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的流传包括很多因素,这其中表现为:
首先有时代的要求,即国家需要石油;时代呼唤精神;精神需要载体,这首歌正逢其时。
其次是作品本身的质量上乘:即歌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发花辙,体现了歌词的韵律美,内容紧跟时代、用诗一样的语言突出描写了石油工人真实的、虽然艰苦但很乐观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以及为国分忧、勇于担当、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
词作者薛柱国所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等优秀作品,已是石油文化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他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石油工人走遍祖国山川大河虽苦犹荣乐观的豪情,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加上他文学诗词的厚重底蕴,才有了今天《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久弥新,久唱不衰。
曲作者秦咏诚赋予旋律充满了律动感,就像奔驰的列车载着石油会战大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表现了石油工人豪迈、有力的情绪,去夺取会战的胜利,同时还特别易于群众传唱。石油工人的责任担当和豪迈气概在这首歌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至今仍然被视为经典。
作为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经典曲目,《我为祖国献石油》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已被编入音乐专业声乐教材和中小学音乐教材,使更多的孩子们得以感受到这首老歌的魅力。在国家重大的工业题材、劳动者主题的文艺演出中从未缺席,中宣部向全国推荐的爱国主义歌曲、国庆70周年歌曲中也不可或缺。
真正在全国唱响这首歌的人应该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的男高音歌唱家李世荣,1964年,长影乐团到大庆慰问演出,李世荣选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为了把这支歌唱好,李世荣特地到沈阳音乐学院找到秦咏诚,向他请教。到大庆后,李世荣又找词作者薛柱国,薛柱国带领李世荣参观井场,到铁人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听讲王进喜的故事,又请王铁人亲自讲述会战经过,从而了解了大庆会战的艰苦过程,增加了对石油工人的崇敬。1965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版本就是李世荣演唱的。
此后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代表作唱遍大江南北。此外当时很多著名的歌唱家,如黎信昌、胡宝善、马国光等都曾演唱过这首歌。
当今的石油工人是铁人的后代,继承了铁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意志。我们在演唱时既要唱出老一代石油人的精神,也要表现出新时代石油人的担当;既要表达石油工人的豪情,也应注重歌曲表达的艺术性,包括声音的和谐与动听;既要唱出“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骄傲与自豪,也要唱出“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的不惧艰难、迎难而上的乐观与豪迈,进而表达“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石油滚滚流,我的心里乐开了花”的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喜悦、使命与担当。
,