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晋江地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但是都离不开晋江这条河流。一直以来,晋江这条河流是泉州的母亲河,它自源头到出海口全长182公里,上游分东溪、西溪。其中,正源为西溪,“晋江源”位于安溪县桃舟乡达新村。
据《禹贡》记载,东南沿海包括晋江最早属扬州域管辖。后来历朝历代,晋江这个地方名称、隶属一直在变化。一直到唐开元六年,也就是718年,晋江县才正式设立。到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16里设立惠安县后,晋江的区域保持近1000年不变,一直到1951年。
过1300年的变迁,才形成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晋江。跟晋江这个名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一样,晋江的镇名、村名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遗存,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地名来寻找城市历史坐标,传承晋江大文化。
在晋江,带有兜、埔、塘、埭、厝、寮等字的地名不少,这些字当中,有的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来取名的,比如兜是边缘或凹进去的地方,安海的山兜和东石的岑兜就是因靠近小山而得名的。
埔则是平地的意思,比如罗山福埔、龙湖龙埔、英林东埔等。有的是根据水利设施、田园特征来取名,比如塘、埭。宋太守王十朋、知州真德秀相继建七首塘、洑田塘,以资灌溉。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晋江县“有塘四十有七”。故以塘为乡里村庄之名者,不在少数,比如小沿塘、沙塘、塘市、南塘、缺塘等。
五代末,泉州观察使陈洪进围滩筑埭,这个地方就叫做陈埭,陈埭为晋江围海造埭之最大者。现在除陈埭的梧埭、洋埭、涵埭外,还有安海的梧埭、曾埭;英林的埭边等等,这些地名都是在靠海或者曾经靠海的位置。
据调查,在闽南,地名中常用汉字占的比例顺序为山、东、溪、坑、西、新、后、美、头、林。如果按照类别来排序,依次为地理方位、山地形貌、田园形态、聚落名称、江河湖海等等,这些地名也反映了浓厚的时代特色。
地名,并不仅仅是指代一个地方这么简单,它们带有历史变迁、经济发展、民族迁徙以及海外交通等方面的烙印。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古地名有的已经发生了变化,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了,但是它们存在的意义仍然相当深远,它们在对接族谱、文史研究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金井,至今还流传着一首童谣,这首童谣的特色之处就是融合了金井的村落名和村民从事的行业。
地名文化不仅可以见证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有时候,它也可以体现两地的密切联系。
明清以来,移居台湾的福建先民在垦荒地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宗姓相连结的血缘聚落,很多是以福建祖籍地的原乡名称或故里传统习惯来冠名。比如晋江龙湖的粘厝埔和彰化县福兴乡的粘厝村、晋江安平和台南安平、晋江东石和嘉义县东石乡、晋江灵源林口社区和新北市林口村等。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开基并居住下来,就会给这个地方取名,然后这个地名就会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所以地名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背后蕴藏了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
来源 | 晋江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