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自己的身体自以为很了解,通过现在的核磁共振、X射线、内窥镜等技术,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上有哪些器官,这些器官在哪个位置发挥怎样的功能,但是仍然有一些器官躲在隐秘的角落,时刻准备哪天出来给你一个惊喜。

今天看的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在今年,荷兰科学家是如何发现一个人类新器官的?让我们来看看发现历程和这个器官究竟躲在哪个角落?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1)

文章发表在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杂志上,影响因子只有4.856,不过依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背景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2)

人类的唾液腺系统主要包括如图所示的三大部分,腮腺(Parotid gland)、颌下腺(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大约1000个小腺体分布在整个气消化道粘膜下。整个系统主要作用就是产生用于吞咽、咀嚼、消化、牙齿保护等作用的唾液。最近引进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与放射性标记的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配体(PSMA)结合的分子成像模式可以以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来观察这些唾液腺。

结果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3)

作者对100位肿瘤患者(99位患有前列腺癌和1位患有尿路旁腺癌)的PMSA PET/CT图像数据进行的分析,发现在除了原有唾液腺三大部位之外的鼻后部也出现了高亮区域,示踪剂的总摄取量与舌下腺类似,通过不同方位的图片可以看出这个腺体的大体轮廓,而且这个部位在100位患者中都能检测到,因此作者猜测这里可能有着一个人类还未发现的新器官。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4)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研究猜测,作者对大体进行了解剖分析。从B和C图可以看到,该部位以粘液腺组织为主呈现大块聚集,在咽喉背侧壁有多个宏观可见的引流管开口。C图红框显示的区域表明,腺体主要悬垂在管状软骨上,管状软骨是由支撑听管入口的软骨形成的解剖结构。腺体从尾部延伸到咽壁,从头顶延伸到Rosenmüllers窝。找到这个部位后,作者进一步做了免疫组化,看看找的位置是否准确。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5)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腺体细胞几乎100%表达PSMA,且具有腔隙性,与上颚小唾液腺的粘液面和PSMA-配体摄取量相当。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6)

三维组织学重建说明了腺体组织和引流管的解剖分布。腺体组织以黄色(acini)和淡蓝色(ducts)显示。此背侧视图显示了管腺与下层的环状软骨(深蓝色)和肌肉(粉红色)的位置关系。

唾液腺细胞结构是什么(发现人类新器官)(7)

进一步通过对723位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该区域的放射强度与口腔干燥症及吞咽困难显著相关。这个现象可能可以解释为何放疗常会出现口腔干燥和吞咽困难的副作用。

最终,作者给这个新发现的器官命名为管状唾液腺(tubarial glands)。

小感悟

1、近代解剖学从维萨里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诞生至今已经接近500年,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新器官,可见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的还是太少,这也是生命科学的魅力所在;

2、发现历程让我想起了造福男性健康的蓝色小药丸,本来是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的药,发现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治疗优势,但是却造成另一器官的大量充血,最终成了辉瑞公司的王牌药物之一,由此可见生命科学也是妙不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