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观影#

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穿越大吉岭》和《天才一族》都别别扭扭地好看。之所以别扭,不仅因为电影里的人的行为举止都神经兮兮,更是因为我们的天才导演韦斯·安德森总是把对立元素强行又合理地统一在一起,就造成了这种拧巴别扭但又引人入胜的电影。

好莱坞绝境逃生电影(电影穿越大吉岭与天才一族)(1)

《天才一族》和《穿越大吉岭》讲的故事类似,只不过一个发生在纽约(类似纽约的城市)一个发生在印度的火车上。无论在哪部电影里,都有那么一家子奇奇怪怪的人,包括一个不靠谱的爹或者不靠谱的妈、几个因为爹或妈不靠谱而歪歪扭扭长大的熊孩子和一个或几个印度人。在电影里,为了和爹妈和解,或者为了和自己和解,熊孩子们不得不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与其已经长大成年人的身份看似格格不入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毫无逻辑、对熊孩子与父母与自己和解毫无帮助,其实,最后熊孩子们也都通过这种方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仅与自己和解,同时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这让人既惊奇又感动。

在两部电影中,安德森设置的第一个对立统一就是角色之间的对立与角色出场空间的统一。在《天才一族》里,电影一开始就介绍特伦鲍姆先生在射手街买的、可以让一家人舒舒服服居住的豪华大宅。从表面上来看,可供一家人居住的豪华大宅里应该居住这完完整整的一家人,然而,就在特伦鲍姆一家在里面住了十年之后,一家之主特伦鲍姆先生就毫无原因地被妻子驱逐出大宅,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在外面住了二十多年;而在大宅里住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各怀心思——他们每个人都生活得像一座孤岛。大儿子难过时不找家里人倾诉,靠带着俩年幼的儿子进行安全演习排解孤单与惆怅;领养的女儿从12岁就开始吸烟,然而家里一个人都不知道;小儿子对领养女儿的深切爱慕直到他长大了自己才意识到;而无论是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妈妈还是被妈妈赶出去的爸爸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彼此孤立。

好莱坞绝境逃生电影(电影穿越大吉岭与天才一族)(2)

而在《穿越大吉岭》中这个空间与人物关系之间的对立更加明显。在这部电影里,安德森直接把三兄弟安排进一间狭小而紧凑的火车车厢。可以说,他们的物理距离近到不能再近了,然而,三兄弟哪怕身体之间离得这么近,彼此之间还是有各种隔阂的。彼得告诉杰克的事不告诉弗朗西斯,弗朗西斯告诉彼得的事不告诉杰克;弗朗西斯经历了致命的车祸都不告诉两兄弟,他也不告诉他这俩兄弟为什么三个人要进行这场穿越大吉岭的莫名其妙的旅途;而每次杰克溜下火车打电话时,弗朗西斯和彼得都要扒着火车窗户、问对方“杰克这是给谁打电话”?物理空间的距离不能让角色之间的关系更近,而让他们关系更近的则是他们莫名其妙的经历。

而在这些莫名其妙的经历里也蕴含着第二个对立统一——即性质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在两部电影中,关于这一点的表象虽然有所区别,但其本质上还是相同的。在天才一族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反正我是想过了——孩子的天赋异禀与他们治愈心灵创伤有什么关系?不是天才儿童在那么个家庭长大、遇上那么一个不靠谱的爹和冷漠的妈都会有心理问题,但为什么安德森一定要把这些孩子们设置成天才儿童呢?对这个问题的合理解释之一大概就是这个对立统一。在电影中,三个特伦鲍姆家的孩子加上邻居家的那个金发牛仔都还算是事业有成,这大体上与他们的天赋异禀相关,但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乖张幼稚,还神经兮兮的。这就是天才的形式与幼稚的内容之间的对立——然而这种对立却统一在每一个角色的身体里。已经成年的特伦鲍姆们和对门金发牛仔似乎拼命要留住身体里的小孩,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觉得安全并在这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世界里活下去。所以,如果要想让这几个孩子长大,那么他们的父亲必须死去,只有父亲死了,孩子们才能变成父亲。

好莱坞绝境逃生电影(电影穿越大吉岭与天才一族)(3)

