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为与诗友一起对其创作的诗进行琢磨,引发了对“桃花映日彩云飘”中映日的讨论,也即我上一篇文章里的琢磨问题,这里不多讲。主要是当时有另外诗友提出,“桃花映日”是没有问题的,并举例宋代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因为,诗友提出“映日荷花”与“荷花映日”在表达上没什么不同的,都可以。所以他的”桃花映日“也无问题。

带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映日荷花别样红)(1)

“映日荷花”与“荷花映日”看似所用的字词与所写东西都没有变化,只是次序调转而已。但是,这个次序就决定了这一句要表达的重点。“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可以翻译为:在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如果调整为“荷花映日别样红”,意思就变为:荷花晒着阳光分外红,或者荷花被阳光照耀着分外红。感觉到区别没有?句子表达的重点变了,”晒着阳光“或”被阳光照耀着“成了句子的重点。变成了作者在强调”映日“荷花才红。

作者的本意不是说在晒阳光,而是在阳光下的荷花,荷花才是他的重点,映日只是辅助。所以,诗词里边一些文字的次序有讲究的。次序不同,关注点或者说镜头的重点就不同。有朋友说,先说映日是因为格律平仄问题,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作者表达的重点不是在映日本身,所以他把映日放前面。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也需要注意这些细节。一定要针对我们要表达的重点去铺陈文字,文字先后次序也要注意。次序不同,侧重点也不同。

带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映日荷花别样红)(2)

诗友又提出”桃花映日彩云飘“和”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是不一样的。前句是说桃花和彩云两种景物的状态,只是并列并无逻辑关系;而后一句则刻画的是荷花状态,所以有前后逻辑关系。古人也有一句诗里描写两种事物而没有逻辑关系的。譬如”吹角当城汉月孤“和”露湿晴花春殿香“,而感觉”吹角当城“跟”汉月孤“两者之间也没什么逻辑关系,”露湿晴花“和”春殿香“也是没逻辑关系。

这两句诗真的没有逻辑关系吗?逻辑关系,并不一定要表现在字面上,也可以有内在暗含的逻辑。如果把”露湿晴花春殿香“调整为”露湿晴花美酒香“,这种就是没有多少逻辑关系的,花与美酒无关系,所以这种就是把两种事物罗列在一起而已。我们写作时候也要避免把字词无机的堆砌,那样会割裂读者的感知。调整前调整后的两句读起来,哪句给人感觉到优美?只是把春殿改为美酒而已,美感与意境就有很大区别。说句不中听的,我们现代人写诗词,很多人就是成”露湿晴花美酒香“这样诗质比较稀松的句子,就是因为不注重细微处的逻辑统一,令要表达的东西变得弱化了。

”吹角当城汉月孤“的 ”吹角当城”与“汉月孤“也是有内在的协调统一的。不信?改动一个字再读读,汉月改为月色或者明月,变成”吹角当城月色孤“。感觉如何?是不是感觉又变成流水账,与原句相比味道淡了很多。因为,月色两个字不如“汉月”包含的意味多,汉月不单含有月色,而且还包含了历史时间的跨度,沧桑感明显暴涨。所以,这句诗画面的内在勾连就在于一个“汉”字。一个汉字,这句诗就不仅仅只有空间感,时代感也一并勾勒出来,诗的三维立体感就出来,所以读起来内在张力就很强。

带有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映日荷花别样红)(3)

本文的几个例子再总结下,我们写诗词时,要注意什么?一是要注意字词的次序,不要因混乱而导致表达的意思弱化。二是要注意字词意象的内在逻辑关系,表面上可以毫无相关,但是一定要有内在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