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解白话(白话易经复)(1)

前面讲到的剥卦,反映出一种比较黑暗、比较被动、比较混乱的一种状态,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什么成就。

在那样一种状态下,君子需要动心忍性,或者如阳明先生一样,在被贬到贵州龙场时,在那么一种至暗时刻,他如如不动,向内心追寻答案。虽然他知道,知行合一,并致良知,是他现在身陷囹圄的主要原因。为何?正是因为良知,他拒绝与当朝小人同流,更不愿意与他们合污。他并不愿意为了自己坚守的原则,选择妥协。那么不妥协,又要如何呢?对于生命来说,如果肉体被生活所击败消灭,那所学所用,对于个体,又有何宜?当然,仁人志士,并不是不可以杀身成仁,纵使粉身碎骨,亦可为心中追求的信仰,而义无反顾。但阳明先生知道,现在,并不没有到舍生取义的时候。

他继续苦苦追问,不在别处,而只问内心。大地一片漆黑,天空阵阵惊雷,俄尔电闪雷鸣,阳明脸如死灰,身边的仆人已经快要把他放弃。而他自己,干脆躺到了棺材里。仰望着天空,看着几颗忽隐忽现的星子,他苦苦思考着生命的真谛。立德,立功,立言,在当下已经显得遥远。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么一种宏大的愿景,于此一时的他,更加显得不可能。他思索着,夜空中掉落一滴雨水,稍稍浸润他干裂的嘴唇。忽然,一道长长的闪电,把夜空划开,随后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摇晃着大地。

阳明先生内心突然如电光石火一般,感知到内心深处传来的消息,四个字:吾性自足!而这四个字,一经从阳明先生口中喊出,便注定要惊天动地!流传千古,光耀后世。而此一时,在龙场的那个山洞旁,在一片绝望的孤寂里,阳明先生绝处悟道,完成自我救赎,从此后,开始顶天立地。

正如我们今天要说到的第二十四卦,复,平地惊雷,响彻天际,关心的事,开始传来好的消息。君子,开始行动,他内心大道明了,生命中充满着一种至上至善的力量。立德立功立言,宏愿博大,就从这一刻,开始去一一实现。

一元复始,正当其时!

我们沿着大易蜿蜒的山路,艰难前行,回头一看,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的路,现在到了更高的陡坡,山上时而大风吹过,时而鸟语花香,时而有仙子传来动听的歌。我们继续前行,才能欣赏到无二的风景。

说回复卦,它由坤上震下异卦叠加组合而成,与剥卦一样,亦是十二消息卦之一,所不同的是,剥卦中最上且仅余之阳爻,现在到了最下方,从最下面开始,往上升发,这,当然是好事。

卦辞曰: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意思就是说,复这一卦,象征阳气复生,亨通。出入平安,身体康健,朋友来拜访,没有问题。这样的处境虽然好,但也有一个来回反复,阳气虽然从五月消退,但十一月就会复生,所以七月之后,就会迎来那一个时刻。君子,可以积极行动,有什么计划,就大胆的去实行。大易于古时确乎会拿来占卜,周文王推卦填辞,亦有大量吉、凶、无咎、利有攸往之类的非常明显的占卜预测的字句。而孔子了不起之处,就是使它由特别偏重占卜功用的书,转化成一部儒学的经典著作。通过他的努力,让后世可以去从哲学的角度学习、研究,从而使个人获得进步,无论是格物致知,还是修身养性,又或者齐家用世,无不包罗,无不启示。

有一处关切,需要探讨一下。就是说我们平常人等,平天下于有何意义?我理解,对常人来说,平天下当然不是要让我们去管天下,而是,这天下,是因为我们自身存在,是一个我们去认知、去融入、去生存、去纠缠、去和解的天下。这个天下,从某个角度说,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存在,才有意义,如果每一个个体并不存在,那么于他或者她,这天下便是幻灭,亦并不存在。这不是唯心主义,对每一个个体来说,这是现实。所以阳明先生终于明白,吾性自足,是首先与自己和解,内心有团春意思,再来看天下,还有何处不平?故能善待自己,善待天下。

是以,君子平天下,终致大成!

初九,不远复,无祇(zhi,一声)悔,元吉。君子开始行动,要离开家一段时间,但事情会很顺利,没有问题,而且大大的吉祥如意。他不久就可以回来,家里的妻子,和等着父亲归来的孩子,不用太牵挂。等着啊,等着吧,父亲很快就会带回好吃的糖果,和新奇的玩具。

六二,休复,吉。内心善良美好,回归大道,吉祥。此一处阴爻,紧挨着那一元复始之阳爻,虽然自身阴柔,但内心却充满光明,正如看到身边翩翩君子,那美好而崇高的品行,心向往之,身追随之,良善从之,当然吉祥如意。

六三,频复,厉,无咎。做一件事,或者追求学问,或者追寻道义,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失去,一会儿放弃,一会儿坚持,一会儿明了,一会儿幽闭,这么一个状态啊,真的是比较危险,好在,这个君子,他坚持内心至善,所以没有问题。

六四,中行独复。为着追求正义,君子一心一意。实行完自己的抱负,君子想到家里的爱妻,还有孩子盼望着父亲早早回家,所以他义无反顾,心情喜悦,归去,归去。故乡的云深情地呼唤着,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故乡,可以给你以温暖,可以解你相思。

六五,敦复,无悔。真诚稳重地返回,没有后悔。目标认准,就要义无反顾,大道即明,便要坚持前行。反复地提醒人们坚持的意义。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前面坚持大道正义,一直都好好的,怎么到了这儿,突然画面变得不怎么美丽?这就是大易,虽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通过努力可以让我们把握的逻辑,但如果仅仅是简单的努力,或者就那么一目了然的顺着走下去,怎么体现大易的魅力。好吧,君子追求大道正义,一路坚持,一路传来好的消息。到了最后,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开始变得糊涂了,是不是因为他骄傲了?或者年事已高,不辩事理?又或者,因为一直正确,就觉得自己永远正确,把自己当作了真理,把自己当成了唯一,听不了善意的批评,更不愿意主动去听取周围人们的意见。那会怎么样啊,到最后,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周围的人也开始远离,这样,当然凶险,而且迟早会招来灾祸。如果用这样的人去带兵打仗,那么结果只有大败。当年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因为自幼熟读兵书,经常是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挂嘴上的名言,便是对待敌人,要如秋风扫落叶。何曾想,他遇到了杀人机器大将军白起。最后,赵括确实做到了秋风扫落叶,只不过,他不是秋风,他成了落叶,而陪着他被秋风扫落的,还有赵国的四十万大军!这样的人不能带兵打仗,当然更不能用他来治国,那样国家一定会有危乱,对国家造成的伤害,长达十年!十年吗?也许国家就灭亡了,危险,危险。

那么这一处的警示意义或者说启示在哪里啊?其实还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在成熟思考、反复确认后,内心就要有那么一个坚持。一个青年人立志要做大事,要从哪儿做起?通常的是先要好好的学习,掌握做事的本领和知识。在阶段性学成后,便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从最基本、最基层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而不是眼比手高,一口想吃个胖子。或者,常立志,却不立长志,三心二意,心猿意马,岁月蹉跎,到最后就会一事无成。留给他的,将是大把大把的悔恨。是岁月无情吗?当然不是。

反过来,如果坚持正道,坚持努力,内心笃定,内心光明,那么,在一元复始之际,路纵千万里而始于足下,终究可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