而在《穿越大吉岭》中,这个性质与形式的对立统一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关于这部电影的地点,之所以安德森会选择印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西方人对东方的神秘想象。所以,在电影里,弗朗西斯才给自己和兄弟们安排了这趟灵性的寻母之旅。既然是灵性之旅,那其中应该包括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比如偶然出现的灵感、比如恍惚间产生的感悟等,但弗朗西斯在电影中的所作所为明显把美国式的做事程式生搬硬套到灵性之旅上——他雇了一个秃顶助理,把每天他和兄弟们什么时候冥想、什么时候许愿、什么时候参观哪座寺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就算拿孔雀毛许愿也先给兄弟们写了一份说明书——这和现实生活中美国人照猫画虎地跟中国人学给祖先烧纸多么像!

好莱坞绝境逃生电影(电影穿越大吉岭与天才一族)(4)

就这样,一次本应顺其自然、不可强求的灵性之旅被弗兰西斯搞成了亲情训练营,其中他的兄弟们就算满腹牢骚,也不能抗拒这位大哥的所谓权威——他们抗拒不了的大概是自己对大哥的许诺吧。但无论如何,安德森是把西方的程式强行安排在东方式的写意活动中,让矛盾完美且幽默地融合在三兄弟的旅程当中。

好莱坞绝境逃生电影(电影穿越大吉岭与天才一族)(5)

当然,这不靠谱的三兄弟也和《天才一族》里的四个孩子类似,他们似乎也不愿意长大,也想留住身体里的那个孩子,哪怕彼得都要当父亲了,他也还觉得自己是个娃儿。当弗朗西斯出车祸时,他说自己唯一想的就是要和兄弟们在一起,而他们旅程的终点居然是找妈妈。而他们那不靠谱的妈在把他们安顿好之后,离开他们,飘然而去,没人知道她去了哪,观众们只知道他们仨在父亲去世之后,又被母亲抛弃了。虽然这在现实生活中大概会是比较悲惨的经历,但在电影里,三兄弟被母亲抛弃了之后,迅速成长起来。弗朗西斯揭掉了缠在他头上、他用来卖惨的纱布,彼得接受了自己妻子即将生产、自己即将成为父亲的现实,杰克也不再拒绝自己的小说并非完全虚构,三个人都开始真正面对起这个世界来——而标志是他们终于把提了一路也没啥用的行李都扔了。

好莱坞绝境逃生电影(电影穿越大吉岭与天才一族)(6)

而第二点的对立统一的奇妙在于,对立的方面之于角色们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反正我不相信三兄弟进行那样一场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灵性之旅会获得什么,我也不相信《天才一族》里特伦鲍姆家的孩子们住到了一起就能解决他们心灵上的问题。可结果在于,他们的问题都莫名其妙地解决了,而这种解决和第三个对立统一有关。

第三个对立统一则是童话与人生的对立统一。安德森的电影都画风明朗梦幻,好像童话中的场景一般,有时候他还生怕童话场景不够表达“童话”之含义,还要强行安排电影中出现英文十分简单的童话书以告诉观众——看,我就是在讲一个童话。所以他允许他的角色都有着异于常人的性格特点,或不着调,或不靠谱,或一本正经地说着瞎话,或神经兮兮地干着正事儿,反正,没一个行为在点儿上。然而,所有的这些荒谬却又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不得不与电影里非你非我非他的人物产生出你我他都会产生的情感。我们理解电影中人物的荒谬行为,我们也理解他们是如何与自己和解的——《天才一族》里是老特伦鲍姆终于同意与妻子离婚从而复位了整个家庭的扭曲关系,而《穿越大吉岭》里,母亲的最终离去让三兄弟明白自己必须长大、承担起自己在人世间的职责与任务。有时候顿悟也就是一瞬间的偶然,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生从来就不是一条通往“活得通透”的笔直大道。

总得绕些弯子、经历些莫名其妙的坎坷吧。

所以,这些对立统一、这些行为乖张的角色、这些别别扭扭的情节从这个角度来看就顺了,毕竟,一帆风顺的人生少之又少,而我们大部分都要和自己的别扭、别人的别扭、环境的别扭别扭,所以,为了表现这无数个瞬间的别扭,安德森拍了这么多部别扭的电影。嗯,还是很好看的。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