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神剧层出不穷的当下,观众聊起抗战剧,都不自觉的带着审视的眼神和敬而远之的态度。近年来,抗战神剧就像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这个抗战神剧生存压力最大的时期,却又一部抗战神剧被观众奉为神作,这里的神作指的是极为正面的评价。

说的自然就是《地下交通站》。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2)

《地下交通站》首播于2007年,由英达执导,英壮编剧,吴樾、鲍大志、高亮等主演的情景喜剧。这部剧和《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作品一样,成为了英式喜剧里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前英式喜剧聚焦的大多是现代生活,以鸡毛蒜皮为切入点,引发一系列笑料。《地下交通站》和以往的英式喜剧略有不同,取材于抗战,要将喜剧融入于偏严肃的题材是个不小的挑战。

再加上当时和英达一起打造出英式喜剧帝国的梁左已经去世,英式喜剧虽然余温尚存,但是在外界看来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幸好,英达还是交出了一份好的答卷,现在看来,这张答卷算是英式喜剧最后拿的一次高分成绩了。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3)

有2006年播出的《武林外传》打前哨,《地下交通站》的情景设定并不新鲜,所有故事围绕一家叫鼎香楼驴肉馆展开。主角是在敌方游刃有余的地下交通员蔡水根(吴樾饰),他的掩护身份是鼎香楼的大伙计。地下党员、各色群众、日军、伪军、汉奸等正反角色相继粉墨登场,以戏谑的方式展现了地下党员和群众在抗战中机智和勇敢。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4)

《地下交通站》正反两面的神剧属性都是因为剧中的人物塑造,有着观众很熟悉的“一捧一踩”套路,反面人物被刻画一无是处。然而在导演编剧精心铺排的语言艺术和演员的精彩演绎下,生生化腐朽为神奇。

简单的剧情也是这部剧“缺憾”之一,不过看似很随意的剧情,其实也藏着主创们的努力。

主创团队虽然以创作嬉笑怒骂的作品见长,但是在抗战这一严肃题材面前还是保有一定程度的尊重。在创作初期,主创除了查阅大量史料,还走访许多老八路。他们在戏说的外衣下,尽量保有历史内核,力求不让剧情走向不伦不类的境地。剧里许多情节其实都是根据从现实故事里取材,加以改编的。

创作出来的故事也让人耳目一新,不论是用计谋引发敌伪内讧,还是在日军与土匪的矛盾中找到破坏军火库的良机,亦或是将内奸引蛇出洞,都颇有看点。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5)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6)

说起看点,还是得回到演员身上。

有才的网友都已经为剧中的角色做了注解,诸如“曲线救国”、“百变金刚”、“空耳天后”、“成语鬼才”等。

“曲线救国”最为知名,说的就是“国民男神”贾队长。消瘦的身型,中分头,八字胡,怎么看都和男神划不上等号。贾队长当然是凭实力取胜了,形象猥琐,可是金句频出,在剧中贡献了密集笑料。

“你六亲不认、五毒俱全、不三不四、二话不说、一心捞钱。”

“皇军没来时候你们欺负我,皇军来了你们还欺负我,那皇军不tm白来了吗?”

贾队长虽然目不识丁,但是逻辑无懈可击,竟找不到一丝破绽。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7)

贾队长算是这部剧的最大赢家了,以配角之姿把那些主演的风头都盖过了,还是个猥琐反派。

饰演贾队长的颜冠英其实到48岁才正式出道,此前是熨衣工,这个工作他做了20多年。同时颜冠英还是个文艺中年,在工作之余他也创作故事,还拿过奖。之后机缘巧合进入剧组当群演,这一踩进去就扎根了。

在《地下交通站》之前,颜冠英就演了不少小配角,皆是入木三分,再配上他的形象,让人过目后就难忘了。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8)

