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长久以来,固体电解质饮品一直是以外资品牌为主且较为小众的日前,新兴的功能饮料品牌外星人宣布推出电解质粉,将电解质饮品拉入到了大众消费的视野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电解质饮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电解质饮品(电解质饮品成新风口)

电解质饮品

本报记者 孙吉正 北京报道

长久以来,固体电解质饮品一直是以外资品牌为主且较为小众的。日前,新兴的功能饮料品牌外星人宣布推出电解质粉,将电解质饮品拉入到了大众消费的视野中。

一直以来,电解质饮品作为运动后补充水分、防止肌肉筋挛的专业运动饮料而存在。作为功能饮料中的一类,电解质饮品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伴随着大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很多快消品牌将电解质饮料视为新的风口,试图将电解质饮料扩张成一个全新的品类。

快消行业专家路胜贞认为,长期以来,电解质饮品作为功能饮料与高强度运动高度捆绑而存在。此轮众多品牌方相继加入,有望使得电解质饮品在功能饮品市场掀起“鲇鱼效应”,促使功能饮品市场加速发展。

同时,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电解质饮品始终与普通消费者存在一定距离,国内大众消费者对该产业的功效性也知之甚少。电解质饮品的功效在已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的前提下,确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作为功能性饮料的一种,电解质饮品与传统能量饮料仍存在差异,如果品牌方要将电解质饮品这一细分领域做大,就必须对电解质饮品的独特功能性做长足的消费者培育。

健康牌下的潜力股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资料,2019年中国饮料产量达到了17763万吨,维生素、运动、能量等功能饮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13~2019年其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饮料总体年均增长率。其中,电解质饮料作为功能性饮料的一种,开始走入大众视野。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功能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根据其功能大致可分为运动饮料、维生素饮料、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内功能饮料发展较快,但长期以来国内的功能饮料主要是由维生素饮料、能量饮料占据市场,诸如红牛、脉动等品牌成为功能饮料的主要产品。

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能量饮料市场排名前四大的企业合计实现销售金额377.81亿元,市场占有率为88%。其中,红牛以57%的市场份额占据了半壁江山,东鹏特饮以15%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紧随其后的是乐虎(10%)、体质能量(6%),剩下的其他品牌一共仅占12%。不难看出,作为前三名的红牛、东鹏特饮、乐虎均属于能量饮料,能量饮料也成为国内功能饮料的主要产品。

到了2020年前后,元气森林创立了外星人电解质水品牌,并将其作为独立品牌大力推广。在2021年的“双11”购物节功能饮料榜单上,外星人超越泰国红牛与日本力保健一举夺得榜首。2021年前后,电解质饮品吸引了其他品牌的注意力,诸多品牌相继进入。但从整个功能饮料市场来看,电解质饮品市场规模有限,各大数据库仍被作为其他统计选项而存在。

实际上,电解质饮料在北美地区已经具备较好的消费者基础。

据艾媒咨询统计数据,北美依然占据着全球运动饮料市场的最大份额,超过了37%。其中,运动饮料是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乃至联合利华等快消巨头的主要目标市场。2020年,联合利华曾宣布收购美国电解质饮料制造商 Liquid I.V.。

此前,风靡中国的健力宝其实是中国电解质饮料的鼻祖品牌,从产品属性来看,健力宝是一款添加碱性电解质的饮料。“健力宝在一开始打出的是运动饮料的宣传,但从类别来看属于电解质饮料。”路胜贞说,从当时的市场层面来看,公众对运动运料乃至电解质饮料的了解较少,虽然中国的电解质饮料起步较早,但消费者端对于该品类的认知始终没有拓宽。

近年来,在大健康风潮的加持下,低糖低碳席卷了饮料行业,电解质饮料因自身特性优势开始向大众延伸。

不可否认的是,元气森林的外星人带领了此轮电解质饮品的热潮。截至目前,已有李子园、盼盼等品牌对外发出要进军电解质饮料的声音。李子园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曾表示:“电解质水目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未来会持续开拓新的市场。”但与其他新兴品类不同的是,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农夫山泉、娃哈哈乃至屈臣氏均在该领域拥有已存在多年的品牌和产品。

“对这些传统巨头来说,他们只需要观察消费市场对电解质饮品的态度,如果确实迎来新一轮热潮,他们可以迅速调动资源,利用现有的品牌和产品抢夺新一轮的风潮。”路胜贞说。

功能性待普及

对电解质饮料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均有较为权威的认证。新华社曾刊发过关于在运动中和运动后饮用电解质饮料,比饮用普通矿泉水更有利于预防肌肉发生痉挛的相关报道。

上述报道指出,“运动中和运动后喝普通矿泉水的人在身体脱水时更容易发生肌肉痉挛,可能是因为普通水不能补充出汗所导致的电解质流失,反而稀释了我们体内的电解质。”“电解质饮料不仅对预防运动导致的肌肉痉挛有用,也可以帮助人体补充水分。在中度或高热天气下运动,或是因生病而严重腹泻或呕吐后,都应当喝一些电解质饮料。”

同时,《生命时报》则指出“如果运动没有造成钠、钾等溶质的流失,就喝进大量功能性饮料,就会增加钠、钾的含量,可能会影响到水电解质的平衡。”

从上文的表述不难看出,电解质饮料作为功能性饮品,其饮用的场景和状态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并不能取代普通的饮料产品。

同时,大量的数据文献显示,腹泻、汗蒸、密室等会流汗与消耗体力的场景下,电解质饮料仍然可以起到补充人体机能的作用,正是因此,在国外,除诸多的快消巨头,很多日化保健品企业也有相应的电解质饮品。

“从健力宝开始,我们看到电解质饮料市场虽然不断发展,仍一直处于小众的定位,近年来,品牌方在重拾健康饮品的概念之时,重新审视了这一细分产品,并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加入。”朱丹蓬说,目前低糖、低口感仍旧是饮料行业的风潮,即便诸如新兴的外星人电解质饮料依旧贯彻着这一理念,电解质饮料目前备受关注,是因为符合大众消费者的口感,而并非其功效。

一品牌的渠道商告诉记者,目前在渠道推广中,大部分电解质饮料产品强调的是其清淡的口感,满足了目前市场主流风潮,再在电解质功效加持下,塑造出远胜于此前普通的轻口感饮品。

“从国外尤其是北美的市场来看,电解质饮料作为单独的品牌,涵盖了气泡水、果汁、果味饮料等各种产品,是在选择了功能性的前提下选择相应口感的产品。”朱丹蓬说,但从国内电解质饮料的兴起来看,仍旧是以口感作为触手吸引消费者。

从市场的更替来看,如果单纯靠口感很难固定住一批坚定的消费者,但功能性的需求却可以拥有一批固定的消费者。

“以红牛为例,多年来红牛一直坚持宣传其功能饮料的特性,使其获得了一批特有的消费群体,从时间跨度来看,饮品的消费趋势在不断地变化,但多年来红牛的口感从未改变,因功能性在大众心中根深蒂固,消费者基本市场一直较为稳定。”路胜贞表示,未来电解质饮品想要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一个甚至多个头部品牌对电解质饮料饮品进行长期的消费者培育,使其功能性被大众接受和认可,这样才能逐步发展成一个新的品类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