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1)

自古以来竹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特别推崇的传统文化人们向来把竹子视作四君子之一以其清雅正直自喻竹子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我国的民间乐器中就有很多乐器是用竹子制作而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竹之天籁吧


1竹笛竹笛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之一,通常采用天然竹材制成。竹笛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竹笛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2)


2箫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乐器,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箫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用于独奏和重奏,箫的演奏技巧基本和笛子类似,但灵敏度不如笛子。

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3)


3笙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于吹奏。笙由笙簧、笙笛和笙斗三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乐队中经常使用二十一簧和二十四簧高音笙。

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4)


4竽竽是我国古代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历史上“滥竽充数”的成语中的竽指的就是这种乐器。竽的形状与笙相似,但却比笙要大,而且管数也较多。最早的竽有36管,后来减至23管,管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采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竽斗和竽嘴是木制的,髹绛色漆。此竽管及其相邻一根长竽管下端都有两个按音孔,靠近两管内侧的竽斗上有两圆孔。后排两根长管也同此情形。(参照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竽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除此之外,在不同地域和历史演变中竽也有不同的形状变化。

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5)


5筚篥筚篥(bì lì)是一种古代管乐器,也称管子,多用于军中和民间音乐。流行于我国各地,为汉族、维吾尔族、朝鲜族等多民族所喜爱。起初筚篥是用羊角和羊骨制成,而后改由竹制、芦制、木制、杨树皮制、桃树皮制、柳树皮制、象牙制、铁制、银制等等,而以竹制最为普遍,制作较易。比起笳和笛来,筚篥的构造比较复杂,是在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身上面开有八孔(前七后一)。管口插一苇制的哨子而发音。管也分大、中、小三种,以及双管和加键管。大的管约33厘米长,中的24.5厘米长,小的18厘米长。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北方管乐中常常用于领奏。

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6)


6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称为主管,两旁是附管,上面只设簧片,不开音孔(指传统葫芦丝),只能发出与主管的共鸣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发“3”音,右边附管不发音(或发低音6音)。

用竹类做的乐器(竹制乐器简介)(7)

看了这么多竹制乐器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忍不住想要一睹这些乐器的风采了呢?在深圳·红立方|公共艺术馆三楼的材料博物馆,大家可以看到做工精美的排箫、紫竹笛、竹箫等经典乐器。

这些乐器带给我们的,是历经千年延绵的文人雅趣和审美意象。竹制乐器的发展,成就了人与自然的造化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