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童年——打石子

文:周政

白石村老户,六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记得打石子这事。

很早,烟台的电线杆全是木头的,到了六十代中,渐而更换成水泥电线杆,烟台电柱厂就建在现在的北竹街北口与建设路南口的十字路口东北角上。

造水泥电线杆需要大量的小石子,电柱厂就地取材,瞄上了南山那块白石村村名由来的大个白石头,在那里开采石料。

轰轰的几声炮响,石头堆成山一样的碎石,可是离造电杆还差好几个工序。石料是有了,可把石料变成石子还需要一个过程。

那时,没有破碎机,要需石子,就得人工敲打。

那时,由于烟台工商业开发缓慢,城里闲散劳力比较多,好多没活干,社会上也就存治安隐患。老妈那时是白石村街道主任,看到打石子这个商机,而且又在自己的家门口,男女老少都可以干,是一项极好的家庭副业,也稳定了治安。老妈就找到电柱厂的领导,要组织村里人打石子,一来解决闲散劳力,再是也解了电柱厂的燃眉之急。

老妈的建议得到了电柱厂领导的支持,白石村几乎家家都成了加工石子的作坊。

老爹和大哥从山上石窝子把碎石头运来家,再用大锤砸成小块,老妈就带我们兄妹几人打石子。

打石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大块石头打成所需大小。电柱厂要求石子在一公分半间方。

打石子的工具是铁锤和皮套,再找一块大些方石,需要一个平整的面。俺家打石子的铁锤多是老爹锻打的,再是在旧货市场买的,那皮套是老爹用废旧的三角带做的。打石子最佳姿势是坐在小板凳或草墩子上,两腿分开,砧石在两腿间,用一个大的铁簸萁,装满碎石,右手握锤,左手持皮套,用皮套拨下块石头,右手锤头砸下,砸成大小合适的石子,用皮套拨下,再去簸萁里拨另一块石头,就这样反复地拨打,一堆堆石子就堆成小山。

石子打好,就送电柱厂,一筐一个票,一个票可以去领两毛钱,这一筐约六十斤。俺家打石子是有任务的,我一天要打两个票,大弟大妹一个票,小弟可打可不打。我们可都是自觉完成。有了打石子活儿,家里就多了收入,饭桌上也见到了荤腥……

太阳落山了,炊烟在追逐白云,漫步在白石村大街小巷,便会听到打石子咚咚的声音,那窜出的饭菜气味也香了许多。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1)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2)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3)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4)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5)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6)

童年经典散文集(青未了散文忆童年)(7)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