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持刀弑母的事情一经报道出来,吃瓜群众就开始沸腾,其实这种杀母案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年龄却越来越小了。还记得20多年前的“徐力案”吗?当时是一个高中生因为母亲对自己管理严格,所以杀死了母亲,他认为这样就没有人再说自己不行了。现在回头看看这位12岁的小学生,因为小事与母亲发生了争吵,随着争吵的升级,他觉得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管教太严了,感到怨恨,最终在怒火中失去理智,把屠刀挥向了自己的母亲。

两起事件间隔20余年,但是最主要的矛盾是一样,他们都有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高中生的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好好学习,从小就把他寄养在城里的亲戚家里,只是为了他可以上城里的小学,中学和高中,因为她知道读书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她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所以儿子回家之后她问的最多的是:“考了多少分?”说的最多的是:“赶快写作业去。”

持刀砍学生(小学生挥刀弑母)(1)

案发的那一天是她去看儿子,发现儿子没有写作业而是和同学踢球去了,因此对儿子破口大骂,儿子先是被母亲说的羞愧,然后被母亲说的怒火中烧,最终他对自己的母亲举起了愤怒的榔头,用榔头砸死了自己的母亲。

今天这位小学六年级学生之所以会砍了自己妈妈20多刀,最终导致母亲死在了自家的卧室里,是因为母亲对他管教太严格了。其实有孩子的父母不难想象,严格的管教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什么:作业必须完成,今天必须读几本书,课外补习班必须去上------如果孩子出现反抗,不愿意,往往会拳打脚踢。但是说真的一般父母谁会真正的使劲的打自己的孩子呢?

持刀砍学生(小学生挥刀弑母)(2)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没有心理问题,我们对孩子的打骂都会有一个度,虽然很多人做虎妈,但是虎妈也是有分寸的,他们确实是用非常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孩子,甚至会体罚孩子,但是还不至于故意伤害孩子,否则他们就不是在教育,而是在犯罪,他们本身也不配被称为虎妈,而是有心理疾病的病人了。

反观孩子,孩子他不是成人,在情绪管理和对当下情况的分析方面他有着非常严重的不足,脑科学发现人的大脑产生情绪的部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管理情绪的灰质层却是需要随着年龄而一起增长的。很多人怪自己的孩子反应过激,太过敏感,其实孩子也不想,但是他控制不住啊!脑科学发现大脑灰质层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完全。

持刀砍学生(小学生挥刀弑母)(3)

也就是说我们天生会害怕,恐惧,愤怒,焦虑和沮丧,但实际管理他们的能力却需要自己不停的成长和练习。所以对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会有他们自己的解读。

“你怎么就是不爱好好学习呢?”在孩子的解读语言中就会成为:我的母亲不爱我,我的母亲只喜欢学习好的孩子,她不喜欢我。或者是被孩子解读成:我太笨了,我就是学不好。他唯一不会解读的就是:我通过努力我能学好,我妈妈这样说是为了让为更加努力学习。但是父母真实的含义是什么?父母都在恨铁不成钢啊!

持刀砍学生(小学生挥刀弑母)(4)

当父母的焦虑,延伸到孩子身上的时候,父母往往会被情绪左右,成为那个只会口出恶言的“魔鬼”。你怎么就学不好呢?我养你干什么?你看看隔壁家老王的儿子,再看看你!-------这些语言会像束缚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不过他不能让“孙悟空”学好,而是摧毁了孩子最后的自信和对父母的爱。

打是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特别的小的时候,你打他,他没有能力反抗,他看到的是一个恶魔般的父母让他毫无招架之力,虽然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在收敛,自己知道度,但是孩子不知道父母会知道度的。他们恐惧的不光是肉体上的疼痛,更多的是来自心灵上的,父母体罚孩子会带来哪些后果呢?心理学家做过一些试验:

在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儿童医院的儿科医生莎丽?巴尔金进行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对二到九岁的孩子进行了认知测试,结果发现被打过的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低于没有被打过的孩子。

2003年,一项关于打孩子会如何改变大脑化学物质的研究发现,一岁以下曾经被施以体罚的孩子在遇到新情况,比如妈妈离开房间后立刻进来一个陌生人时,大脑会频繁地出现使人精神紧张的荷尔蒙皮质醇压力峰值。研究者的结论是,挨过打的孩子普遍都更为胆小,也更容易受到惊吓。

一项关于体罚研究的分析发现,从小遭受殴打或者其他体罚的孩子,在长大后更可能出现以下问题:以语言或体力强制对方进行危险性行为(如在婚前性行为中不使用避孕套)和自虐性的性行为(如性交时进行击打)。

伊丽莎白·格肖夫用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打孩子会导致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出现违法或者反社会性的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攻击性及反社会性的刑事犯罪行为会不断升级,最终在长大成人后极有可能虐待他们的配偶和儿女。此外,这个研究还同时指出,打孩子会增加校园打架事件的概率。

研究发现,从小遭受殴打和家庭暴力的孩子更有可能去攻击他们的父母,在长大以后,有这样遭遇的男孩子更有可能去殴打自己的女朋友。

这方面的资料还可以罗列很长,最终我们会发现打孩子不会让孩子变聪明,也无法让孩子成为我们想让他成为的人,反而更加容易导致更严重的问题产生。那么面对孩子有问题了,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呢?打不得,骂不得,孩子还要教育吗?当然要,我们需要让自己成为海豚式的妈妈。

海豚式教育强调玩耍、社会生活、利他。海豚式妈妈则属于鼓励,有原则性,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最终海豚式妈妈在遇到孩子的某些问题的时候,他们采取的不是打骂,而是接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帮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之后,让孩子自己选择想要的行为模式。

阿德勒在《儿童心理学》中写道:“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行为,只是当他做不到的时候,他就选择了另外很容易做到的一些行为来获得父母的关注,我们把这些行为称之为‘问题’”。想要做好是每一个孩子的期望,我们需要首先承认这一点,然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去分析,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

持刀砍学生(小学生挥刀弑母)(5)

我家大宝刚入学前班的时候不知道小朋友都是有固定座位的,她经常这节课在这里,下一节课就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当老师说的时候,我火冒三丈,后来一想不对,这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她之前的幼儿园是不固定座位的,现在她到了学前班有了固定座位,这对她是一个新的规则和挑战,而我则需要帮助他适应这个规则就行。

可惜习惯不是说句话就能改变的,我们模拟了小学课堂,又观察了其他小朋友,通过一个多月她才老老实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现在她的目标是做一个可以整节课都跟得上老师步骤的好学生。而不是被逼迫去上学的一个小孩子。

美国有句俗语“你可以把牛带到河边,但是你不能强迫他喝水。”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无法强迫他们爱上学习,海豚式妈妈则可以通过鼓励,增加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去学习。

我是三宝美妈,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做情绪稳定的海豚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