对于贾队长这一角色的成功,导演英达和编剧英壮都表现比较淡定。英壮说“观众的反应很正常,而且非常正常”。

英达则说道:“过去很多经典电影,如《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等都让人难以忘怀,喜剧的笑料、包袱都集中在敌人身上,这是普遍现象,这也符合艺术的规律。”

英达所说的艺术规律,在《地下交通站》中尤为突出。

吴樾作为主角,戏份不少,贯穿全剧,可是和配角比起来,他就只能算中规中矩了。甚至吴樾一段戏拍下来,可能还不如“成语鬼才”黑藤一个成语来的抢眼。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9)

出彩的还有胆小怕事却大事不含糊的掌柜孙友福、智商感人却很有侠义的大厨杨保禄、“百变金刚”石青山、和贾队长“双剑合璧”的黄金标、贪财但良心尚存的翻译官白守业、好吃懒做又阴险的宪兵司令野尻正川等。

他们为观众呈现了各有特色的荧幕形象,在贡献密集笑点之外,还很有现实意义。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0)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1)

《地下交通站》的惊喜之处,还在于那些客串演员,每个单元都会出现几个熟脸,都是声名远播的大咖,诸如陶虹、郭德纲、于谦、潘长江等。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2)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3)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4)

这部剧在刚播出的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火,热度比起2006年播出的《武林外传》差了一大截。

当然,《地下交通站》在近年火了之后,在热度和口碑上已经和《武林外传》处于同一水平线,甚至在一些剧迷心里,还略胜一筹。

其实因为英式喜剧在业界的知名度,《地下交通站》的单集卖价可不是《武林外传》可比。80集的《武林外传》以一集20万元的价钱卖给了央视,山东卫视拿下仅28集的《地下交通站》则花了近千万。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5)

之后的回报率也是大相径庭,央视在《武林外传》上获得的广告费就高达5000万元,而《地下交通站》则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在山东卫视手里足足捂了五年。

英达最初的选择其实也是央视,毕竟有央视这样的大平台就意味着剧集的声名远播,就像广为人知的《闲人马大姐》一样。然而双方最终没有谈拢,《地下交通站》也就没能和以往的英式喜剧那样一炮而红。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6)

连带着剧里那些出彩的演员也没有第一时间被观众熟知,此后,吴樾渐渐从主角变成配角,颜冠英、高亮(饰大厨杨保禄)、鲍大志(饰掌柜孙友福)、 赵卫东(饰黑藤规三)、熊伟(饰黄金标)等出彩演员依旧名声不显,默默在一些影视作品里演戏份不多的配角,之后也少有出彩作品问世。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7)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8)

把抗战和喜剧结合的想法最早其实英壮提出了,英达听后很感兴趣,但是也很忐忑。毕竟把这么严肃题材拍成喜剧在当时还是比较少的,稍有不慎就跌入谷底。为此主创试探性的去征求立项,没想到通过了,提出这个想法的英壮自然是成了《地下交通站》的编剧和导演组成员,还在剧中演了石青山一角。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19)

英壮可以说是英达一手带起来的,早年英达拍《我爱我家》的时候缺钱缺人手,就找来了堂弟英壮辅助梁左担任编剧。伺候英式喜剧的诸多作品里,都能看到英壮的身影,从导演、编剧到演员,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20)

遗憾的是,当英壮少了英达这个主心骨之后,就显得后继乏力了。

到了2011年,英式喜剧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少有佳作出现。英壮在此时又想起了《地下交通站》这个题材,于是拍了续集《二号交通站》,导演编剧都由他自己担任。

《二号交通站》里,颜冠英、鲍大志、熊伟等主创都回归了,但是这部剧不论是在剧情还是演员表演上都远不如首部。

地下交通站石青山出场(观众错过太多好演员)(21)

现在回过头来看,《地下交通站》在英式喜剧里像是一个标志,承前却没有启后。本以为《地下交通站》是英式喜剧的再度崛起,没想到只是余晖中的最后一抹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