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歌曲那些往事)(1)

图片

文艺不分家,喜欢文字的人都很喜欢唯美的照片,动听的歌曲,美丽的画作。

在我写文字的时候,习惯戴上耳机听那些美妙的歌声,它有时能刺激人的灵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许是人到中年了,特别爱听怀旧老歌。

最早接触音乐是在我12岁左右,那时陪一个堂姐夜宿,她家两哥哥在北京打工,家里新盖的五间瓦房只有她一个人住,刚好我家很拥挤,就去给她作伴。

姐姐家新房宽敞明亮,比我家昏暗的土坯房好太多。记得小姐姐当时房间的墙壁上贴着周慧敏,杨玉莹等人的照片,那是我最早知道的明星。

小姐姐比我大六岁,在镇上厂里上班做鬃(制刷用的材料)。她最喜欢杨玉莹的歌曲,别人都说她很适合唱甜歌,她会唱的歌也会教我唱,如《执着》《爱江山更爱美人》《九月酒的酒》《大中国》《女人是老虎》等等。

我常常好似她的小跟班,她晚上去村庄其他人家有时会带上我,另一位家里有台收音机,有时会围在一块录歌,他们憋住笑在那录歌,还有人故意捣鬼,说声“放屁”,他们哭笑不得,又得重新再录。

他们那美好快乐的样子,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小收音机,再早点就是我家门前的电话柱顶端曾挂着个喇叭,会传播信息。

小姐姐后来订婚结婚。我辍学后,再次接触歌曲是在打工后,厂里车间里有个大广播,每天会放着各种歌曲,也有一些同事买了收音机放在平车上,这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

不管厂里的广播还是大家的录音机放得最多的歌曲有任贤齐的《心太软》《伤心太平洋》《浪人情歌》还有刘德华,张信哲的歌是我们那时听多最多的声音,他们的声线深情干净,都属于是靠老天赏饭类型,声音很有辨识度。

他们的歌词也是我们爱抢着抄写的,每当看到有同事买回磁带,必定抢上前抽出里面的那张纸,就是为了抄歌词!

《爱就一个字》《别怕我伤心》《爱如潮水》《信仰》《忘情水》《爱你一万年》都是我们那时的最爱,音乐总会带给人心灵的快乐满足。

伍佰的《挪威森林》《突然的自我》 《痛哭的人》。

那些一起抄歌词,一起听歌的同事们,至今依旧在联系的已寥寥无几,但那些美好的时光一直会深藏在我们的记忆 里。

打工的几年后,有一段时间阿杜特别火,再后来刀郎出来了,不光是在厂里,走在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他们的歌声围绕,有事没事大家边走边会吼上几句。

汪峰的《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有一年旭日阳刚在春晚上唱了汪峰的《春天里》又带来一阵疯狂。

记忆里的经典还有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老狼《同桌的你》他们内心纯净,才能把这种单纯的情感表达出来,一个人的夜深,喜欢回忆远去的青春岁月。

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因为长相的原因,赵传经历过很多打击和非议,然而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好歌手,他的歌声有穿透灵魂的力量。

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大海》那时张雨生声音也是大家很欢迎的,如果不出意外,他应该也和张信哲一样红火吧!

李克勤的《红日》这首歌影响很广泛,不少歌手参赛都喜欢翻唱他的歌曲,很有激情和感染力。

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歌曲那些往事)(2)

张学友的《吻别》很适合失恋中的人,听这首歌,嗓音略带哀伤又不低沉。

齐秦的《大约在冬季》。黄家驹的《海阔天空》也是永恒的经典,百听不厌。

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伤痕》《别问我是谁》等歌曲都是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那英的《一笑而过》《征服》《铿锵玫瑰》王菲的经典歌曲更是数不胜数,歌声空灵纯粹,她是歌坛天后,至今地位无人撼动。

李宗盛,王心凌、杨丞琳、梁静茹、张韶涵、萧亚轩、孙燕姿,郑秀文,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后来出道的年轻歌手又转行做演员导演,如周杰伦,杨丞琳,郑秀文等,他们的发展路更宽广持久。

我觉得我们80后人,刚好赶上中国乐坛的发展蓬勃期,我们成长的时代是和华语音乐共同一致。

如今歌手们不像过去那样有唱片公司推出,很多草根歌手通过视频网络出道,现在信息更加扁平化,竞争也更加激烈,那些曾红极一时的歌星不知如今如何?

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都是一种回忆,那些一起曾听过歌的人,你们都还在彼此的生命里吗?

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歌曲那些往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