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刽子手对犯人行刑的时候都是刀起刀落,人头瞬间落地,然而为何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的时候,必须要刽子手用钝刀行刑?这样做是什么深意呢?

之所以慈禧如此做,这得从戊戌变法的祸首康有为和梁启超说起,当时甲午战争后,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康有为和梁启超推动光绪帝支持的维新变法,而当时光绪的目的是取代慈禧,掌握清朝实权,变法图强。

慈禧为什么舍不得杀这个人(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1)

虽然当时的光绪帝主张变法,不过当时慈禧并没有太多的干预,她认为维新派的改革不成熟,对光绪的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恨的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因为她认为是这些人在忽悠光绪变法。

然而后来维新派的做法有些激进了,康有为等人竟打算联合袁世凯,发动政变,企图刺杀慈禧太后,袁世凯还是听命于慈禧的,因此向慈禧告密,维新派的计划落空,而慈禧决定撼卫自己的统治,于是离开颐和园回到了紫禁城,将光绪囚禁于瀛台,对外宣称光绪身体抱恙,并再次亲政,紧接着下令逮捕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人士,由于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到了国外,最终只逮捕到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人,也就是“戊戌六君子”。

慈禧为什么舍不得杀这个人(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2)

把光绪戊戌六君子被逮捕后,慈禧开始了对他们的清算。其实当时慈禧最开始对主张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们的刑罚是凌迟处死,因为变法触犯了慈禧太后的利益和地位,甚至危及她的生命,慈禧认为只有凌迟处死这些人才能消除她的心头之恨,然而当时在国际大环境下,很多外国记者都驻扎在京城,如果太残酷的刑罚,恐怕对引来很多争议,甚至会动摇慈禧太后的执政根基。

慈禧为什么舍不得杀这个人(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3)

慈禧只能放弃了凌迟处死的刑罚,然而她为了解气,还是做了个决定,那就是开始动用“大将军”刑罚。

当时的钝刀被称为“大将军”,经年未用,生了很多锈,不到关键时刻一般从不拿出来。早在之前,杀头用的刀就是有区别的,对于那种谋反或者罪孽深重的官员就用钝刀,目的就是让受刑的人痛苦而死。而当时的官员自然领会慈禧的想法,因此对“戊戌六君子”用钝刀执行刑罚。

慈禧为什么舍不得杀这个人(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4)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京城百姓纷纷来围观,六君子面对钝刀各异,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痛哭流涕,他是第一个被砍头的人,由于刀很钝,刽子手连砍带锯,好长时间才把他的头割下来,之后的林旭、杨锐、刘光第以及杨深秀也都痛苦遭受了好几刀的折磨才人头落地。

而谭嗣同是最后行刑的,他抬头挺胸,神色不变,刽子手用钝刀行刑的时候,连砍数刀,他的人头依然坚挺,刽子手只好把谭嗣同推倒在地固定住,最后砍了三十余刀,才让头完全脱离身体。谭嗣同行刑前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慈禧为什么舍不得杀这个人(慈禧下令斩杀戊戌六君子)(5)

现在看来,慈禧的愚昧无知和暴行最终加速了清朝的灭亡,“戊戌六君子”成为千古流芳的英雄,而下令用钝刀施刑的慈禧,遭受了后世的唾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