钱都有了,马上就开拍。 剧本都写好了,钱也到位了,剧组也准备上了,就差一 " 导演 " 了!这真是太美了吧! 冯小刚后来知道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当时《一地鸡毛》已经开拍了,但是上面对导演张元不满意,因为张元爱拍地下电影,风格大胆,题材灰暗,比如《北京杂种》这种。 广电总局怎么看张元都不顺眼。 冯小刚看了《一地鸡毛》的剧本,赶紧告诉王朔: 一个字都不用改就可以拍。 后来,王朔帮着约见了作家刘震云,当时刘震云给了冯小刚很多 " 拍摄建议 ",诸如:《一地鸡毛》是一部积极向上的作品,如果拍得消极可以不拍,里面没有反面人物,全是正面人物,建议冯老师把他拍成充满善意的作品。 刘震云这种充满 " 正能量 " 的建议,成为了冯小刚拍《一地鸡毛》的 " 灯塔 "。 拍了《一地鸡毛》之后,王朔觉得 " 好梦公司 " 不能这么胡混下去,于是产生了一个 " 生财大计 ": 拿出几百万,与当时全国十几位一线作家签约,从源头上垄断小说的改编权,进而垄断了影视界剧本市场,每年拍摄 200 集电视剧,与广告公司合作,每集赚 90 万广告费,刨去 20 万制作成本,每年能进账 1 亿 4,再交 4000 万税费,每年能净赚 1 亿…… 1994 年,每年能净赚 1 亿,比今天华谊兄弟赚的还多哟。 后来叶大鹰觉得王朔的 " 点子不错 ",直接把王朔聘请了去,投资 200 多万,又开了一家公司。 王朔离开 " 好梦公司 " 后,依然心系冯小刚,找来投资让冯小刚拍摄了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95 年,王朔还导演了《我是你爸爸》,执行导演、编剧和主演都是冯小刚。96 年,王朔心有不甘,又写了《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结果开机不到 10 天,被叫停,冯小刚和王朔两人被韩三平叫去开会,韩三平读了一封上面给的 " 停拍 " 意见,然后问: 你们拍了多少了? 冯小刚赶紧说: 拍了十几天了,花了一百多万了。 韩三平愣了一会说: 停了吧。 王朔问: 能不能先拍完? 韩三平: 上面意思很明确,拍完了,也不能给通过。 即使你改了剧本,通过的希望也不大。 冯小刚表示无法理解: 我们的剧本是北影厂通过的,有北影厂下发的生产令。 韩三平说: 你可以去起诉我,倒霉的不是你一家,北影厂出品了 20 多部电影,有 8 部被枪毙了,包括王朔的《我你是爸爸》。 冯小刚听到这里,脑子里嗡的一下就懵了,《我是你爸爸》也被毙掉了,两部片加起来亏了五六百万,投资全打了水漂。 回去的路上,冯小刚给剧组人员打电话,把东西都拆了,下午开了剧组解散会,晚上喝酒醉倒饭馆外,第二天起来,发现头上有一块拇指大小的头皮没了头发,俗称 " 鬼剃头 "。96 年,好梦公司的最后一部作品《月亮背面》完成,同样遭禁。《我是你爸爸》、《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月亮背面》连着三部作品被禁," 好梦公司 " 彻底成了行业的噩梦,谁见谁躲,谁见谁怕。97 年,王朔成为全国的评判对象,除了上面说的三部影视作品,连书也不让出了,王朔只好去美国避风头,临走前对小弟冯小刚说: 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王朔是 " 明白人 ",他活透了,他的话也很对,王朔一走," 好梦公司 " 倒闭,冯小刚也时来运转。96 年时,郑小龙曾撺掇冯小刚写了《编辑部的故事》的两集续集,叫《万事如意》,算是开创了中国内地贺岁片的先河。97 年,韩三平找到冯小刚,开导冯小刚 " 不要灰心丧气 "," 你还是能拍片的 "," 你可以拍贺岁片啊 "," 我们对事不对人 "。 冯小刚再次想到了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希望改编成电影,韩三平同意了,表示: 不能是消极的,应该是积极的,充满诚意的。 冯小刚赶紧给身在美国疗伤的王朔打电话,王朔表示自己的小说能通过吗?冯小刚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电影中不署名王朔。 剧本完成后,冯小刚又胆战心惊地找到了韩三平,问: 能通过吗? 韩三平十分严肃地说: 如果还不通过,不是你冯小刚气数尽了,就是我韩三平气数尽了。 后来这部电影顺利上映,最初叫《比火还热的心》,这片名可真够正能量的了,不过最终定名为《甲方乙方》,陈凯歌看了非常喜欢葛优的那句台词:1997 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冯小刚当然更怀念王朔,在 2000 年,又把被毙掉的《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改编成《一声叹息》,终于获得了上映。2010 年时,冯小刚还在《非诚勿扰 2》中重新找到老哥们王朔做编剧,之后的《私人订制》也有王朔的参与。 当然,这都是后话。 在 97 年前后," 好梦公司 " 停业的那一年,冯小刚说自己开始迷信: 相信冥冥中有一只手在操纵着我们的生命,时而把你扶上浪尖,时而把你丢进谷底,与你的努力无关,与你的才情无关,与你的德行也无关,一切全在于他兴致所至,点石成金,弹指一挥,化为尘埃。" 好梦 " 的故事讲完了,又好像是没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